营收超7000万英镑 贝阁给了独立厂牌另外的出路

独立音乐厂牌的灵魂是它的音乐,最大的资产也是音乐,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作者:邬楚钰

恰好是十周年,兵马司把自己“卖给”了太合。

就在昨天太合正式对外宣布此消息后,记者身边的一位兵马司“死忠乐迷”对记者说,她的心情很难形容,不过有一种自己心爱的人跟别人跑了的感觉。

一直以来,用创始人Michael的话说,兵马司一直不知道怎么赚钱。为了好的音乐,这家厂牌从来都不计成本,被圈内冠以“慈善机构”的标签。历经十年,目前兵马司旗下拥有40多组乐队及音乐人,已制作、发行专辑近百张。此外,厂牌还会帮助一众艺人发行黑胶唱片以及拓展海外市场。

近几年独立音乐厂牌这股势力越发浮出水面,不同于传统音乐公司的大而全,独立音乐厂牌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理念和风格,旗下艺人进行独立创作,因此他们的音乐也区别于主流市场,更能代表艺人本身的品味和气质。不过,商业运作似乎一直是这些厂牌的心病。去年,世界最大的独立厂牌之一Ministry of Sound被索尼音乐收购,似乎找到一棵大树,已经成为了不少独立厂牌发展的结局之一。

如何在版权积累的过程中,让版权转换价值;如何在为好音乐付出巨大成本的同时,也能获得商业回报。独立厂牌这门生意究竟怎么样?一直保持盈利状态的英国贝阁集团给了我们另外的思考。

以伦敦为基地的贝阁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独立音乐公司之一,集团拥有包括4AD、Rough Trade、XL、Matador和Young Turks在内音乐公司的股份。

根据该公司最新的财报显示,去年公司营收为7060万英镑(9600万美元),净利润达到1190万英镑(1600万美元)。这两项数据虽然比2015年略有下降,但依然是很不错的成绩。

此外,贝阁去年创造了1960万英镑(2700万美元)的毛利,比2015年的1740英镑有所提升。其总营业利润则达到1250万英镑(1800万美元),给股东的期中红利为1000万英镑。

当然,很多人把贝阁的成绩归功于Adele的大热专辑《25》,这无可否认。但在获取巨大收益后贝阁的行动却更应该值得思考。

与很多赚到一大笔钱的独立厂牌,随性办个大派对,然后在艺人新合约上砸钱、尝试着扩张不同,贝阁的做法却恰恰相反。

根据公司的档案,他们在2015年的雇员比2014年还要少,并且只比14年多发行了4张专辑,并没有疯狂扩张、签人和发行专辑。而去年集团仅仅发行了39张专辑,甚至比2015年的48张还要少,公司雇员也仅仅从2015年的104位增长到了2016年的112位。

除了Adele,贝阁也积极推其他热门的艺人,包括4AD的Daughter,Rough Trade的Anohni,Matador的Savages以及Young Turks的Sampha,此外,贝阁还收购了Radiohead的歌曲版权。

△Daughter

集团的高收入高利润同样得益于其销售成本的减少。贝阁的销售成本从2014年的1022万英镑降到了2015年的870万英镑。这样的“财政战术”也使贝阁的营业利润率从2014年的12.1%增加到2015年的22.9%。如果把这一利润率同2015年的索尼音乐娱乐(9.6%)、华纳音乐集团(15.9%)以及环球音乐集团(7.6%)相比,我们就会发现贝阁在公司经营方面的聪明之处。

此外,贝阁在总结2016年的财务状况时表示:“2016年集团经历了收入来源向流媒体的倾斜,与此同时,黑胶复兴使得实体专辑方面的衰弱趋势有所减缓。我们会继续在乐迷选择的各种听歌渠道推广集团旗下的艺人。”

不过对待流媒体的态度,贝阁却十分谨慎。在最近炒得火热的流媒体版税问题上,贝阁集团总裁Martin Mills对“避风港”原则持反对态度,认为YouTube等平台应该为平台上侵权行为负起责任。在早前的文件中,贝阁集团也展现出了理性的态度:“很多公司都对技术公司太过轻信,把一些重大商业计划交到他们手里,但也许他们回过头来就会出卖你。这行的竞争太激烈了。”

对此,集团最新的财务总结中也有相关叙述:“音乐消费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受流媒体发展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对于版权所有者来说,广告支持的流媒体和订阅流媒体播放之间的回报率‘价值缺口’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个问题会对集团长期的商业模式和深层的盈利性产生影响。在这样的挑战下,我们依旧会努力让独立音乐人被听到和看到。”

贝阁在为音乐人争取权益方面不但言语态度鲜明,实际行动同样强势。2015年,贝格联手同样专注独立音乐的WIN(Worldwide Independent Network)和Merlin,拒绝了Apple Music在前三个月免费试用期间不付给独立音乐人版税的条款。再加上Taylor Swift的公开抗议,Apple Music最终更改了这项条款,在免费试用期间,独立音乐人也会拿到应得的税费。

相比曾经风光无限,最后却因财务问题失去光芒的众多厂牌,贝阁的经营思路显然对公司的财务健康更负责任。

独立音乐厂牌的灵魂是它的音乐,最大的资产也是音乐,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如果厂牌无心做商业运作,或许被一家“看对眼”的规范化音乐公司收购也是好事一桩;但如果想要继续保持独立,那么除了做好音乐本身之外,为音乐人力争权益,在版权管理、演出等等变现渠道以及财务、资源规划上多花心思,永远是绕不过去的一条必经路。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