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法国作家J.M.埃尔: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创作的小说里

《福尔摩斯症候群》的作者J.M.埃尔认为,每个人都会歪曲事实,让它与自己的期待相符。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实并不存在。

贝克街旅馆。雪崩切断联系的四天以后,消防人员破门而入,却只发现了11具尸体。死者身份很快查明,他们是一群福尔摩斯学者兼骨灰级爱好者,为了争夺索邦大学唯一的福学(福尔摩斯学的简称)教授职位,聚集在这里召开研讨会。这些福学专家不但深信福尔摩斯真实存在,而且还进行了千奇百怪的研究:有人说亚森罗平是福尔摩斯的私生子,有人证明贝克街的女房东是福尔摩斯的秘密爱人,甚至有人宣称自己是福尔摩斯的重孙……

这本由法国作家J.M.埃尔创作的《福尔摩斯症候群》套用了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模式,融合福尔摩斯的故事元素与法式幽默,被法国读者评为“特立独行的侦探小说”、“每一页都有笑点”,其中文版日前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因为从小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柯南·道尔的作品,埃尔长大后萌生了写侦探小说的想法,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创作了六本小说,内容多为黑色幽默的悬疑侦探类。而在写作之余,埃尔的本职工作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他说教书也是辛苦的工作,常常有学生没有完成阅读任务,就辩解说:“可我读过你的小说了呀!”

如今,J.M.埃尔趁着学校放暑假来到了上海书展,接受了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的专访。从那些深度福尔摩斯迷身上,埃尔开始探索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他告诉中国的读者:每个人都会歪曲事实,让它与自己的期待相符。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实并不存在,“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创作的小说里。”

J.M.埃尔

任何爱好到了最高的等级总是吓人的,如果痴迷其中就会令人害怕

界面文化:你在作品的一开始就把福迷分成了十个等级,级别越高,越分不清虚构和现实。最高级别认为福尔摩斯真实存在,并把华生的记录当作福音书一样研究。你觉得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级别?

J.M.埃尔:我的爱好比较广泛,不能算真正的福尔摩斯迷。写这本书的时候花了两年时间阅读各种各样的资料,那时候差不多5到6级吧。小说写完,我的兴趣就不在这上面了。

这个等级是我自己编造的。我自己比较欣赏的粉丝在中档,他们有自己的爱好,也能够接受不同的意见,可以和社会上其他人和平共处。任何爱好到了最高的等级总是吓人的,如果痴迷其中就会令人害怕。其实不光是爱好,宗教和信仰也是这样,有的狂热分子为了捍卫自己的宗教无所不为,甚至发动战争。还有那些极端的绿色环保主义者、反对堕胎者都很危险,美国曾经有人为了制止堕胎的行为而谋杀医生,矫枉过正,太荒谬了。

界面文化:你书中的人物怀疑谋杀案件是波迷(波洛迷)斩除福迷的恐怖行动,这是对现实中波迷和福迷党争的一种调侃。你对这种党争的看法是什么?

J.M.埃尔:在波迷和福迷的争论中,我感兴趣的是他们的热爱。爱好变得严重就成为痴迷,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当成全世界,为此如痴如魔。我对这一点感到既有趣又害怕。不光是福迷,所有的粉丝都既有趣可爱之处,也有令人害怕的地方。

界面文化:你书中调侃了福尔摩斯与华生的关系。很多读者也会尽情想象福尔摩斯和艾琳·艾德勒或者和莫里亚蒂的关系,这几对CP的粉丝还会相互争吵。这种现象为什么发生?你对这有什么看法?

J.M.埃尔:是的。我在《福尔摩斯症候群》里呈现了一些相关的讨论。为什么人们会关注福尔摩斯和华生的关系?因为福尔摩斯本人其实是讲究逻辑,杜绝感情用事的,但他对华生感情又非常深。这也不是单方面的感情,华生对他也是相当仰慕,所以有人说福尔摩斯和华生是一对儿,也有人说华生其实是女人。说到福尔摩斯和莫里亚蒂的关系,有人认为莫里亚蒂根本不真正存在,说他不过是福尔摩斯的第二人格。读者们也喜欢分析艾琳·艾德勒,他们认为,这么一个爱无能的福尔摩斯,如果说能爱上什么女人,那应该是艾琳·艾德勒吧!不过,大家或许更希望看到不一样的CP,我的书中就提出,福尔摩斯和房东哈德森太太也可能有一段爱情故事。我们可以制造惊喜嘛。

大家对人物关系的猜测,其实正说明了柯南·道尔笔下人物的丰富性,这是取之不尽的财富。

界面文化:那你认为福尔摩斯和谁在一起最合理?

J.M.埃尔:个人看来,福尔摩斯最爱的还是他自己。

界面文化:现在唯一经过柯南·道尔产权会认证的新福尔摩斯故事是安东尼·赫洛维兹的《丝之屋》《莫里亚蒂》,这些作品虽然严格恪守柯南·道尔的设定,但也遭到了福迷的批评,有些人对此评论“名著续写的结果大多是悲惨的”。但是另一方面,不是那么恪守设定的改编电视剧又受到了很多好评。你如何看待?

J.M.埃尔:文本是神圣的,图画语言则不一样。柯南·道尔写的就是小说,所以福尔摩斯迷对后世的小说会很严苛。而电影电视本来就是另外一种体裁,福迷管不了那么多,所以他们对此很宽容。福尔摩斯的那顶猎鹿帽就是电视剧添加出来的新元素,得到了大家的接受和喜欢。这就好比基督徒可以容忍电影电视对上帝的阐释,可是他们绝对不能容忍新的《圣经》。

界面文化:你有喜欢的改编电影电视吗?

J.M.埃尔:我最喜欢BBC拍摄的《神探夏洛克》。它把设定从维多利亚时代平移到现代社会,但又保持了故事的内核和精神,而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精神气质也与福尔摩斯相近。这个改编可以说最接近小说本质,这说明了我们可以把它现代化,而不一定非要照搬原作设定,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福尔摩斯这个人物超越时代的魅力。

BBC拍摄的电视剧《神探夏洛克》

界面文化:你的《福尔摩斯症候群》也法国化和现代化了。

J.M.埃尔:是设置在现代社会,但也有区别。我这本书深受法国福迷喜爱的一大原因就是福尔摩斯本人没有出现。

柯南·道尔的最大成功就是福尔摩斯,而阿加莎的作品更丰富

界面文化:《福尔摩斯症候群》有很多福尔摩斯故事的元素,也使用了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中的暴风雪山庄模式,但它却是一个反类型的小说。你写作时是怎么想的?

J.M.埃尔:我每写一本书,都是在致敬一个文学模式或者一位作者,我写《福尔摩斯症候群》的初衷就是致敬20世纪最伟大的两个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

界面文化:同为反类型侦探小说,东野圭吾写《名侦探的守则》就吐槽了侦探小说模式的僵化,你会有类似的想法吗?

J.M.埃尔:侦探小说爱好者一定对故事的运行机制很熟悉了。对我来说,拆解这些套路的机制,产生一种喜剧效果,不是为了进行批评,只是一种游戏。

界面文化:在你看来,阿加莎和柯南·道尔的作品有怎样不同的魅力?

J.M.埃尔:在阿加莎和柯南·道尔之间,我更喜欢阿加莎。柯南·道尔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他创造出了福尔摩斯这个人物,但他写案子有重复性,叙事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单一。阿加莎的作品更加丰富。她不仅塑造了马普尔小姐、波洛等丰满的人物,而且每个故事的叙述手法都有区别,存在独特性和原创性。尤其是她创造的很多叙事模式,后世的很多侦探小说都在沿用,我们作家都应该感谢这位侦探小说女王。

界面文化:除了阿加莎和柯南·道尔,对你写作侦探小说影响比较大的作家是哪些?你在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J.M.埃尔:上大学的时候我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小说,比如莫里哀、拉·封丹等,虽然我的写作与他们不同,但是他们的作品可以说是我创作的基石。后来,我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类型小说,科幻、奇幻、侦探,我都读。对我影响很大的还有幽默小说,尤其是英国作家托马斯·沙普(Thomas Ridley Sharpe),他的英式幽默具有疯疯癫癫的特质。

界面文化:你曾说受大仲马影响尤其深?

J.M.埃尔:大仲马这样的作家可以为读者提供纯粹阅读的乐趣。在他们那个时代,小说是在报纸上连载的,每星期交一章,写作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如何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大仲马拥有很多讲故事的技巧,故事跌宕起伏,保留很多悬念,戏剧性很强。而且他塑造的人物拥有极强的人格魅力,让人过目难忘。虽然说有些内容有过于夸张的嫌疑,但是人们不会在乎。

界面文化:这也是你希望得到的效果吗?

J.M.埃尔:对,我也希望能设置悬疑,给读者带来惊讶,我甚至还想惊到自己。我写的时候不列提纲,不知道结局会如何,所以往往写到最后,连自己都吃惊。

界面文化:如果说柯南·道尔更多地在使用逻辑和演绎法,而阿加莎更加注重对人性的挖掘,那么你在写侦探小说的时候会更偏重什么?

J.M.埃尔:一定的悬疑性。希望能够像阿加莎的作品,让人一口气看到最后一页。同时,我的人物不像福尔摩斯那样完全理性、有逻辑。我喜欢有一点荒诞和幽默,让人哈哈大笑,但核心还是有逻辑的。

界面文化:不少日本推理小说很注重揭示人性,你在小说中会这样做吗?

J.M.埃尔:我也会剖析人性,我的剖析方法就是幽默。幽默的作用是可以拉开一段距离,从观察者的角度分析人心。虽然说我书中的人物很夸张,事件也不一定真的会发生,但也的确有反应现实的方面。比如说这本书的设定里,为了争取索邦大学福尔摩斯学的教授职位,大家不择手段,有的人溜须拍马,有的人假装孕妇博取同情等。虽然表现得有些夸张,但这样也是在反应现实生活。

界面文化:你小说中很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充满了幽默讽刺色彩,你把它称作“法式幽默”,到底法式幽默和别国的幽默相比,有什么特征?

J.M.埃尔:定义幽默是很难的。我来尝试一下:法式幽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比较经典老派的文人式幽默,主要是讽刺。莫里哀就讽刺了人的自私;伏尔泰的《老实人》讽刺了社会的缺陷。而另一种法式幽默则是系列漫画《高卢英雄传》呈现出来的“高卢幽默”,用词更加直接和粗俗。一般认为讽刺性的幽默更有格调,而高卢幽默更加下里巴人。

《福尔摩斯症候群》
[法]J.M.埃尔 著  杨松河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08

界面文化:感觉你的风格是两种兼具,不过这种幽默能够得到普遍接受吗?

J.M.埃尔:《福尔摩斯症候群》还没有英文的版本,不知道英国读者怎么想。但让我惊奇的是,这本书在中国、日本、韩国都卖出了版权。亚洲和欧洲有一些文化方面的差异,但是幽默似乎是没有国界的。

界面文化:范戴恩(S·S·Van Dine)曾经写过《侦探小说的二十条准则》、诺克斯(Ronald A. Knox)也写过《侦探小说十诫》,在你写作侦探小说的时候,最重要的准则是什么?

J.M.埃尔:我写作的核心要素是幽默,幽默就是要打破所有的准则。不过有一个一定会遵守的准则就是,小说的开头和中间都可以荒诞,但最后还是要落到逻辑上去,否则对读者无法交代。

福尔摩斯与亚森·罗平的较量正体现出英法侦探小说的区别     

界面文化:可能中国读者最熟悉的法国侦探小说就是《亚森·罗平探案集》。与英美侦探小说相比,法国的侦探小说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J.M.埃尔:亚森·罗平和福尔摩斯之间的较量就像是法国与英国性格的碰撞,福尔摩斯就是典型的英国人,生性冷漠、克制自己的情感。而亚森·罗平是典型的法国人,幽默热情、能说会道。他们的较量也体现出英法侦探小说的区别,英国更加注重逻辑,拥有更多黑暗元素,而法国作品有更多超现实的色彩。比起法国小说,我更爱看英国侦探小说,我最喜欢詹姆斯·艾尔罗伊(James Ellory)。

界面文化:有哪些值得给中国读者推荐的法国侦探小说?

J.M.埃尔:给中国读者推荐法国侦探作家圣安东尼奥(San Antonio),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了两百多本侦探小说,作品非常幽默,故事的主人公和他的笔名一样,也叫圣安东尼奥。乔治·西默农(Georges Simenon)也很有名,他出生于比利时,用法语写作,著有巴黎探长马格雷的犯罪调查系列。他擅长心理描写,让读者沉浸于人物内心当中。前面两位作家已经作古,但弗兰克·西莱斯(Franck Thilliez)还活着,他的写作特点是黑暗血腥。

界面文化:侦探文学曾经受到很多人的批评,有人批评侦探小说大多文笔不行,也有人说阅读侦探小说是介于吸烟和填字游戏之间恶习,“有这么多好书要读,有这么多东西有待研究,干嘛读侦探小说?”但与此同时,侦探小说永远有很多读者。你怎么看待?你认为侦探文学和严肃文学之间有界线吗?

J.M.埃尔:年轻一代不会认真区分严肃文学和侦探小说,而且写侦探小说的有很多伟大作家,所以这条界线正在消失。

界面文化:什么样的侦探小说能成为经典?

J.M.埃尔:这倒并不分小说类型。所谓的经典就是创造出新东西并且对其他作家产生影响。《无人生还》就可以说已经确定了经典地位。詹姆斯·艾尔罗伊的作品创造了充满黑暗元素的新模式,也可以说是经典。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