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七公子引发的抄袭战火渐烈,网文作家与影视圈“牵手”不断升温

“编剧经济”的繁盛让作者们涨了底气和创作的士气,但质量不齐和创作下滑的风险还是会时不时敲一下担忧的警钟。无论如何,踏踏实实打磨好故事才是真的。

继大风刮过与唐七的论战之后,匪我思存又在微博上公开点名流潋紫“抄袭”,其相似之处在于,都围绕原IP改编的影视作品展开,前者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后者是《甄嬛传》《如懿传》。

不予置否的是,即使抄袭、跟风之声不绝于耳,近年来,影视圈对网文改编的青睐热度几乎从未降温过。另一方面,在媒体和受众眼中,知名作者的对比因素也悄然改变:之前是销量、粉丝、版权,现在更多是IP、品牌价值、商业版图。

事实上,小说家结缘影视在多年前就已是常态,只不过当时以刘恒、刘震云、莫言等为代表的一批作者更多作为编剧身份出现;时过日迁,韩寒、郭敬明手执导筒、开起影视公司,桐华在《步步惊心》后参与影视项目开发和策划,唐七公子、南派三叔、天下霸唱等雄心勃勃地谋划自己的IP产业疆域。相比此前“原著作者”的单一称谓,“编剧经济”的新名号在业内更显得如日中天。

对此,爱之者恒有,为其担忧者也不少见。“编剧经济”的火热令稍有流量效益的小说版权转瞬售罄,甚至出现正文未出、预购从速的现象,令不再沉静的小说界激起更大一股虚火,照着类型模板、跟风复制者不在少数;即使是像南派三叔“一鱼多吃”的开发战略,也难避“回填老本”的嫌疑;更何况,过快的开发速度,让已显疲态的原创步伐落入更尴尬的境地。

对待“编剧经济”,“爱与怕”两种心态孰对孰错,要先从它决心绑上影视这辆疾驰的战车那一刻开始论起。

缘起:书生也当万户侯

虽然有凭依电影这种媒介向大众展示作品的诉求,但不可忽视的另一面是,相对于传统媒体,影视给予小说作者的回馈实在丰厚。

据业内人士吐露,一部90分钟的电影剧本,编剧报酬可达几十万甚至逾百万,而一般纯文学刊物千字千元却已是算高了;电影拍摄门槛的下降,刺激了成片数量的增长,影视媒体的普及、资方的运作,令很多青年作者一夜间身价暴涨,成为同行艳羡的对象,真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场入局影视的浪潮,早先在网文界酝酿,随着碎片化阅读的普遍、新一代受众的成长,引得资方的侧目,终成影视+网络的合流。以宫斗题材为代表的桐华、流潋紫,擅长描写青春感伤的顾漫、辛夷坞、饶雪漫、九夜茴,玄幻大神唐七、天下霸唱、南派三叔等,都属于这股潮流的尝鲜者。

仅以作家富豪榜2014年的榜单前三名为例,相比传统作家,网络作家在版税收入和年轻程度上都属占优:

风口之下,原属于较小众范畴的作者,也易获得更高的曝光度。前几年国内电影票房一度呈现井喷势头,也让资方愿意在更多元的类型上展开尝试。曾坦言错过网络小说机遇的蔡骏,便逐步将心思投在旗下悬疑作品的影视开发方面。《最漫长的那一夜》书中涵盖30多个故事,其中一半以上正在被改编为电影和影视剧,联合开发者有尚世影业、海上影业以及上海基美。

除此之外,传统出版业衰落背景下,依托影视这块朝阳产业或许才是为其作品保值甚至增值的最好路径。同是“新概念”走出的青年作家,韩寒和郭敬明也不约而同地走向“写而优则商”、“写而优则导”的路线,先后将自己成名作和旗下作家的作品搬上银幕;面对流行文学层面存在“隔代感”的95后、00后,影像则能突破时代的隔阂,成为其品牌营销的最大利器。

价值进阶之路:

火箭速度增长的不仅是钱袋厚度

绑上影视和资本的快车道,加速的不只是资金入账的速度,还有身份属性与自身的影响力。

首先增多的是与商业挂钩的机会。如今的小说写作已经不单纯是一门创作的手艺,电影、电视剧、舞台剧、游戏、综艺,凡是需要故事内核支撑的内容产业,或多或少都在寻找着一个有粉丝基础的IP。身居作家富豪榜前列的唐家三少,也是游戏和漫改公司的座上宾。早在2014年,卡牌类手游《唐门世界》的火爆让他初尝游戏改编领域的甜头,此后,作品同名手游《冰火魔厨》借助书粉的第一波推广打开了各大市场的大门,运营模式日显得心应手;相较近年才升温的二次元文化,唐家三少对于漫改市场的灵敏嗅觉也让他早占先机,旗下大部分小说均有漫画版本的发售。无疑,在新形势下,这扩展了他的作品传播范围,原有的受众群体也带动新的漫画粉丝的出现。

基于原有的受众基础,让口碑传播由文字逐步过渡到影音、漫改、游戏等时下年轻人更热衷的领域。在一些作者看来,这是在90后00后渐渐成为消费主力的今天,使自身作品依然具备商业价值与品牌属性的必经之途。

其二,资方主动登门造访的次数多了,也给小说作者们带来了新的头衔和身份。相比“畅销书作家”,现在郭敬明更多被人称为“郭总”、“郭导”。早先“岛”工作室试行结束后,他成立以作家经济为核心的上海最世文化,在国内首推作家经纪人制度,对作家进行长期的包装和宣传,也把青春IP延展为一整条生产线;之后涉足电影,将旗下小说轮番改编,《小时代》系列4部取得骄人的近20亿战绩,开辟新的疆域“将青春进行到底”。

凭借《鬼吹灯》系列名动九州的天下霸唱也正经历资方的“群邀”。相比早年小说热度的厚积薄发,如今的跨界速度更像是坐过山车。除却多部影视作品的剧本顾问外,他还担任向上影业的首席内容官,身兼股东、剧本顾问、监制、合伙人等多重身份。但他却对此持审慎态度,曾对记者表示,自己还是做作家更合适,多数时间仍会呆在工作室埋头写字。

不过,单从作家的社会影响力来看,结缘影视的确有助于他们在大众视野更易被熟知。虽然刘慈欣早年在科幻小说领域已经小有名望,但他真正被千家万户知晓,还是在斩获雨果奖后、国内首部科幻影片《三体》的立项事件不断发酵;对于传统作家而言,这种影响似乎更为显见。刘震云作品《手机》《1942》《我不是潘金莲》先后被搬上银幕后,也进一步带动了人们购买图书原著的热情。

既爱又怕的编剧经济:

热潮渐退,号召力也被透支

“编剧经济”的大蛋糕,很难让人不垂诞三尺。据悉,如今网络小说的改编授权金门槛已达上百万,顶级IP甚至标价四五千万。据一些业内人士推测,未来几年内,文学改编结合电影、电视、游戏、动漫等多元形式,将呈现万亿估值的市场规模。

无论是行业还是作者,这都无疑是注入一针强心剂 。按照阅文集团CEO吴文辉的说法,网络小说版权在13年前多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14年则是一道分水岭,15年便出现单部作品卖出2000万的天价。在这场内容争夺战中,作者们正享有前所未闻的“礼遇”:许多热门作家的下一部作品遭到抢购,甚至出现小说未完工,版权即被订下的情况。《死亡通知单》的作者周浩晖表示,他的作品《邪恶催眠师》系列在尚未全部完工的情况下,公司便付了三部作品的预售金。

对于这股热潮,无数网文作者“爱意”有加;毕竟,写作从未像当下一样成为安身立命、甚至走上人生巅峰的手段;但在外界眼里,难免已经流露出一丝担忧和恐惧。事实上,经历了最初的疯狂抢购后,头部IP纷纷卖光,版权市场已经在趋向冷静,甚至不少平台都积压了过多因估价过高而未能售出的作品。

长远来看,小说作者们的生意被催热的同时,也在加剧已经浮躁的创作心理。越来越多的作者为谋求影视方的通过率,跟风成功的流行作品,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甚至仿作的现象并不鲜见。纵使“编剧经济”的宏伟蓝图不是空穴来风,但长久的消耗也是耽误了进程。

事实上,就连南派三叔、天下霸唱这样的大神,也存在号召力被提前透支的风险。南派三叔虽然游刃于作家、商人、编剧身份之间,进军综艺市场,参加真人秀节目《七十二层奇楼》,“一鱼多吃”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盗墓笔记》影版和剧版还是令他受到一些粉丝的怨言。天下霸唱前期几部作品的版权虽然散落各家,与他没有直接关联,但对于不了解事实的观众来说,或多或少总有口碑上的微词。

外国月亮真的圆?

既然国内热潮渐退、发展遇阻,有人便试图从国外编剧经济模式中“取经”,并举出乔治·马丁、斯蒂芬·金等流行作家在好莱坞的成功做范例。然而,不考虑国内实际情况,照搬也难以适用。

首先,虽然国外模式顺利运转多年,但就国内当下市场而言,能否短期消化还是个问题。例如在国内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漫威模式”。虽然《复仇者联盟》系列影片的长盛验证了这种模式的出色,然而其IP从孵化到成熟却不是“一日之功”,长期的完善、创作是必不可少的历程;邻国日本的文娱产业则普遍采用“联合孵化”的方法,需要出版、影视、动漫、艺人等多方人员共同创作,其背后则是整条衍生产业链条的完备。

其次,单从作者范畴而论,国内网络文学协会等管理机构也只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无论规范还是衍生开发,都属于摸索期,谈到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不过,国外经验并非全盘无法适用。包括好莱坞在内,更重视作家与编剧的各就其职、不同分工;“隔行如隔山”,普遍将文字工作和画面工作区分得很细。从书面到影像的改编尚有芥蒂,作家分跨创作、资本两界,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精力的消耗; 哪怕是为了给国内的这股过旺的“虚火”降降温,也是大有裨益。

“编剧经济”的繁盛让作者们涨了底气和创作的士气,但质量不齐和创作下滑的风险还是会时不时敲一下担忧的警钟。无论如何,踏踏实实打磨好故事才是真的。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