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emonGo的开发者野村达雄是如何工作的?

野村达雄的工作秘诀:回应人类的“探索欲望”。

“流行是短暂的”这句话可能是对的,不过这款“网红游戏”是个例外。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 AR游戏《精灵宝可梦Go》(PokemonGo)都维持了稳定收入和高关注度。7月22日,这款下载量突破7亿5000万的游戏迎来了它的一岁生日。甚至连希拉里都曾经发出疑问,“到底是谁开发了PokemonGo?”

这款游戏的成功,一下子将年轻的野村达雄推到了聚光灯下。他出身于中国黑龙江,于1995年全家移居日本。小学四年级时的野村迷上了《神奇宝贝》的游戏,以此为契机,之后以产品经理的身份开发了这个受世界瞩目的项目。在《生于乡村,如何制作Pokemon Go》一书里,他回顾了自己童年时期以来的经历、Google公司的实习经验,并追忆了转入独立游戏公司Niantic以后,开发游戏《Pokemon Go》的秘史。

面向所有关心他的人,野村达雄公开介绍了工作、生活上的个人“哲学”。

做出可展示的实物 得到周围认可

“影响力指引”(Leading by influence)的精神从始至终贯穿在野村负责的Google公司愚人节企划、《Pokemon Go》的开发过程中。这样的他本着对“对产品负责”的态度,除了担任《Pokemon Go》产品经理的本职以外,还会做一些关于“工程师团队”和“设计师团队”的协调工作。他与这些人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因此他用主动“影响”他人的方式取代了“下命令”。

  • 在他看来,产品经理的首要职务就是被相关人理解、接纳,其次是详细向其他人说明这个项目“为什么要做”、“哪个点很有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影响力。

  • 最好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做出展品(样本)。一个投入了一年时间成本的产品很难被补救,而放弃一个只用了3小时的产品就很容易。在避免投资代价过大、失败了也无所谓的阶段中,通过多次实践让灵感成形。

  • 做出可展示的实物。当你汇总文章、图片或计划书的时候,会发现人人心中所勾勒的形象都是不一样的。野村自己会制作原型,用以查明实物。

不要否定任何想法

现在,《Pokemon Go》游戏的大部分功能都来自头脑风暴。比如公司的设计师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做的样品,实现了AR在实际生活里捕捉精灵的功能。也许正是这种“不要否定任何想法”的出发点撑起了这个游戏。可以这么说,虚拟世界中“社交生活+游戏”的成功结合,恰好回应了人类本身抱有的“探索欲望”,才会让它如此十分吸引人。

  • 公司有意识地创造一种开放的讨论环境:像在海外会议上“Cool”声漫天飞起,毕竟是自己搜肠刮肚的想法,若得不到认可以后恐怕只能战战兢兢地发言了。

  • 对个而言则暂且按捺住“有点傻”的不自信,试试换成“还蛮有意思的”不否定态度。

  • 当然,实践想法之前,需要考虑到“到底能否实现呢?”的问题。经过了一场热火朝天的“吹牛”,最后剩下的都是可行度高的方案。

再怎么累也想挑战

“为兴趣一往无前”的性格早早就埋下了种子。野村自认为属于“先试试看”的类型,对大部分事情都抱着试一试也不会怎么样的态度。大学时代的一段时间,他勾起了对事物构造的好奇心,为了重装常常拆了现有的东西,而且自己尝试组装了家庭电子游戏。

他的性格也反映在生活里。四年前野村再次萌发了弹钢琴的想法,虽然从小就十分向往,迫于家庭环境的原因而从未开口表达自己的愿望。去年9月份重新拾起了过往,为了万圣节的“钢琴发表”,他度过了一边看乐谱和YouTube的演奏视频,一边拼命练习的生活。之后,宴会当天演奏的钢琴曲《Put Your Hands Up》,被用作了新闻节目“NEWS23”中的主题曲。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