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马布里》票房惨淡收场 但中国体育电影的问题主要不在于体育

还是在于电影。

今年一部《摔跤吧爸爸》让观众和市场看到了体育电影的巨大潜力,但暑期上映的体育传记片《我是马布里》虽然由马布里本人亲自出演,上映14天也只收获了870万票房,现在排片量更是低于0.1%了。

《我是马布里》的失败不能归结为影片质量问题。《我是马布里》2016年开机,并不是《摔跤吧爸爸》之后的跟风之作,豆瓣评分6.5、远高于同期上映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好于《心理罪》。一部及格之作尚且如此,更何况一系列跟风立项的作品呢?

《极速风流》

从世界影坛来看,运动类电影从来都不缺乏经典之作,比如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罗伯特·德罗尼主演的《愤怒的公牛》,篮球题材的《光荣之路》和赛车题材的《极速风流》等等。中国是体育大国,尽管在奥运金牌数已经实现过赶英超美,但体育电影却差着不止一截,以至于《摔跤吧爸爸》连续几周霸占票房首位之后,我们才意识到,国内在体育电影方面竟然几乎空白,票房过亿的运动题材电影只有《激战》和《破风》和宁浩执导的《疯狂的赛车》三部,其中《疯狂的赛车》主类型还是喜剧。

影视行业经常说“故事为王”,为什么在国内有这么多奥运冠军、这么多好故事的情况下,从数量到质量都没有产出与之相匹配的优秀体育电影呢?8月14日举办的第13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体育电影创作研讨会上,国内的影视创作者和体育界人士以及《摔跤吧爸爸》中国区合伙人、孔雀山影业联合创始人帕萨特·谢提一起讨论了中国体育电影创作的相关问题。

将体育电影放入商业类型片的框架来看的话,体育电影其实是一种混合而成的分支流派,通常是以下的其中一类或几类混合,比如传记、戏剧、喜剧、纪录片、奇幻、等等。《文艺报》编审、艺术部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高小立认为“体育电影本身有竞技的属性,也就具备了类型化特征。”

而最主要、最常见的有体育传记片,一般是将历史上重要的运动员或运动队的人生故事戏剧化,比如《愤怒的公牛》《拳王阿里》。还有以周星驰的《功夫足球》为代表的体育喜剧,另外体育剧情片也很常见,比如《洛奇》《奔腾年代》《铁拳男人》等,还有就是帕萨特·谢提着重介绍的,体育家庭片,《摔跤吧爸爸》就十分典型,他谈到:“这些电影往往有着简单的故事情节和鼓舞人心的结局。这种类型比其他分支类型更可能囊括较年轻的角色,一部体育家庭电影几乎总能在电影高潮部分闪耀出一堂道德课。” 但这同时也是一部半虚构的传记片,此外谢提表示为了让这部作品更加具有娱乐性,他们还增加了很多笑点,可见运动电影的创作者无需拘泥于类型。

除了类型不是影片成败的决定因素,题材的选择也不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谢提所说,“摔跤在印度并不是特别受欢迎。” 但之所以能够打动不同国家的人,是因为触及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文化有隔阂但情感能够共鸣。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是《建军大业》的编剧,曾创作过讲述奥运射击冠军许海峰的运动电影《一个人的枪》。他表示,从《摔跤吧爸爸》中他看到了国内目前体育电影创作存在盲区。除了以上所说的题材选择上的盲区,从立意和故事上,国内创作者的局限性更加突出。他举例到:“《摔跤吧爸爸》中老爸三次说出,我要让印度的国旗升在杆上,他是要夺第三名。但我们电影如果写这个,大家都羞于说出口。”高小立则提出,“目前中国的体育电影,我个人认为是纪实片多于故事片。他认为在今后体育电影创作中,其实可以更多开发一些虚构的故事片,“这样不会受真人真事的局限,可以更大发挥我们创作的想象空间。”

几位创作者也交流了体育电影拍摄的困难。体育本身的竞技特质使得它自身就具有悬念和戏剧性,但某种程度上这并没有为创作者减负,反而增加了他们创作的难度。

王兴东表示他之所以写许海峰的故事,一大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太多的影像资料。“为什么体育电影差呢?因为体育频道的每天直播比你创造的还要精彩,这就要求创作者挑战更大的难度——写人。”比如央视基于自创栏目品牌,策划制作的电影项目《谁是球王》就远不如一场真正的足球比赛甚至《天下足球》好看。

除了创作上的难度还有拍摄上的困难。编剧康丽雯,曾经创作过反映速滑运动员的体育电影《冰与火》,她表示体育电影拍摄的技术性特别强。第一在选角上,选演员还是选专业运动员就是一个问题。

成功的体育作品中的演员大多都通过了艰苦的体能训练才能贴近角色的状态,比如彭于晏接拍过多部运动题材电影,拍摄《激战》时接受了专业拳击手训练,拍摄《破风》时连续几个月每天进行五六个小时的魔鬼训练,是公认的敬业的年轻演员,但即便如此还有专业车手认为他的肌肉块太大,在专业公路赛中是很难看到的。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中也有运动竞技的成分,张震为了扮演好“一线天”拜八极拳大师王世泉为师,苦练三年最后还获得了全国八极拳比赛青年组第一名。

阿米尔·汗在片中需要演绎男主角19岁、29岁和55岁三个年龄段,为了达到最佳的角色状态,他拒绝穿脂肪假体衣,并称“那样当演员最有趣一个过程就被抹杀了”,整个拍摄过程中他反复的增重与减重,只为了展现角色最佳状态。片中的女儿的扮演者也进行了为期一年左右的摔跤培训。

这样的时间成本,对于正当红的演员来说是非常奢侈的,同样的时间,他们可以拍三到四部电影。但如果选择专业运动员,在表演上的短板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弥补的。

除了选角还有成本问题和拍摄的技术问题,拍摄体育电影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更高。《破风》中一个演员全身上下的装备要7000多元,而这样的装备需要1500套。专业赛车更是开销大,片中共用了400台。体育比赛最精彩的往往在与某个瞬间,要想记录和表现这些瞬间也不是已经容易的是。据康丽雯回忆,《冰与火》原本想表示大道速滑,但由于机器在寒冷的室外无法运转才改完短道速滑,但基本如此摄影师每次坐在轨道车上跟拍,在急转弯的地方都可能被甩出去。

但从这个角度来看,动作片面临的拍摄困难并不亚于体育电影,而中国的动作片在世界上都有一定的地位。由此可见,尽管体育电影因其特质存在创作的难点,但中国体育电影的症结还是中国电影创作的通病。《摔跤吧爸爸》最被广泛讨论其实是片中的父女之情,《洛奇》中触动人心的部分是一个落魄者如果重新振作,《极速风流》是两个亦敌亦友的男人之间的相爱相杀。归根结底,体育或者竞技只是切入点,最终还是要讲好“人”的故事。

《摔跤吧爸爸》热映之后就引发过一次关于“中国为什么没有好的体育电影”的讨论,当时《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认为,国内没有为体育电影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土壤。“我们国内没有一个体育的概念。更多的时候,我们体育的状态开始于上学,终结于毕业。”另外中国的体育是举国体制,尽管运动健儿们在国际大厦中屡获殊荣,但民众的参与感小,欣赏习惯都培养的不够充分更何况转换成消费习惯。制片人关雅荻也表示国内普遍对体育不够重视,美国很多优秀的体育电影改编自因真实的故事或者人物传记,民众早已在调查性报道或者新闻中了解过这些优秀运动员的事迹,但国内这方面的报道都很少,哪怕影视公司想买版权都没有渠道。

总体来看,中国体育电影创作道阻且长,可能只有哪天大家不再关注金牌,而是关注金牌背后的人,中国的体育电影才算播下了第一批种子吧。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