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一手建立的国家为何陷入史上最残酷的内战

利比里亚是如何从非洲第一个共和国变成内战废墟的?

今天我们讲讲利比里亚的故事

文字:大海 | 制图:孙绿 | 编辑:大绿

“利比里亚在西非突出部分,拥有43,000平方英里湿润而青翠的土地,比俄亥俄州稍微大一点,是一个拥有伟大历史的小国。来自16个民族的350万人口说着英语和16种土语。除了偶尔的洪水,利比里亚从来没有飓风,地震,干旱等天灾,更多的,是人祸。”

非洲第一位民选女总统,曾获得201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埃伦·约翰逊-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在她的自传《前途无量的孩子》(This Child Will be Great)的开头这样描述她的祖国——利比里亚(Liberia)。

她的洞见非常准确。这个没有天灾的国家从来都只有人祸,而且这些人祸彻底毁了这个以“爱和自由”立国的小国。

利比里亚是如何从非洲第一个共和国变成内战废墟的?就请你看今天的文章。

第一个共和国

利比里亚的故事要从美国废奴运动早期说起,当时很多人相信将黑人送回非洲是最佳的选择。可是这些黑人已经在美国生存了几上百年,自己都不知道老家在哪里了。突然说要回到非洲不是不行,可是去非洲哪里呢?

这个利比里亚首都附近的渔村叫King Grey

也许以前是某个酋长的领地

但是,谁还记得呢?

保罗·库非(Paul Cuffee)1816年第一个将这个计划付诸实施。在英国政府的许可下,“库非自由船队”载着自愿前往定居的38名黑人前往西非。

利比里亚的国徽:

爱与自由带我们来到这里

库非出发后,“美国殖民协会”在华盛顿成立,大力筹款准备将黑人送回非洲。

1820年,协会资助的首批88名自由黑人在白人牧师的带领下乘坐伊丽莎白号帆船横渡大西洋,经塞拉利昂的弗里敦南下前往现在的利比里亚。当时的利比里亚还因为其谷物出口特色被称作“谷物海岸”。

结果3个星期的时间里3名白人和22名黑人被黄热病夺去生命,不得不退回弗里敦。

现代的塞拉利昂与利比里亚

1736年欧洲人画的西非地图,

欧洲商人称马拉克塔胡椒为“天堂的谷子”,

故称出产地为“谷物海岸”(Grain coast),

再往东是象牙海岸(科特迪瓦),

黄金海岸(今加纳)及奴隶海岸。

1821年第二艘帆船“鹦鹉螺”号在美国中将斯托克顿的护航下来到弗里敦与幸存的第一批汇合南下。

这批人“说服”谷物海岸一个土邦主皮特,出卖了蒙塞拉多角(Cape Montserado)附近的一个荒岛,300多美国黑人总才有了落脚地。不久他干脆用手枪顶在皮特脑门上,逼对方将100平方公里的蒙塞拉多角也交了出来。这就是后来利比里亚的首都蒙罗维亚。

蒙罗维亚

蒙罗维亚街景

此后美国各州纷纷加入这一行动,各州分别建立的“自由黑人家园”沿海岸线迅速扩张。1824年,协会把这些地方统称利比里亚(Liberia,取自由liberty与革命liberation之意)。

美国政府也出钱出力,总统门罗在第一次殖民濒于破产之际,命令军舰“鳄鱼”号前往护航,并指示其“帮助美国殖民协会登上陆地”。

当时美国将从非洲中西部贩运

的黑奴统称“刚果人”(Congo People),

于是Congo Town成为蒙罗维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使馆就在这里

然而随着外来黑人的大量涌入,土著黑人感到深深的危机,双方矛盾逐渐激化。1835年,克莱松港自由家园被土著黑人攻破并夷为平地。

各定居点只好联合起来,于1847年宣告独立,成立利比里亚共和国。

利比里亚的主要沿海城市

是不是都有当年殖民据点的根基?

这是非洲大陆第一个共和国。颁布的宪法几乎完全照抄美国宪法,政权组织机构也几乎跟美国一样。当然,能参加选举的只有美国来的黑人。

1856年的利比里亚,

其实仅为沿海一带

独立后的利比里亚不断向腹地扩张,甚至与英国、法国的殖民地产生领土争端。但南北战争后美国解放了全部黑奴,不再送回非洲,也放松了对利比里亚的控制。美国的撤出导致利比里亚丧失了40%左右的领土。

利比里亚国旗,

俨然美国一个州

在经济方面,独立后的利比里亚也乏善可陈。仅少量出口咖啡、甘蔗、铁矿等非常低端的产品,政府负债越来越多。

到1912年,利比里亚被迫向英美法德等国组成的财团贷款,代价是以关税等主要财政收入为抵押,并由美国人担任海关总监兼财政顾问。(放在晚晴简直亡国之兆)

有没有想起晚晴的赫德先生

黄金时代

1926年凡士通(Firestone)橡胶公司看上了利比里亚,他们向利比里亚政府贷款5百万美元,用低廉的价格租到了相当于国土面积的4%的橡胶林。出口的橡胶1%交税,租期为100年——直到2025年。(百年租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在利比里亚建立军事基地,前往北非战场的物资经蒙罗维亚港登陆,给当地物流配套留下了深厚的基础。蒙罗维亚的罗伯茨国际机场就是这个时候建起来的。

内战后重建的罗伯茨国际机场

有农业和物流业作基础,利比里亚的经济开始复兴。1944年,威廉·杜伯曼当选总统,一直到1971年病逝。他执政的28年正是利比里亚的黄金时代。

他一方面要求大家只有“利比里亚人”的身份认同,给予拥有不动产的土著居民选举权和议会中的代表权(尽管多数情况下是被代表);一方面积极对外开放,吸引外来投资,在二战结束后使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威廉·杜伯曼纪念日

蒙罗维亚街头的游行活动(2013年)

和美国的再次绑定当然也是利比里亚崛起的原因之一。杜伯曼执政期间几乎在所有的外交问题上支持美国,包括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1959年利比里亚还成为第一个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的非洲国家。

为了对抗苏联对非洲独立运动的支持,他还促成了以利比里亚首都命名的“蒙罗维亚集团”,与社会主义的“卡萨布兰卡集团”相抗衡。

后来他又参加发起成立非洲统一组织和西非经济共同体,提高了利比里亚的国际地位。

肯尼迪时代美国援建的JFK 医院

至今为利比里亚最大的医院

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国家的问题。

虽然“统一政策”给了土著名义上的权利,美国来的黑人移民为主的特权阶级仍牢牢把握着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

“门户开放”虽然让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财政状况也有好转,但大部分农村土著居民却几乎没有获益;

黎巴嫩商人几乎垄断了一切生产生活资料的贸易,这种状况延续至今。

一家黎巴嫩人开的连锁建材商场

(黎巴嫩国内人口不到500万,

散居世界各地经商的却有1500万)

黎巴嫩人的全球扩散

(另一个有趣的故事)

杜伯曼生前还能通过大力镇压反对派来巩固政权,他去世以后局势愈加恶化。为了筹备1979年的非洲统一组织年会,负债累累的利比里亚政府却花巨资在蒙罗维亚建设宏伟的的会议中心和专门用来接待各国领导人的豪华酒店和别墅,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

暗流逐渐在这个曾经富强的国家涌动。

利比里亚炒饭+沙拉+面包+鸡翅

(这是婚礼上!)

最血腥的内战

1980年 4月12日,土著军官塞缪尔·卡尼翁·多伊(Samuel Kanyon Doe)率领17名士兵发动军事政变,击毙托尔伯特总统,首次成立以土著人为首的军政府。这位连长也成为有史以来政变成功的最低级军官。

总统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执政后,多伊政府大力吸引外资,鼓励农业生产,并争取国际援助,但效果并不理想。

1984年 7月军政府举行全国公投,通过新宪法,多伊连任总统,但普遍认为选举存在舞弊行为。

中国援建的SKD体育场至今为该国最大体育场

中国慷慨的将“冠名权”给了多伊总统

结果现在所有利比里亚人都知道

SKD是多伊总统在位的时候建的

却没几个人知道这是中国援建的。

他当政期间各反对派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连曾经的盟友也因权力斗争被革职。这位查尔斯·泰勒发誓要推翻多伊的政权,带兵从邻国科特迪瓦打进蒙罗维亚。多伊总统则被俘虏,折磨致死。

1991年,内战扩展到邻国塞拉利昂和几内亚,各部族纷纷组成数十个大小武装互相争战,几次停火组建过渡政府,1997年还举行了大选,泰勒当选总统。

查尔斯·泰勒要的政权基础却建立在邻国塞拉利昂的钻石矿产上。他支持当地叛军,推翻邻国政府,抢夺“血钻”卖向欧美。

看上去是一个个民族国家

但里面实际的部族关系不知有多混乱

电影《血钻》(Blood diamond)剧照

这两个国家同时陷入世界上最血腥的内战,堪称人间地狱。

大批青少年被养成冷血的战争机器,把无辜的平民当作其施暴的对象。残暴的军队甚至用枪逼着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强奸他们的妈妈、姐妹,然后再逼他们把自己的亲人亲手打死。

为了让孩子们忠心,他们把这些孩子的太阳穴割开并塞进可卡因,然后拖入丛林,成为为他们所用的杀人机器。

电影《疯狗强尼》

(Johnny Mad Dog)

“光屁股将军”约书亚·米尔顿·布拉希,是最臭名昭著的武装力量头目之一。在战场上,他率领部下赤身裸体地冲锋,发起攻击前往往还要杀死一名幼童,用以向“魔鬼”献祭。在整个内战期间,多达两万人死于他及部下的枪口之下。

战后布拉希给受害者家属下跪谢罪

这样的反人性内战让国际社会不忍卒视。美国等国要求泰勒下台,并停止经济援助。2003年8月,泰勒辞职,流亡尼日利亚。各派签署《阿克拉和平协定》,组建全国过渡政府。

2012年塞拉利昂特别法庭

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

判处查尔斯·泰勒50年监禁

2005年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利比里亚举行民主选举,埃伦·约翰逊-瑟利夫获得最终胜利,成为非洲历史上首位民选女总统。

艰难的重建

2017年3月,中国根据联合国决议,

分两批全部撤出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

虽然瑟利夫总统采取了一些举措,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和援助,这个国家依然仿佛留在了上个世纪。2016年该国人均GDP仅455美元,多年徘徊在世界最低的十个国家里。

失业率高达85%、没几栋像样的建筑、贫民窟一眼望不到头。虽有广阔而湿润的土地,粮食却主要依靠进口,工业更是免谈。商业命脉也都被黎巴嫩人垄断。

2013年武钢投资的利比里亚铁矿一期投产

预计二期可提供相当于当年全国GDP的产值

但因埃博拉和铁矿价格下降

工程胎死腹中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希望。

虽然政府大力发展教育,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但大多数学校是半日制。许多学生要在课外做点小生意勉强糊口,甚至上两年停两年,稍微赚点钱再去,效果可想而知。

2013年的高考,全国2.5万高中毕业生没有一个人通过利比里亚大学的招生考试。。

·儿童散学归来早

这个国家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缺乏基础设施,缺乏高端人才。除了一点旅游业和采矿业,什么产业都不能引来外国资本。

很多去过的中国人认为,当地人好吃懒做,发了工资就喝酒玩女人了事。明明没有能力组建家庭,很多女人却往往生下了十几个儿女。

中国人租地建设的农场

(老爷爷60多岁了)

在这种情况下,贪腐的官僚体系似乎显得正常了,可不只是说要找他们批项目或者办证要送钱,而是只要跟他们接触就会疯狂的跟你要钱。但只要钱给足了,一切都好说。150美金就能让一个强奸幼童的罪犯脱罪。

2014年8月16日

数百民众冲击蒙罗维亚

西点贫民窟埃博拉隔离中心,

声称埃博拉是一个阴谋。

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更是给这个国家带来灭顶之灾,本就非常脆弱的卫生体系顷刻崩溃,社会经济更加倒退。

政府公信力破灭,导致本应一开始就可以控制住的疫情蔓延到失控,造成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上万人病死。

这张照片拍摄后不到半年,

Jerry(右边男性)一家20余人

除他母亲一人外全部死于埃博拉

如果有上帝的话,能帮得了他们吗?

日落大西洋

END

微信:地球知识局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