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块9也不看你拍的青春片,你想过为啥没有?

《闪光少女》可能真不是一部烂片,却360度无死角演绎了什么是烂宣发。

作者:一   一

编辑:李春晖

虽然《闪光少女》没能跪来票房,好歹还是成功引起了硬糖君的注意。点开购票网站一看,家附近最便宜的票7.9元。再次刷新了我对票补的认识,原来9.9还不是击穿底价?

然而只要7块9,我还是不想看。看那名字,看那海报,再想到国产片一贯的尿性,就知道其主打的二次元,必然是我妈眼中的二次元。

《闪光少女》可能真不是一部烂片,却360度无死角演绎了什么是烂宣发。

7月24日晚,上映5天的青春片《闪光少女》官微发布一张“下跪致歉”海报。虽然海报发出后迅速成为热点,但却利大于弊、批多于赞。

随后,宣发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是卖惨,不是求排片,不是跪票房,我们只是发自内心向真爱电影的观众道歉,我们只是拼尽全力请求大家:不要因为宣发的错误,就从心里疏远一部这样的电影,不要仅仅因为片名和海报,就跟好电影永远隔着一步之遥”。

话是这样说,但你们这样搞只能让我更疏远你啊!

随后,电影出品方安乐影业总经理张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回应质疑,认为采用下跪的方式是因为觉得相对真诚和正式。“也想弥补影片在宣发上的失误和不足,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它。”

许多影迷将这部电影的“苦情营销”与方励为《百鸟朝凤》下跪相提并论,但方励仅仅是义务发行方的负责人,而且文艺片在市场遭遇排挤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他的跪让人“心疼”,也达到了相应的目的。不过,他的下跪同样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也有主流媒体用跪掉文化人的尊严来严厉抨击。

同样的招数不能用两次,《闪光少女》的再跪只能引起更大的反感。不过,这部电影之所以被市场冷遇,倒也不能全怪宣发。青春片长期口碑不佳、咎由自取,如今再想让观众走进影院,本就需要比原来更加十倍的努力。但创作者却仍想略微用心一点就来套路市场,以至于本想取悦二次元,却让二次元深感被冒犯。

“穷”路线为何“富”不起来

《闪光少女》放在如今的电影市场,算是典型的“三无产品”,无大明星、无大IP、无大导演。虽然是一部商业类型片,受到的却是文艺片的市场待遇。

所以,《闪光少女》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走口碑逆袭路线。如今电影市场的集体萎靡,其实给了这类依靠需要依靠口碑逆袭电影充足的空间。例如《摔跤吧!爸爸》可以利用口碑逆袭,票房成功突破10亿。《湄公河行动》可以利用口碑逆袭,成为年度“黑马”,即便是暑期档的文艺片《冈仁波齐》,也可以通过口碑营销,来成功获得一席之地。

既然口碑逆袭可以成功,为何轮到国产青春片就不灵了?

让我们先来看看那些年国产青春片造的孽:堕胎车祸、打架斗殴,来来回回拍了五年。五年的时间里,明星玩腻了拍一部,主持人当烦了拍一部,导演转型的时候来一发,甚至是制片人试水也能试一下。

回顾国产青春片的“那五年”,观众为一部又一部烂片买单,就好比一个纯情少女被渣男骗了无数次,再迟钝也该甩你一巴掌了吧?

过度的“信用透支”是国产青春片无法通过口碑逆袭来实现反转的最大原因,而电影本身的卖点局限则更加堵死了自己的“致富通道”。二次元的小众文化被推到大众面前,结果是大众和二次元都觉得怎一个“尬”字了得。

该片的确在诸多平台上刷新了华语电影史青春片的最高口碑评分,但电影最成功的或许只有两个方面一是音乐,二是新鲜。音乐的好,在于斗琴的燃,在于借音乐之声抒民族之情。新鲜的好,在于二次元作为一个主体登上大银幕,在于电影的“反类型”,不再只是打架斗殴、堕胎车祸。

还有一点新鲜,在于电影不再肆无忌惮的“贱卖”情怀,不再打着“还原真实青春”等某某辣眼旗号。但很抱歉,如今电影的“下跪”把这点新鲜跪没了,电影依然在“贱卖”情怀。

电影的好,好的有些脆弱。而差评却是有理有据,既不是盲目攻击鲜肉小花,也不是对于乱改原著的泄愤,而是电影混搭的突兀、是节奏的失衡、是标签的刻意放大。电影的优点无法掩盖,电影的缺点同样无法忽视。

与此同时,“不再9块9,不再8块8,此时只需7块9”。今年暑期档国产大片正式进入到了点映和改档的“竞赛模式”,《闪光少女》无疑也是其中的“佼佼者”。档期从7月28日提到7月20日,而且还有声势浩大的百城千场大规模超前点映。所以,电影从点映场就开始出现了8.8元特惠票,正式上映后也出现了7.9元特惠票。在如今平均票价超过30元的内地市场,“三无”中小成本+不知所云的片名+有些土气的海报+超低票价,观众真的会相信“天上掉下个好片子”么?

背负着国产片五年沉淀的骂名;携带着没有流量的青年演员;遭遇着数部国产大片的联合夹击,此时想逆袭,哪有那么容易啊?

被逼死在墙角的青春片

青春片并非没有“富裕”过,在赵薇执导的《致青春》出现后,青春片一度成为影市最热的类型。当初我天真我单纯,我掏出了一次又一次货真价实的影票,后来我发现我真的是很天真很单纯,拍的那么烂还死死追随,相信“明天会更好”。如今我不再相信,你却反过来祈求我“买票”?或许受伤最多的还是那些可怜的普通观众。

青春片时至今日,留下的是一个“别人吃过吐出来,吐出来又吃进去再吐出来”的烂摊子。观众早已厌烦了华而不实的国产青春片,甚至对此类电影已经有了过度的本能排斥。

而青春片本身呢?奢华糜烂的“富二代”风被玩转了;瞄准小镇青年中二青春的被拍透了;讲述校园清纯爱情的被看多了,那么青春片这样一个本身并不大的电影类型究竟还有多少玩法?

近两年,几乎所有的青春片进入市场都有先“死一半”,尤其是去年到暑期档结束之前,几部所谓体量级明显并参与保底发行的青春片在市场失败后,更加被市场所看衰。但去年下半年,并非没有青春片成功。《七月与安生》亮相金马奖、征战金像奖,拿下1.66亿票房,收获7.6分的豆瓣评分。

在如今青春片“一潭死水”的年代里,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但电影的成功在哪里?在于它的“反类型”,它打破了观众的固有认知,双女主的感情戏同样可以表现细腻、纯洁的纯友谊,这让绝大多数女性观众可以感同身受。

而电影有陈可辛作为监制的“黄金招牌”;有周冬雨和马思纯这样具备流量潜质的“小花”;同样有嘉映影业和阿里影业担任出品;还有小妞电影深受都市青年喜爱的传统;更有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电影有可以逆袭的“口碑”,也有可以撑下去的票房“保证”。所以,在青春片过度饱和的情况下,《七月与安生》成功了。

随后张艺谋女儿张末执导的《28岁未成年》同样是一部小妞电影,但在豆瓣评分上只有5.7分,累计1.29亿的票房也不如《七月与安生》。这部电影同样有具备逆袭的一切基础,但是在风格类型上过于冗杂,冲淡了电影的纯与真。虽然同样“反类型”,但冒险的尝试未必一定会成功。

《闪光少女》的强大口碑让人看到了复制《七月与安生》成功的希望,但很可惜它并没有做到。二次元的元素杂糅未必现在就适应坐在电影院里欣赏的普通观众,缺乏足够市场吸引力作为基础未必能让都市青年心甘新意买票。

只是如今创造多项口碑记录的《闪光少女》通过下跪的方式大火,未来被逼到墙角的青春片果真还能强有力的反弹出来么?

青春片“回到未来”

其实青春片可不可以有堕胎车祸,青春片究竟拍成什么样子观众才买单,这似乎一直是业内热议的话题。几乎每一部引起反响的青春片,其主创都要交出自己的答案。

在业内来看,青春片之所以不被观众所接受,口碑出现较大滑坡,关键在于电影的“失真”。这种“真”不是校园、校服的还原度有多高,不是明星扮演的角色有多像,而是情感,情感失真。

去年,陈可辛携《七月与安生》的导演曾国祥以及编剧参加活动时,就表示堕胎车祸并没错,错在不知道怎么拍。普通大众的青春不是只有堕胎车祸,但也绝不全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如何摆脱创作者的个人束缚,不以40岁来“意淫”20岁的青春,才是青春片未来最大的创造命题。准确捕捉和把握到普通大众的青春情感状态,是青春片急需解决的创作核心。

除此之外,市场的“瓶颈”仍然需要市场的突破,电影的失败不能全部归结为明星演员的“不敬业”。电影仍然需要演员带动市场号召力,需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这是“三无作品”口碑再好也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

其次,自《致青春》之后,大量的青春片将目光投向80后,打着回忆青春的“情怀”来对准小镇青年。可小镇青年一直是电影的伪命题,在如今的网生时代,小镇青年和都市青年的青春差异绝不是电影中表现的那么明显。

在如今青春片处于低谷的时期,都市青年还是最愿意战其身后支持的主力军。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审美需求、价值喜好,相对应的则是小镇青年在这一点上的相对落后。

青春片需求供给的不对等,同样是青春片难以崛起的重要因素。未来青春片想要崛起,在目标受众上似乎应该更多的向中产阶级的年轻影迷所倾斜。表现他们真实的青春,似乎远远比“意淫”小镇青年更加急迫。

假,是国产青春片从曾经的爆款跌落至“烂片”的最大根源。如今,衰落后最普通的宣发团队像是被“处刑”一般下跪,这难道不是更“假”的事情么?所以,下跪非但没有搏来同情,反而招致“恶意炒作”、“有损风格”、“违背三观”的骂名。

回头看,这次下跪还值么?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