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消费成滋生“骗贷党”的温床 怎样避免坏账悬崖?

多位消费金融领域业内人士透露,当前整个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坏账率约在10%-15%,其中60%-70%的坏账就是由黑中介“创造”。多数消费金融平台的借款申请人里,10%-15%都由黑中介幕后操纵。

文 | 未澜

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普惠金融的同时,P2P行业发展下的“骗贷党”也成了到处钻空子的网贷毒瘤,特别是很多互金平台为了“冲量”,降低了风控门槛,竟逐渐变成了滋生“骗贷党”的温床,而内外勾结骗贷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的祸及平台。

针对目前由贷款中介推动的骗贷产业链,让消费分期和现金贷等小金额贷款领域沦为了“重灾区”。活跃在各种贷款口子群的骗贷者,通常的套路就是钱一到就把手机扔掉或是持久关机玩失踪,在享受着“是人就能贷”的旗号办理贷款,无需信用卡,也不需要任何手续,就连身份证的真伪都可以不追究。而骗贷者的这笔贷款在平台上最后大多数也都成为了一笔持久的坏账。

而这样的“老油子”们一般都有个专门的群,这些群贷款数额并不大,以1000元—10000元之间居多,且放贷平台均是不知名的小平台。最关键的是,贷款条件十分宽松,有无信用卡都可以贷款。同时,群内还会教人如何对付催收,即使告到法院只需表明“钱我还,但现在没有偿还能力。”

这也能看出,其实大部分人并不是没有偿还能力,是根本就不想偿还,甚至还以为不还钱就没事,而这种行为将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骗取贷款罪、合同诈骗罪、高利转贷罪。从刑事角度来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根据我国法律将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但最可怕的还是“内外勾结”联合骗贷行为,贷款中介利用自己熟悉平台的贷款规则,勾结平台内部人员伪造资料,帮助借款人通过审核。通过平台“内鬼”的暗箱操作,两者各取所需。而由于内部人员通常对渠道的风控规矩更加了解,也造成了对平台更大的损害,一般“内鬼”可拿到高达5%-10%的回扣。对此,不少平台为防范联合骗贷,把职工的绩效做了修改,客户经理的成绩更多的是和告贷人还款额挂钩,而不是只思考告贷额。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行业都有黑名单、白名单制度用来杜绝、减少骗贷情况发生。”

其实大部分平台都遭遇过骗贷,但对于被骗贷一事都极其敏感,不愿过多张扬,因此相安无事的只是表面而已,实则都曾深受其害,国内个别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曾损失过数千万元。此前,宜信、捷信、红岭创投就曾被曝因内鬼骗贷遭受较大损失。这在业界被称为“坏账悬崖”(即当某个平台坏账率突破某个点位后,突然大幅跳涨,平台就要注意是否风控体系存在漏洞隐患,被黑中介攻破--通过批量贷款申请“获利”)的现象。

骗贷团伙大多是用同一批资料,短时间内在多个只有十几个风控变量构建风控体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进行连续骗贷,通过大量“试错”,迅速找出平台的这些风控变量以及风控侧重点,从而虚构借款人个人材料,比如年龄、收入高过平台设定的审批通过标准,成功骗取大量资金。只有通过发现的早晚尽快进行紧急调控。

多位消费金融领域业内人士透露,当前整个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坏账率约在10%-15%,其中60%-70%的坏账就是由黑中介“创造”。多数消费金融平台的借款申请人里,10%-15%都由黑中介幕后操纵。

“平台对资产的吸收是使得骗贷产业链能够嚣张盛行的原因之一,部分平台只考虑放款数据,只要简单的一些资料就放款,对于用户的贷款记录、征信记录等考量形同虚设,甚至有的平台为了收取高额利息还会‘蒙眼放贷’,通过高额利息来覆盖坏账。而这也无形中为骗贷者提供了机会,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平台之间若能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行业黑名单,就可以有效防范骗贷现象。

最后一句:平台如果不想被黑中介攻破风控体系,就必须有相关的应对策略,对于借款人的各个风险变量进行摸底考察,构成不同的风控模型,从而抵抗黑中介的骗贷契机。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