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万亿基建融资缺口如何填补?专家称有很多渠道

分析人士指出,在财政压力增加、中央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背景下,基建项目的投入将保持稳定增长,目前仍有多项资金来源有望填补缺口。

图片来源:海洛创意

财政部最近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9.4万亿元,同比增长9.8%;财政支出10.4万亿元,同比增长15.8%。由于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政府的财政压力有所增加。同时,中央政府近来对地方政府融资行为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引发了外界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担忧。

不过,分析师认为,基建投资仍有多种资金来源可供利用。政府对基建项目的投入将保持稳定增长,继续成为宏观经济稳定器。

澳新银行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日前在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刊文指出,投资需求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贡献从一季度的1.3个百分点提高到二季度的2.3个百分点。因此,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重要助力,并且这一态势有望在下半年持续下去。

杨宇霆分析称,中国如果要在2017年实现6.5%的官方经济增长目标,在假设其他GDP组成要素的表现与2016年类似的情况下,全年固定资产名义增速需要达到10.2%。“如果以基础设施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40%计算,2017年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比增速需要达到19%,要支持这一个投资增长,所需资金大概是15.1万亿元。”他说。

基于2016年基础设施投资所涉及的资金来源规模(约12.7万亿元),如果按照各项资金来源近期的增速计算,2017年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大概为12.4万亿元。相对于15.1万亿元的资金需求,中间还存在约2.7万亿元的资金缺口。不过,杨宇霆指出,目前仍有多项资金来源有望填补这一缺口,实现比上述估算更快的增速。

首先,银行贷款有望加快增长。央行将继续依赖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来为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进一步促进银行向实体经济投放贷款。

同时,在中央加力清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政策背景下,专项建设基金可能发挥更大作用。“与财政资源相比,这种筹资方式十分灵活,无需受限于财政审批和额度管理,如果经济的下行风险加剧并威胁到增长目标,我们认为政府仍有可能推动更多的专项建设基金项目。”他说。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是为地方基建融资的另一重要渠道。短期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基建融资的投入有限。但从中长期的角度看,债券市场对于基建融资的支持力度应该逐步增强而非减弱。

刚刚闭幕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杨宇霆认为,直接融资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存量债务进行分类处理的基础上的。随着对存量债务进行清理以更有效地运用政府资金以及对于债市刚性对付现象的严厉打击,预计通过债券方式对基建融资的支持力度有望于2018年以后有所加大,同时信用利差的变动将更加反映市场的信用风险状况。

今年6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财预〔2017〕87 号,下称“87号文”),规范地方政府的政府购买服务行为,禁止将基建、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农田水利等建设工程作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有分析认为,87号文对地方政府的基建融资来源有巨大影响。

招商证券在上周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指出,自筹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是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报告认为,87号文短期内对国内贷款部分影响较大,但是对自筹资金、预算内资金、其他资金来源影响有限。贷款的减少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的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部分弥补。因此,基建资金的大幅度减少可能性较低。

另一方面,由于“擦边球”式的建设方式受到限制,从中长期看,将提高地方政府推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的动力。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