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房企获批海外债 “外资内用”受鼓励

近期对债券发行可以看出“有堵有疏”,堵在监管变得严格,疏在允许发行,不像之前一刀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7月19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公开发行6亿美元优先票据,期限5年至2022年到期,票面利率4.75%。公告称,票据发行估计所得款净额仅用于提前赎回2019年票据到再融资及一般运营资金。

这也是碧桂园今年以来成功发行的首支境外债券,其登记备案的公告于6月23日在国家发改委网站上予以公告。

而从6月23日到7月5日几天时间里,还有包括绿城中国、旭辉、上海宝龙、远洋地产、雅居乐、新城控股、龙湖地产、金地集团、花样年等10家地产公司进行境外债券登记公告。

在碧桂园之前,绿城中国、龙湖地产已经先后获批发行境外债券。其中7月7日,龙湖率先发行4.5亿美元2022年到期的3.875%优先票据,利率创龙湖海外发债史上最低。同样,7月12日绿城中国发行的4.5亿美元5.25%三年可赎回高级证券,也是绿城发行的利率最低的境外永续债。

进入6月,房企境外发债数量明显增加。在此之前的4月和5月,分别仅有3家房企在发改委登记备案。

从公告可以看出,房企此轮境外发债多用于替换前期高利率债券。除碧桂园外,绿城中国在发行公告中称,需要偿还2.37亿美元票息为8.0%的高级债券及部分银团贷款。

《经济参考报》在今年5月的报道中称,监管层已经基本停止给房地产海外发债发放批文。“之前停止过一段时间海外发债,但6月之后又放开口子准许发行了。”国泰君安国际研究员刘斐凡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这次放行的境外债券利率较低,对房企多样化融资和置换之前对高息债以及到期债券对续发,有较大帮助。” 刘斐凡认为,境外发债能拿到批准,剩下的就是价格问题,相对来说境内债流程较长,门槛较高。“近期对债券发行可以看出‘有堵有疏’,堵在监管变得严格,疏在允许发行,不像之前一刀切。”

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正重寻海外融资路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来源中利用外资90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15.1%,而去年全年利用规模则为140亿元。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房企海外融资金额达到172亿美元,同比去年的75.6亿美元上涨了127%。

与之相对境内融资渠道正在收窄。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各部门便对房地产企业对融资流向予以严格监控。去年底,银监会对16个热点城市开展金融机构房产相关业务专项审查,私募、资管计划受到严格控制,甚至部分禁止。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 2017年上半年,房企私募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不包括股权融资)的融资额仅共1771.8亿,相比2016年同期的6735.94亿,降幅达74%。

实际上不仅房地产企业,今年境内各行业发债普遍收紧。数据显示至5月31日,今年已有349只债券延迟或取消发行,涉及金额总计3211亿元。延迟或取消发行债券的原因多数是“市场波动较大”。

从上述情况来看,今年国内房地产企业发债呈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这和2015年的情形形成强烈对比。彼时境内房企融资渠道放开,公司债、公募、私募等融资渠道都相对放宽,且利率较低,境外融资规模占比不足10%。随着监管政策到加强,这一情况出现“反转”。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