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流向未来——寻访大运河文化带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无论世代如何变迁,流域百姓将大运河视为母亲河、最深沉的乡愁。

图片来源:新华网

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486年。《左传》如是描述:“吴城邗,沟通江淮。”

吴王夫差下令修建邗沟,欲以水路沟通江淮,争霸中原。这位雄心勃勃的君王没有想到,当时开掘的一条人工沟渠,日后竟发展成为世界奇迹之一,源远流长,泽被千秋。

隋炀帝杨广登基的第一年,就急切地提出修建大运河计划:通济运河,由洛阳东下山阳(淮安);邗沟运河,由山阳南下江都。

及至元世祖忽必烈,他以超凡气魄,用十余年时间开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实现了南北大运河的全线贯通。

斗转星移,白云千载!

盛夏时分,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的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内。3D影视展厅,现代声、光、电技术,复原千年场景——从济宁到临清的古运河河道上,过往船只像爬楼一般,沿着31道大小闸门向上缓慢攀爬,最终翻过水脊,汇入海河。

“南旺枢纽曾被誉为大运河科技含量最高的‘心脏工程’,这一构想出自一个乡野老农。”汶上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宋毅介绍,大运河山东段在公元1289年凿通后,由于济宁的地势比南旺低,往南旺方向分水因“水往高处流”,导致河道“常患浅涩”,过往漕船经常搁浅。官员微服私访,老农指点迷津,漕运“浅涩”顿开,“心脏工程”诞生。

民国初年,荷兰水利专家方维因看了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后赞叹:“此等工程在十四五世纪工程学的襁褓时代,必视为绝大事业。”

“运河不仅有众多的桥和坝,还有丰富的船舶文化。”浙江省嘉兴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长何建春说,浙江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中国最古老的独木舟,在世界航运方面,中国贡献了一系列发明,如水密舱、平衡舵、指南针、车轮船等。

清晨,满河朝霞,船帆如林;入夜,桨声灯影,水榭楼台……贯通中国南北5大水系的大运河,千百年来,滋育着城市与众生,涵养着风情与人文。

南方,运河与白玉长堤路、临河古戏台、乌篷小画船连接一起。扬州市文物局副局长徐国兵说,缘因运河,扬州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国际港口城市。波斯等国商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扬州,运来异域的香料、珍宝,带走中国的陶瓷、丝绸、茶叶……

北方,运河是一首张扬生命质感的船夫号子。“远看通州城啊,好大一条船啊,嘿嘿嘿,嘿呀嚯……”激昂豪迈的运河号子“回放”着当年运河古道白帆蔽日、船歌悠悠的繁荣盛景。“对通州人来说,大运河是命根,养育了通州人民。很多老百姓都能讲出一段运河的故事来。”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查显友说。

“正是大运河的贯通,让北京从一个地方城市开始向全国政治中心演变。”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讲述大运河对北京的重要意义。

“长城与大运河,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大标志。”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说。“大运河以积极的、主动的、开拓的姿态,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

来源:新华网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