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刘德:生态是长出来的,不是规划出来的

小米生态链最初的逻辑是要享受小米手机的红利,所以“离手机近的早点干,离手机远的晚点干”。

一条颇有科技含量的内裤在米家有品平台上众筹,短短的几天有6万多人参与,众筹金融超过500多万元。

让刘德最为开心的,并不是众筹数量和金额上的成功,而是当小米开始卖内裤了,用户觉得这非常自然,并且天然相信小米卖的内裤一定是性价比最好的。这对于小米、米家来说,是用户消费习惯的养成。

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小米生态链负责人

一两年前,当米家平台上开始卖毛巾的时候,外界还有很多质疑:小米什么都卖啊,就是一个杂货铺。“你要把问题的本质看透,到底是在用什么逻辑去做这件事。这样才能在别人骂你是'杂货铺'的时候顶住压力”。刘德,作为小米联合创始人之一、小米生态链的负责人,在“小米=手机”的品牌认知之外,将米家品牌推向了前台。通过小米生态链的产品,从手机周边向智能家居,然后再向品质生活,不断扩大小米的认知外延。

在毛巾之后,床垫、眼镜、纸巾、雨伞、尿垫、蚕丝被,越来越多的品类出现在米家的平台上,每一件都是同类商品中品质和性价比的代言词。慢慢的,随着米家品牌产品与米家有品电商平台的推出,“小米精品百货”似乎已经被用户接受,“在小米买东西,不管是什么品类,都一定是性价比最好的,品质最好的,最值的。不用挑,闭着眼买就好了”。

从小米手机到小米生态链硬件产品,再到今天消费者信任的一家品质电商平台,这是一个演进的过程。

小米生态链的边界变了

2013年年底,雷军看到IOT的趋势,决定投资生态链,在小米体外以投资+孵化的形式,培养100家公司,搅动100个行业。当初接受这个任务的刘德完全没有方向感,从小米内部拉来几个资深的产品经理,搭起一个“非专业”的投资团队,就这样开始了小米生态链的野蛮生长。

小米生态链最初的逻辑是要享受小米手机的红利,所以“离手机近的早点干,离手机远的晚点干”。这在懂懂的新书《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中已经有详细的阐述。同时,在那本书里也说到,生态链并不制定十年五年战略,而是明确大的方向之后,就是向着目标快速奔跑,边跑边调整。

小米生态链跑了三年之后,今年思路上开始有了新的调整,即中心的变化。以前的投资逻辑是以品类拓展为中心,而现在则变成以用户群为中心。以前是以离手机远近为依据,而现在则是以用户群需求的迫切性为依据。

“以小米2亿多用户群为中心,围绕他们的需求一圈一圈来做。”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用户的需求不仅局限于智能家居,而是所有可以提升生活品质的产品。当注意力放到用户需求上,刘德发现,“我们再做新产品的时候,无所谓考虑不考虑边界了,只要他们需要的,我们就做。”

比如毛巾,这显然是一个大市场,高频、刚需、有痛点,这些市场的特征非常适合小米进入。小米生态链孵化的企业不是生产一条普通的毛巾,而是用技术来解决毛巾的抗菌、吸水性等产品的痛点。“你能说这不是一家科技公司吗?越来越多的东西开始有科技的属性,或许它昨天不是科技公司,但不代表明天不是。”

小米众筹的毛巾

刘德认为大的方向是确定的,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是大消费时代,每个个人和家庭消费的物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有所提升,这里面有巨大的商业机会,“我们围绕着用户群做产品,他们用完我的手机、笔记本,觉得很满意,肯定希望我能给他做一个更好的T恤衫和墨镜,这是用户群向外延伸的必经之路。”

几年下来,刘德从一开始没有方向感,到后来认清大方向、大趋势,然后向着目标猛跑,中间不断地调。“生态链不是规划出来的,是长出来。”刘德这句话道出了生态的本质。

长着长着,小米生态链的边界似乎没有了,只有一个核心:用户群需求。显然,这是一个比智能家居、IOT更大的领域。最初设定的投资100家公司的目标也已经不再是上限,围绕提升生活品质的投资还会不断扩充品类。

设定大方向,动态调整,市场的空间会比想像中还要大。

小米创业的时候,雷军曾鼓励大家:“咱们用四年时间做成一家100亿美元市场的公司。”大家热血沸腾。然而在小米第四年的时候,公司估值已经是460亿美元,100亿美元的目标已经抛在身后。

如今,生态链也超出了最初的设想,三年多时间投资了89家公司,4家独角兽,已经有6000万个智能设备走进用户家中。小米生态链上不到200人,带着89家创业公司的5000多人,一起开发了300~400SKU,外围吸引了几乎所有中国的主流基金,2016年销售额100亿,今年有望翻番。而这89家公司,现在只有三分之一的公司发布了产品,还有大量的生力军在路上……

商业的美妙之处在于动态

“当初投资100家公司的限定不存在了。任何人在往前奔跑的时候总要先设定一个目标,但这个目标是动态的。今天我们的队伍成熟到这个程度,100家这个数量也不重要了。”刘德认为商业最美妙的就是变化,环境在变,技术趋势在变,竞争在变,用户也在变,没有谁能规划出一个生态来,一定是动态地“长”出一个生态,因为所有最初你以为的,后期都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小米是互联网公司,是大数据公司,好处就是能清楚地知道用户群的结构是什么。”最初,小米的手机只是年轻人,需要手机;后来他们长大,有家庭,给他们提供家庭用品;再后来有了孩子,可以给他们提供儿童玩具,“你可以看到我们品类一点点增加,这和用户群的微妙变化是非常同步的。”

“我们今天再来理解企业、理解世界,都应该是动态的。整个世界是有时间轴的,一个企业也是有时间轴的。一个企业的业务,它的决策,在不同的时间轴上不同,一定是动态的。”在刘德看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战略,只有边打边调整,才能走到目的地。这样的调整,天天都发生在生态链上。

比如,小米生态链投资过一个宠物追踪器的项目,后来发现这个市场太小,就把这个项目放下了。还有一个母婴净化器项目,后来也是市场空间过窄的原因而放弃。如果按照最初的规划,这是可以投的领域,但进来后发现市场跟预测的并不一样,这种长不大的业务反而会成为“累赘”,不如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好的品类上,所以生态内形成新陈代谢很重要。

再举一个例子。在小米生态链初期,短途交通是很重要的一个领域。电助力自行车原本是被寄予很高期望的一个产品品类。但在过去两年间,这个市场发生了巨变:共享单车来了!共享单车是全新的运营模式,而小米生态链最初是投资产品的思路,还没有考虑到运营层面。共享单车的出现,让所有的产品公司都非常难受:车子卖不动了!

所以,小米生态链也快速调整思路,通过变通的方式,进入到共享经济大潮当中:第一是希望通过2B的合作,成为共享单车企业的供应商;第二是尝试让目前已有的短途交通企业,与小米的物联网系统相连。小米生态链今年专门增加了一个部门,负责对外的2B业务的合作。关于这一点,刘德并没有透露太多细节,但是懂懂从其它渠道得知,有共享单车企业正在与小米商谈,很快将会接入小米的物联网系统。

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在小米生态链初期,为了提高孵化企业的成功率,刘德团队和每一家投资的企业都签了排他协议,即在一个领域如果投了一家,两年内不会再投第二家。投资团队认为两年可以帮助这家企业做大,确立一个行业优势。

在后来的执行中,排他协议好的一面是集中力量打大仗,初期的一些爆品都是在这样的思路下成功的。但不好的一面是,万一某一家创业公司掉链子,就会错失一个领域的最佳进入时机。小米生态链早期投了一家做行车记录仪的公司,但是这家公司两年没把产品做出来,在行车记录仪市场爆发的时候,小米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所以后来小米生态链调整了管理的模式,不急着给大家划地盘,让生态内部也保持一个微妙的竞争,即温室中的竞争。“这比大马路上或是荒野里的竞争来得更温和,但还是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竞争。否则的话,我们就会遇到生态链体系之外的残酷竞争。”

从以上这些小例子,可以看出小米生态链是一个“动态”的体系,通过不断调整走向目标,新陈代谢,适者生存,其实这才是生态最本质的原理。

小米后院的金矿

小米生态链与小米是什么关系?只是简单的业务多元化吗?当然不是。所有生态链企业,小米只是投资,开放资源,但并不控制这些企业。初期,小米的红利可以帮助生态链企业快速成长,而后期,生态链企业也会帮到小米。长远看,这是一个稳定的生态,小米生态链既是小米的后院金矿,并将会互为放大器。

按照生态链最初的逻辑,离手机近的要先做,这个生意的本质是享受小米红利。彼时,小米正处于快速上升期,人气快速聚拢,如同一个热腾腾的火炉,周围总有余热,不用就浪费掉了。包括品牌红利,用户群红利,渠道红利,海外市场红利。按照这个逻辑,小米移动电源、插线板、手环、空气净化器,在小米周边一个又一个爆款出现了。

而借着小米手机的势能,生态链慢慢强大起来,在很多方面又可以增加小米的想象空间,拓展小米的护城河。

正如我们所知,小米手机在2015年、2016年经历了低谷期、调整期,在2015年整年没有发布旗舰机型,用户热盼的小米5“爽约”,小米手机的整体销量较2014年出现下滑。那两年,小米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外界质疑。但是在今年,小米手机又奇迹般复苏。要知道,历史上,多少个手机品牌掉下去之后,再也没有翻身的案例,而小米这一次做到了。

说到小米复苏的原因,核心在于创始人雷军集结精英团队,全力主攻手机业务,尤其是供应链管理,而小米生态链业务同期的高速飞奔也起到了助攻的作用。

在小米的盘整期,小米生态链不断推出新品,从而达到几层作用:第一,保持品牌活性和热度,不断有新产品出来刺激市场、刺激用户,媒体的关注也一直都在;第二,销售流水的支持,在2016年小米生态链的销售额达到100亿,今年预计会再翻番,达到200亿;第三,完成手机外的布局,加大小米的想像空间。

毫无疑问,在小米的盘整期,小米生态链成为了一支奇兵。特别是米家从去年到今年的三场大型发布会,以及米家电饭煲、扫地机器人、投影仪等几个重磅产品的发布,为小米换来不少关注度和口碑。

而今年,随着小米手机主业务的回升,以及线下渠道、外海市场的快速扩张,又将给小米生态链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带来巨大的红利。“一只鲨鱼在那游,它身边的小鱼根本不用游就会被它带着走。”刘德说道。

当然,随着生态链的完善,还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小米最初是定位互联网手机,只走线上渠道。而近两年手机市场80%以上的销量都在线下,所以我们看到OV和华为的快速崛起。小米作为互联网手机,没有OV、华为那样大的利润空间,向线下发展的时候,最最最核心的是要效率,因为效率就是利润。

如何提升效率?线下店的坪效比。一家店面,要有足够大的销售额,才能称得上效率。

手机是相对低频次的商品,但小米生态链丰富的产品组合,使得线下的小米之家成为一个“高频次”的商店。消费者不难发现,华为、OPPO、vivo的店面虽然数量多,但是人流很少,店面多数时间是空的。而小米之家店面数量不多,但是总是人头攒动,非常热闹。高效率,高坪效比,是小米这个互联网手机可以快速走向线下的原因。据雷军透露,小米之家的坪效比仅次于苹果线下店,在全球排在第二位。

所以,从小米生态链这几年的发展中,我们看到小米手机与生态链产品将逐渐是一个动态互补、互相放大的关系。在小米布局IOT的同时,丰富了产品组合,让业务更加稳健。

走过了三年多时间,小米生态链一边快速发展,一边快速调整。今天和刘德的谈话中,感受到他的很多认知可能在明天又会被颠覆,而他的可贵之处也恰好在于“善变”。正如那句话,“没有生态是规划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