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小子在厨房里创业做的钢琴 后来成了钢琴代名词

钢琴这么一个孤独又单一的品类,施坦威却告诉我们所有爱艺术的人都需要它。

作为德国家庭中12个孩子里的一个,亨利·E·施坦威并不起眼。身材矮小的他也并非出身富贵之家。拿破仑战役里,他的父亲和7个兄弟都死在了战场上,仅剩下他。该靠什么活下去呢?亨利·E·施坦威的父亲是位森林管理员,这也使得他选择此生和木材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一名木匠。

此后,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他,逐渐学会了管风琴制作的手艺,开始为他人制作和修理管风琴。

命运的关键折点在1836年,亨利·E·施坦威在厨房里做出第一台方形施坦威钢琴。彼时的亨利·E·施坦威还叫海因里希·E·施坦威格(以下简称“施坦威格”),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名字。其貌不扬且家境羞涩的他刚刚赢得一位女士的芳心,这架钢琴就是他给妻子的新婚礼物。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此后施坦威格又在厨房手工制作了另一台三角钢琴,并将这两架钢琴取名叫“厨房钢琴”。

在做“厨房钢琴”的亨利·E·施坦威

在厨房创业的他也许并没有预想到,1836年的这台三角厨房钢琴在100多年后,被放在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施坦威钢琴还成为朗朗、李云迪、戴安娜·克瑞儿这些知名钢琴家登台表演的指定用琴。

到了1839年,奥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都发来皇家委任状,让施坦威格为皇室提供三角钢琴,老施坦威格的手艺就这样成了金牌德货,施坦威格的钢琴生意也随着他孩子们的加入而日渐壮大起来。

1848年,因为欧洲饥荒,产业萧条。于是,1850年施坦威格带着五个儿子到美国寻找商机,还把姓名改成了更美国化的亨利·E·施坦威。

一晃时间就过了三年,恢复初始化的施坦威和儿子们在美国不同的钢琴厂工作三年之后,养够了资金和资源,1853年东山再起成立了以“Steinway&Sons(以下简称施坦威)”为名的钢琴品牌并沿用至今。

1854年成立的施坦威纽约工厂

在美国艺术学院展览会和巴黎世界博览会获得了业内称赞之后,施坦威和儿子们开始想着要把销量搞上去。关于施坦威品牌的市场公关工作,这里就要提到另一个人,老施坦威的一个儿子威廉·E·施坦威。特别会搞营销的威廉在1872年说服了要到美国巡演的俄罗斯钢琴大师安东鲁宾斯坦,把施坦威作为指定用琴。古典音乐作为那个年代的流行金曲,鲁宾斯坦到美国巡演,人气热度大概和今天张学友做世界巡演差不多。239天里办了215场音乐会,不仅有时候每天要弹2-3场,很多场次观众还只能买到外场站票。

接下来,很多想弹得像鲁宾斯坦一样好的迷弟迷妹们,给施坦威下了不少订单,这一次“品牌代言”就以高转化率宣告成功。

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也有类似的故事,据施坦威公司的调琴师回忆说,霍洛维茨脾气很差,如果弹得不理想时就会用拳头打钢琴,因为各种小事发脾气就更是不计其数了。不过他一生活了86岁,却有60年都在使用施坦威钢琴演奏,甚至还要将自己的施坦威钢琴搬上飞机,带着一起进行世界巡演。

可能是大师的传奇故事太多,很多钢琴演奏者都很希望拥有一台施坦威,《纽约时报》也在报道中形容它是,“就算弹得再烂,也配得上卡耐基音乐厅的水准。”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钢琴和钢琴的差距真有那么大?

那就举几个不会五线谱的人也能看懂的例子。

首先,从厨房钢琴开始到现在,施坦威使用的都是手工制琴,现在每台施坦威钢琴依然有超过80%的部分采用手工,一架钢琴需要花费至少12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制作。

钢琴能机械生产吗?能,而且还很快,自动设备已经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就做出一台钢琴。那,为什么还要用手工?

因为钢琴有10000多个零件,和一辆轿车所需零件数量差不多。这些零件很多都是由木、毛毡等天然材质制成,就算是经验丰富的制琴师,也得调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知力才能发现并处理细微的差别。

想成为施坦威的工人的难度也不小。以前听说想跟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学捏寿司 “学徒十年就可以煎蛋了”,从要求的苛刻程度上来说,施坦威比小野二郎可不差:先学一年半基础,再跟着师傅实习一年半,过了前三年还得考试,通过了才能进门当工人。

施坦威在材质方面的要求也堪称龟毛,比如创始人亨利·施坦威(Henry Steinway)的玄孙迈尔斯·查平(Miles Chapin)在其著作《88键:制造一架施坦威钢琴(88 Keys: The Making of a Steinway Piano)》中曾经写道:每一架施坦威钢琴都需要几种木材——桦树做琴槌,糖槭做边缘板,希特卡云杉做音板,以及其他树种。

纬度高、日照少,生长缓慢的阿拉斯加的希特卡云杉木是做音板的上佳材质,因为其弹性好、重量轻,拥有笔直纹路,利于声音传导,还严格规定低音区音板每英寸要包含10-15条以上纹路,高音区每英寸则要包含15-22条以上。尤其是木材运到工厂后还要经过两年的自然风干,和40-50天的干燥炉干燥,之后精密机器的帮助筛一筛,能通关成功用作音版制作的云杉木大概也就剩个40%吧。

只完成了制作部分就想出厂?不,制作结束后还要经过多道声音的调整工序,最终才能送到主检验师翁斯朵夫那里做总校,有了她的签字,一台琴才算真正完工。

关于施坦威,我们还有一个刻薄且实际的问题:像我们这种普通人还用得着顶级钢琴吗?我们最近在施坦威开到北京的首家亚洲期间店“施坦威之家北京”,采访了它的全球高级顾问维尔纳·胡斯曼。

位于北京的施坦威亚洲旗舰店
旗舰店中有一间以霍洛维茨名字命名的音乐厅,图为茅为蕙正在演奏

Q&A|施坦威全球高级顾问维尔纳·胡斯曼(Werner Husmann)x界面

界面:你在施坦威工作了50年,刚进入这家公司时情况是怎样的?

胡斯曼:50年前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数钢琴在战争中被毁坏,很多人想要在战后再次开始弹奏钢琴,因而那时掀起了购买钢琴的狂潮,家庭、音乐厅、学校里开始大量添置钢琴。当时施坦威的制造厂商甚至不能制作出足够多数量的钢琴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界面:对于施坦威来说,这50年里什么改变了最多?

胡斯曼:我们并非是苹果公司那样随着革新技术的出现,产品更新迭代特别快的企业。因为钢琴、或者说施坦威,在我还没有出生的那个时代就早已奠定了基础结构。我们会在制造技术、外形上有提升,但就钢琴制作的标准而言,无论是材质、还是对于手工制作的坚持,都并没有改变太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钢琴从外在看不出差别,但是其核心可谓千差万别。

这50年来最大的变化是市场和客户,最初施坦威的主要市场是欧洲。当我开始在施坦威工作的10年后,我们开始把眼光聚焦到了亚洲,现在亚太是很重要的市场。

界面:施坦威艺术家和施坦威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胡斯曼:人们或许认为我们花了很多钱请演奏家们来弹施坦威,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我们需要花钱去请钢琴家弹奏我们的钢琴,以目前施坦威艺术家的体量来说,品牌是无法负荷的。

施坦威和艺术家之间是互相成就的,施坦威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到施坦威的琴房去练习,也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音乐会中,从至少12种琴型中挑选钢琴作演出使用。艺术家也会对我们提出很多技术上的反馈,针对艺术家觉得不够完美的地方,我们会不断改善。

 

界面:像这样顶级的钢琴,对于不太会弹钢琴的人来说,也有价值吗?

胡斯曼:专业演奏者会注重施坦威的弹奏价值,非专业人士会看重它的投资价值,一些品相良好、具有纪念意义的施坦威钢琴也已经进入拍卖市场,顶级钢琴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其次,很多不弹琴的人也将它作为教育投入,所有的施坦威钢琴都是用同样的材料、标准和工艺制成的,并非为某个钢琴家单独打造,和艺术家使用同样的钢琴进行练习,也是奢侈版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界面:在你过去的施坦威50年工作经历中,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可以分享?

胡斯曼: 在施坦威公司工作,每天都能看到300多人是怎样在制造一架钢琴。施坦威已经运作了超过160年了,这些年来它只做一件事——制造钢琴,因为制造钢琴这是我们最拿手的,其它的任何事情都不能让我们感兴趣。现在没有多少公司能对一件事物如此专注。

我认识很多客人已经超过30年了。其中有些是只会说中文的中国人,而我只说德语和英语。(记者:那你们是怎么交流的呢?)通过音乐。尽管我们不能有一个言语上的对话,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彼此了解。一些30多年前在我这里购买过钢琴的顾客,30多年后他们再次来到施坦威工厂来看钢琴,会突然对我说:“我认识你!是你卖给了我第一架钢琴?现在这个大一些的钢琴是买给我女儿的,她要去参加音乐会。”

图片资料:施坦威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