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大气强化督查3个月:6成被查企业存问题 “散乱污”等突出

自2017年4月7日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以来,共发现20482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其中属于“散乱污”问题的6662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7月14日下午,环保部召开环境执法情况新闻通气会,就公众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了介绍。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在会上说,自2017年4月7日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以来,共发现20482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其中属于“散乱污”问题的6662个。

3个月检查32004家企业 6成存问题

2017年4月7日,环保部启动了第一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

据田为勇介绍,截至7月6日,强化督查组共检查了32004家企业(单位),发现20482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约占检查总数的64%。存在问题的企业中,属于“散乱污”问题的6662个,超标排放的36家,涉嫌自动监测弄虚作假的4家,存在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问题的2404家,物料未按要求覆盖、密闭的3768家,存在其他问题的3915家。

根据三个月强化督查情况看,“散乱污”企业问题、治污设施不完善及不正常运行、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和物料未按要求覆盖、密闭等4类问题最为突出,共占发现存在问题企业总数的80.7%。

针对督查中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环保部实行“拉单挂账”式管理,下发督办通知,要求相关省、市限期反馈调查处理情况。目前,根据4月7日至6月8日的督查情况,环保部共下发了六期督办通知,督办4877个环境问题,其中“散乱污”企业问题2102个,涉气突出环境问题2775个。

据田为勇介绍,环保部每月派出巡查组,由各司领导带队对28个城市开展为期一周的巡查,主要负责对督办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核实,逐一对账销号。目前已完成四次巡查,第五次巡查将于7月14日启动。

根据巡查情况,前四期督办情况共2178个(突出问题1130个,“散乱污”问题1048个),可销号的1487个,占比68.3%。其中,突出问题销号710个,“散乱污”问题销号777个。

专项打击进口废物 发现1535个涉嫌违法行为

自7月1日起,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

按照部署,环保部计划对全国1792家进口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企业进行全面检查。7月4日,60个专项行动检查组全部抵达被检查城市。

据田为勇介绍,截至7月13日,本次专项行动共现场检查企业888家,占应检查企业总数的50%,发现涉嫌违法行为1535个。888家企业中,383家检查时处于停产状态,53家已关闭。已对349家企业的871个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

专项行动中,通过各级环保部门密切配合,查处了一批重大的环境违法行为。此外,发现了一批涉嫌走私、倒卖进口固体废物和洋垃圾的犯罪线索,已移交公安、海关和质检部门查处。

上半年四类案件总数17169件 罚款数额达6.1亿元

会上,田为勇对2017年上半年《环保法》实施情况进行了介绍。

新《环保法》的颁布,为环保部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提供了“按日连续处罚”、“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查封、扣押”、“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等新的执法手段。

据田为勇介绍,2017年上半年,全国实施《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案件数量均大幅度上升,环境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据统计,全国四类案件总数17169件。其中,按日连续处罚案件共503件,罚款数额达61060万元;查封扣押案件7553件;限产停产案件3880件;移送行政拘留3939起。与2016年同期相比,全国适用按日连续处罚案件数量上升64%,罚款数额上升131%,查封扣押案件数量上升157%,限产停产案件数量上升223%,移送拘留案件数量上升205%。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