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摩拳擦掌决战外太空?NASA四十年不敢公布的航天秘闻

不管是苏联金刚石计划还是美国的“载人轨道实验室”,其最终的结局都是对冷战时期那个被保密,猜疑和欺骗充斥的年代,最大的讽刺。

2005年6月,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5号发射复合体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储物间内发现了两套训练用宇航服,尽管储存箱上印有NASA的标志,但NASA却没有这两套浅蓝色宇航服的任何记录。由于美国第一位宇航员艾伦薛帕德便是在卡角5号发射台升空,如此不明来源的宇航服立刻引起了工作人员的兴趣,他们于是把宇航服拿去向厂家询问,厂家的回复让工作人员都大吃一惊。

这是两套MH-7型训练宇航服,目的在于训练间谍卫星的宇航员,已尘封40年的载人间谍卫星项目首次浮出水面。2015年7月,按照信息自由法案的50年解密规定,美国国家侦查局(NRO)公布了800份机密文件和照片,冷战时期的疯狂之一,“载人轨道实验室”项目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一切的开始

“载人轨道实验室”(Manned Orbital Laboratory)在1963年12月10日首次对公开,对外宣称是研究人在太空生活的可行性以及进行微重力环境下的实验,然而实际上MOL是刚成立仅2年的美国国家侦察局的载人间谍卫星项目。1960年U-2在苏联领空侦察被击落后,美国情报部门开始着手寻找更安全的空中侦察方式,正在飞速发展的太空技术旋即进入眼帘。在近地轨道飞行的“侦察机”免疫苏联任何防空导弹的攻击,同时更长的任务时间和更快的飞行速度也可覆盖更多地区,于是乎载人间谍卫星计划便这样诞生了。

不过太空技术,尤其是载人太空飞行在那时深受美国民众喜爱,想悄无声息地发射和回收宇航员是几乎不可能的。既然如此,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将发射和回收换个名字公开?藏石粒的最好地方是沙滩,藏大树的最好地方是森林,于是乎便有了“载人轨道实验室”(MOL)。

▲整个轨道舱的体积确实不小

▲“载人轨道实验室”三视图

和NASA“泰坦”火箭发射的双子座飞船类似,MOL的宇航员将乘坐在双子座飞船基础上改进的双子座B型飞船由“泰坦”3M火箭发射入轨。不过和双子座计划不同,双子座B飞船后面连接着一个由小型生活区和拍摄用相机以及光学组件组成的“实验室”。入轨后两名宇航员关闭飞船,通过安装在双子座B飞船尾部隔热罩上的舱门进入“实验室”操纵相机拍照,任务完成后再返回双子座B飞船,随后飞船和“实验室”分离,带着宇航员和拍摄到的胶卷一起返回地面。是不是觉得这一过程看着很眼熟?没错,可以说除了“实验室”和载人飞船一起发射以外,MOL项目就是现在熟知的轨道空间站的雏形。

▲“载人轨道实验室”内部构造

▲间谍宇航员的操作台模型

鉴于MOL整体14.476吨的发射质量,NRO不得不说服美国空军在卡角新建一个发射场以配套更大的“泰坦”3型火箭,于是乎40号航天发射台(LC-40)便这样诞生了,此发射台迄今仍在由猎鹰9号火箭使用。当然这个“忙”美国空军也不是白帮的,比NRO更野心勃勃的他们要求在MOL上装备正在研发的宇航员机动装置(AMU),以便两名间谍宇航员进行远离飞船的出舱活动。虽说美国空军并未说明远距离出舱的具体目的,但时任NASA飞行任务成员办公室主任的迪克·斯雷顿在回忆录里写道,当他听说美国空军在研发AMU的时候,第一反应便是美国空军打算让宇航员用AMU来监视乃至捕获他国卫星。

▲间谍视角大概就是这样的

宇航员机动装置(AMU)此设计为NASA现在

使用的MMU舱外动力航天服的原型

从1965年11月开始,MOL项目分3批共招收17名来自美国空军,海军和陆战队的飞行员,对外宣称均为招募宇航员,就连这17名飞行员都是在加入后才知道MOL项目的本质是间谍卫星。1966年11月3日,MOL“实验室”模型和双子座B测试飞船在“泰坦”3C火箭顶上,从刚造好不久的LC-40发射升空。此次发射证明了“载人轨道实验室”的可行性,项目的开发随即步入快车道,计划首次间谍任务将在1972年发射。

▲这个蹩脚的“长脖子”里装的

便是MOL“实验室”模型

MOL项目大张旗鼓的宣传唬住了全世界的民众,却没能唬住美国情报机构最想唬住的苏联政府。原因很简单,苏联也有载人间谍卫星的想法并计划以“轨道实验室”的名义来掩盖,因此一眼便看穿了MOL项目的真正目的。在美国宣布开始“载人轨道实验室”后不久,苏联切罗梅火箭设计局的首席设计师弗拉基米尔·切洛梅便向苏联政府宣传自己的“轨道实验室”设计以及配套的新火箭UR-500。

由于美国媒体大力宣传MOL项目,本着一切强于美国的原则,切洛梅设计的的“实验室”有20吨重,内部加压空间有47.5立方米,远大于MOL“实验室”的11.3立方米。同时切洛梅认为MOL项目中载人飞船和“实验室”统一发射的做法并不明智,不仅限制发射质量还让“实验室”无法多次使用,苏联的MOL应分开发射,既保证复用,还可为切洛梅自家更强大的UR-500火箭从竞争对手科罗廖夫的R-7火箭中抢得生意。

▲金刚石计划间谍卫星设计图

正处在太空竞赛顶峰的苏联政府自然二话不说听取了切洛梅的建议,金刚石计划应运而生。整套计划由太空实验室(OPS),功能货物段(FGB)和VA载人飞船组成,其中OPS负责装载侦察用光学仪器和相机,同时提供宇航员长时间居住空间,FGB负责补给“实验室”所需物资而VA载人飞船则负责往实验室运送宇航员。

如果你觉得这个既视感已经爆表了的话,那么恭喜你,你猜对了。为掩盖金刚石计划的真实目的,苏联效仿美国对外宣布为科研所用,并以“礼炮计划“命名。随后VA载人飞船被更成熟的联盟号飞船替代,FGB货运飞船被重新命名为进步号,OPS则为彻底掩人耳目,对外公布的发射全部以礼炮计划编号命名,而专门负责发射“实验室”的UR-500火箭,现在则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质子”系列火箭。

▲切罗梅设计的VA载人飞船

没错,苏联礼炮空间站计划的实质目的是为了掩盖载人间谍卫星的金刚石计划。如果说美国是把大树藏在森林里,那么苏联是为了藏一个棵大树而种了一整片森林。1973年4月3日本质为间谍卫星的礼炮2号空间站发射升空,正式开启了苏联载人间谍卫星计划。不过礼炮2号在入轨后突然出现故障失压,苏联不得不取消载人对接任务。

一年后的6月25日礼炮3号空间站升空,7月4日联盟14号飞船成功对接,两名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工作15天,至此苏联的载人间谍卫星开始投入运营。原计划联盟15号飞船将在联盟14号返回一个月后的8月26日再次与礼炮3号对接,不过对接系统故障让联盟15号无法对接,礼炮3号最终在1975年1月坠入大气层。

▲苏联所有独立维持的空间站一览。

图中Alamz2对应礼炮3号

Alamz3对应礼炮5号。

1年后礼炮5号在1976年6月22日发射入轨,随后由联盟21号在7月7日对接。原计划两名宇航员的间谍任务会持续到9月底,然而8月份礼炮5号燃料泄漏导致硝酸挥发入加压舱内,两名宇航员不得不紧急撤离并在8月24日返回地面。随后10月14日计划对礼炮5号维修的联盟23号发射,然而对接系统再次故障,联盟23号无功而返。

1977年2月7日发射的联盟24号终于成功对接并对礼炮5号进行维修,不过由于礼炮5号燃料不足,两名宇航员在工作17天后便返回地面。鉴于礼炮5号这纠结而又耗资巨大的任务,苏联国防部认为在消费比上载人间谍卫星已远不如无人间谍卫星,金刚石计划最终在1978年取消。礼炮2,3,5号成为迄今为止“唯三”的载人间谍卫星,联盟14,21,24号的6名宇航员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间谍宇航员。

▲计划中的MOL发射构型

而作为载人间谍卫星始祖的MOL项目,其命运则比金刚石计划更惨。由于美国国家侦察局的分类命名,MOL项目的“实验室”部分被划归入“锁眼”间谍卫星系列中并命名为KH-10。更加先进的光学摄影组件让KH-10 的重量和体积都一再增加,项目花费也从1965年预估的15亿美金疯涨到1969年预估的30亿美金,时值阿波罗计划花费顶峰和越南战争恶化,美国总统尼克松最终听取了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的建议,在1969年6月10日取消了MOL项目。美国国家侦察局将剩余资金悉数转入研发无人间谍卫星KH-11,而训练一半的17名宇航员有10人返回军队,7人转入NASA航天飞机项目继续宇航员之路,这其中就包括了航天飞机首次任务的驾驶员罗伯特·克里彭。

▲MOL/KH-10和美国其他间谍卫星大小对比

不过得益于阿波罗11号登月的重磅新闻,MOL项目早已被民众淡忘,以至于1973年NASA民用的天空实验室发射时,许多人都彻底忘记了“载人轨道实验室”这个太空站理念的鼻祖。克里彭本人直到从NASA退休都未向外透露MOL项目的真实目的,NASA的履历上也仅以参与早期空间站训练一笔带过,甚至都没有提及MOL的名称。MOL项目就这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直到2005工作人员在上锁的储物柜里翻出两套MH-7宇航服。

▲克里彭和展出的MOL用MH-7宇航服合影

藏大树的最好地方是森林,不过前提是能找得到藏在哪里。苏联种的森林最终“剑走偏锋”发展出一整套民用空间站技术和宇航员长时间太空生活经验,美国则因其他“树木”的成就,完全忘记了藏过的这颗“始祖”大树。不管是苏联金刚石计划还是美国的“载人轨道实验室”,其最终的结局都是对冷战时期那个被保密,猜疑和欺骗充斥的年代,最大的讽刺。

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美国载人间谍卫星计划的同学,可以去B站搜索太空间谍”。有一部内容丰富的纪录片供大家学习参考!

▲就是这部!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