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分道扬镳” 千股价格腰斩 揭盖70后、80后基金经理投资路线图

70后、80后基金经理的投资之路。

时间定格在6月16日,这天的上证指数报收3123.17点,距离2015年6月12日收盘后的5166.35跌去39.54%,跌幅近四成。掐指算来,千余只股票价格腰斩,几大指数“分道扬镳”,IPO也成众矢之的……

两年了,无论A股经历怎样的变化,也无论被称为行业“老司机”的70后基金经理们,如何穿越牛熊练就一身好功夫;或者说,尚属“鲜肉级“的80后基金经理如何开始“冒尖”;市场还是那个市场,改革与妥协,向左还是向右?方向尚不明确。

不过,站在这一时点上,回溯基金经理中不同群体的投资风格与路线图,或许能甄别些许投资机会。

70后VS80后基金经理,在不同价值取向、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眼中,也许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投资故事;它们更多是种机缘巧合,无关对错;但作为时代缩影的他们终将在市场留下印记。

故事就这样拉开序幕……

6.3%与2.06%

6.3%与2.06%,前者是“老司机”70后的年化业绩均值概数;后者是指“鲜肉级”80后的年化业绩。从这组数据中,也许市场可以嗅出点啥。

不言而喻,A股市场近期风格转换特征明显,在如今存量博弈的市场中,权重板块与题材板块“此消彼涨”,使得一些看多中小盘股的基金经理们开始活跃。在这一轮又一轮的博弈当中,不同年龄背景的基金经理们其投资策略也出现了一定的分化。

而市场常言“跨越牛熊”是考验一名基金经理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但如今无论是仍占主力的70后基金经理们亦或是迅速崛起的80后基金经理们,其实都是正常不过的更迭。其时代背景、成长经历的截然不同,同时也决定着他们投资风格与生活态度的迥然。不妨看看70后与80后基金经理的投资之路径。

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截止6月15日,纳入统计在内的公募基金经理共计143名,其中60后基金经理为9人,而70后基金经理依然是公募基金的中流砥柱,人数达105人,占比超7成,而作为新鲜血液的80后基金经理人数有29人。统计显示,在80后基金经理中,年龄最小的基金经理为清华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罗远航,年龄29岁,1988年生人。其在2011年7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固定收益部研究员、交易管理部交易员、现金管理部研究员以及现金管理部副总裁。2017年进入华泰柏瑞基金,3月起担任华泰柏瑞季季红债券型基金等9只基金基金经理,为纳入统计中年龄最小的基金经理。

根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细观纳入统计的70后与80后基金经理们之业绩表现,记者发现,其平均年化收益率均值“老司机”70后的年化业绩均值为6.3%,“鲜肉级”80后的年化业绩均值为2.06%,可见从业绩上来说“姜还是老的辣“。

但70后基金经理老吴(化名)在采访时这样评价80后基金经理,老吴称“现在的80后甚至有些私募90后都开始冒头,这就跟当年我们70后一样,他们的投资也是顺应时代需求的。比如他们经常跟互联网、TMT这些行业接触,肯定比60后、70后熟悉,那我们的参与度会稍差一些,投资风格上相对来说比他们保守一些。但投资本身是一场“马拉松”,是一件长期的事情。”

看,这样的80后基金经理作为80后基金经理的李晓星,就是典型的80后基金经理代表。与记者见面时,李晓星戴着黑框眼镜穿着一身标准职业装--白色衬衫加西裤尽显稳重与成熟,交谈过程中用手转着笔对记者讲述着他的爱好。

李晓星平时的爱好非常广泛,既喜欢打篮球这样有着爆发力的运动,也喜爱着围棋这样高度比拼脑力的运动,其中享有“石佛”称号的李昌镐就是他的偶像之一;与此同时,李晓星也同样像其他80后男生一样喜欢玩魔兽争霸等电竞游戏,却也对《孙子兵法》有所研究。而这一连串的对比,正是80后基金经理们的微观写照--既有着冲劲儿和爆发力,又有着审慎和稳重。

基金经理们大多是科班出身,主要来自金融学、金融数学与精算、金融管理等或者是统计学、计算机等行业关联度高的专业。而工科背景出身的李晓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随后赴英国求学获得帝国理工大学自动化和剑桥大学工业管理的双硕士学位。李晓星坦言,在进入银华基金之前的5年时间里,他在全球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ABB有限公司做运营顾问和审计部的高级审计师。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职业经历为他打下了扎实的行业背景,以及拓展出适合他风格和个性的投资领域。而李晓星的成长之路又和大多数基金经理一样从行业研究员做起,到基金经理助理,再到基金经理。

在李晓星看来,无论是70后还是80后基金经理,核心差别在于思维方式。“一个年代赋予不同时代的背景和经历,而这些也跟每个人的投资风格息息相关,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风格也是成功重要的一环。”

从行业研究员成长起来的李晓星认为,基金经理跟研究员有着很大的差别,“做研究员,追求的就是妙手,做出一些超越市场的研究,挖掘出几只长期牛股给基金经理创造贡献。但做基金经理管理投资组合,关键是看组合的整体收益率,这更为重要,而不是说要去靠两只重仓股、独门股来击败市场。”

而从投资理念来讲,李晓星又有着自己的独特观点:“我不追求妙手,而是追求人生51%的胜率。”爱好《孙子兵法》的李晓星认为,不追求以少胜多、逆境求胜,而是每个月能战胜对手一点,以长期大概率跑赢赚取收益这种积胜的理念,也就是《孙子兵法》里面的善战者无赫赫战功的一种体现。

具体到操作中,李晓星透露自己的换手率其实不低,“因为我持仓的股票都有价值区间的判断,在接近我价值区间上限的时候,会逐步卖出;在接近价值区间下限的时候,就会不断增持。”

据wind数据,李晓星管理的银华中小盘精选,从2015年7月执掌至今,任职期间回报达31.21%,年化回报14.99%,在462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24位。从其任职以来披露数据来看,李晓星的换手率确实偏高,在前十大重仓股中,2015年年报首次出现在第二大重仓股的三环集团,在2016年1季度有所减持,随后在当年3季度该股消失在十大重仓股名单里。统计发现,李晓星确实未有特别钟爱的股票,而是根据市场变化进行更替。

他表示“比如,如果判断一只股票的合理估值为20到30倍,那么,可能越接近20倍,买得越多;越接近30倍,卖得越多。而在股票池中长期跟踪的股票大约200到300只,在组合里会出现大概50只到60只。“李晓星透露一旦进入投资组合的股票,他一定会去实地调研。刚刚喜得第二子凑齐人生一个“好”字的李晓星对记者笑称,因为二宝的出生耽误了不少功课,最近已经重启了一周10家上市公司的调研之路,而这也早已成为他的一种工作节奏和风格。

多年修炼造就70后基金经理?

行业“老司机”,穿越牛熊练就一身好功夫,一般人谈起70后基金经理都有着这样的认知。而作为行业里摸爬滚打9年以上的“老将”基金经理老吴(化名)就是这样的写照。

作为经济学科班出身的老吴,成长的路径与其他基金经理的成长轨迹稍显不同,硕士毕业后在证券公司做研究员,而中间的几年转身做起了保险,随后进入基金行业开始其基金经理生涯。

老吴今年刚满40岁,人们常说“四十而不惑”,这在老吴身上就能得到认证——稳重低调却思路清晰,话不多也很少谈及生活但一讲到投资就侃侃而谈。翻看其朋友圈发现,老吴平时除了发些与孩子们的生活日常,其他基本都与工作相关的内容转发。而从这一点来看,80后基金经理们在朋友圈的活跃度确实明显高于70后基金经理们。

但与偏好注重选股的80后基金经理们不同的是,老吴经历了几轮牛熊转换,无论是2001年至2005年的漫长熊市,尤其2005年时指数一度腰斩打到998点;以及2009年至2012的熊市,尤其是2011年时的创业板更是一片大跌。老吴表示“经历了这几番牛熊,现在我们的投资策略并不是赚市场博弈的钱,跟市场的热点走,而是挖掘一些能够在中长期持续增长的标的,去跟踪、分析,通过标的业绩的增长来实现稳定回报。”

谈话中,老吴几次强调,做了上述这些还不够,还有比较核心的问题就是想办法将错误的次数降低并且提高投资判断正确的概率。他认为“上市公司的壮大与成长实现的收益与基金净值的增长是良性的,并不是与市场博弈而产生的短期基金净值的波动。”

记者根据其所管理基金的半年报、年报披露的数据得出,老吴在近3年当中所持有的股票数量并不多,且换手率亦不算多,其调仓手法可以称之为“此消彼涨”,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对现有所持股票进行增持减持。

例如,老吴持仓比较高的股票——鼎龙股份,其从2014年中报显示持有该股,一直截止到2016年底该股依然出现于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中,且只是根据市场不同的变化进行相应增持减持,其中几个季度更是位居前3大重仓股名单。但记者也发现,在2015年的“股灾”前后,老吴曾减持鼎龙股份,但分析市场后又进行加仓,正好踏准该股超额反弹,使其在当季度累计飙涨超100%。

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练就一番“以不变应万变”的投资策略是老吴以及很多业内“老司机”的共同点,注重前期研究,尤其看重的是所选标的中长期发展,同时对价格短期波动更加从容淡定。前瞻性的判断行业与股票,并在市场变化过程中不断平衡调整。

采访的最后,老吴对记者坦言,在自己以往的判断和风格上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研究员提交的报告老吴都会下意识地首先否定“尤其讲得越天花乱坠,我就越觉得假”。而这对于他来说算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这样谨慎老练的心态下不会盲目地去冲动投资,而另一方面则是很少去参与到新的投资机会,这样就可能错过一些机会和错过一些投资收益。但老吴表示,“但这样的做法让我的投资会更安全。”

而80后基金经理也好,70后基金经理也罢,其都是基金经理们的缩影,无论哪一“门派”,顺应市场并为投资人赚取收益才是硬道理,且为其最终目标。他们的故事也终将随着市场的变迁与轮回留下时代印记。

来源:经济观察报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