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吸引力比不过本土公司 95后的求职需求变化很大

进入IT企业成了文理科的共同偏好,而他们对城市的选择也不局限在一线城市。

图片来源:TRG International

“以前我们校招发出的offer很少有被拒的,但现在不一样了。未说明缘由,直接不来的情况也不是个别。”在优兴咨询(Universum)2017最佳雇主的颁奖典礼上,一位在老牌外企工作近8年的资深HR对界面新闻说。

95后毕业生更为任性是一方面,外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被本土企业赶超则是另一个原因。优兴咨询还公布了一系列调研数据。在收集了国内110所重点高校的八万名学生对企业态度后,他们发现一个显著的变化:本土IT/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受年轻人的欢迎。

“95后人才认为这些企业快速发展、勇于创新,并且重视团队合作。相应地,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经不再明显。”优兴咨询亚太区副总裁吴岗在解读数据时说。调研显示,阿里巴巴和华为分别蝉联中国商科及工科学生心中的最具吸引力雇主第一。

本土IT/互联网企业在各个专业大类都备受欢迎

除了分别荣登商科及工科第一,阿里巴巴和华为在其他专业大类学生心中也备受欢迎。阿里巴巴位列工科最具吸引力雇主第三、理科第二及人文社科第一。而华为是工科和理科学生心中的最具吸引力雇主第一,并且位列商科和人文社科第二。另一家本土互联网巨头腾讯在各个专业大类的排名也都名列前茅。

本土互联网企业以有竞争力的薪酬和高工作强度著称,然而调查显示,这些企业最吸引95后人才的是其创业精神以及有创造性的工作环境。

优兴咨询最佳雇主部分排名

跨国企业的吸引力在下降

毕业后想去那儿?求稳定的国企,还是看起来洋气的外企,又或者是抓得住风口就能飞的创业公司?当被问及毕业后的计划时,18%的中国学生表示他们有意愿为跨国企业工作,比2016年的25%及2015年的28%有大幅下降。而这一比例在理工科学生中更低,仅16%的工科学生及14%的理科学生毕业后期望进入跨国企业。与国有企业及本土企业相比,中国学生认为跨国企业的工作稳定性欠佳。

外企吸引力下降  

相较之下,选择毕业后进入国有企业的学生比例在上升。中国学生认为国企能够提供“稳定的雇佣”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有趣的是,今年毕业后期望进入创业公司及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达到史上最高(20%)。

不愿扎堆北上广 

95后不仅对企业性质的选择与前辈们差异大,就连对地域的选择也不相同。相比去年的调研结果,北上广三个主流一线城市中,有两城的吸引力下降。毕业后想去上海的学生,从去年的33%下降到21%。去年有19%的学生将广州定为毕业后的选择,而今年只有16%。北京的表现与去年持平,有34%的学生毕业后期望留京。

职位晋升和生活同等重要

职业晋升机会和工作环境依旧是中国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首要考量。“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良好支撑”是他们在选择未来雇主时最看重的因素,其次是“有创造性、活力的工作环境”及“专业的培训和发展”。此外,与前辈相比,95后人才相对更看重“团队协作”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因素。

 “获取生活与工作的平衡”依旧是中国学生最看重的职业目标,他们认为能够提供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雇主关键在于其“工作地点”(30%),“提供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的兴趣是一致的”(29%),以及“灵活的工作时间”(27%)。除了工作与生活平衡,中国学生看重的职业目标还包括工作的稳定性以及自主性。

毕业后的平均期望月薪小幅上升至7689元

今年学生对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期望月薪为7689元,比去年上升6%。法律学生对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最高,为9163元,而人文社科学生的期望相对最低,为7485元。

虽然女性学生对未来职业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及“支持性别平等”的期望,她们对第一份工作的收入预期(7263元)显著低于男性学生(8218元)。

尽管这份调研结果未必能完整概括95后对职业选择的全部偏好,但其中有一些值得思考。比如光环不再的外企要如何应对心性不定的毕业生?而热门的IT巨头们如何能不辜负毕业生的热情?初创公司或许有高招,但平衡好福利待遇和处理好加班问题又是另一重困扰。行业趋势在变化,年轻优秀人才的职场需求也在变,对HR来说,思路的确得换换了。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