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乔治”相遇上海 碰撞出了意大利现代艺术的光芒

基里科的地理传记与莫兰迪的瓶瓶罐罐,将在艺仓美术馆撞出什么声响来?

来源:艺仓美术馆

按:两位生前不和、风格大相径庭、名字都叫“乔治”的意大利艺术家,历史上第一次被一个上海的展览揉在了一起。

现代主义艺术大家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与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都活跃于20世纪初期的意大利,绘画风格与艺术道路却截然不同。基里科前卫新潮,像个大明星,莫兰迪沉默保守,喜爱宅在家乡画画;基里科从前卫出发,回身拥抱古典,莫兰迪从保守出发,最后好像对前卫产生了兴趣;基里科后期的保守滋养了意大利的超前卫主义,而莫兰迪后期对极简主义产生了极大影响……然而,殊途同归,他们无疑都对当今的现代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日前开幕的“基里科与莫兰迪:意大利现代艺术的光芒”大展中,两位乔治相遇了。在策展之初,这一创意曾面临诸多质疑。艺仓美术馆艺术总监张熹是此次大展策展方向的负责人之一,他在接受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采访时表示,中国艺术家正身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之中,这次展览是我们重审“当代”与“当代艺术”的一个机会,“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做真实的自己,不要有顾虑地相信自己”,要做到这些殊为不易,这也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应向基里科与莫兰迪学习之处。

张熹尤其推荐观众们仔细观看琢磨基里科创作于1960年代的画作《一条街的神秘与忧郁,推铁环的小女孩》,这幅看似简单的画作在艺术史上意义重大,怀抱着两个巨大的秘密,正等待你去寻找发现和了解背后的故事。

“基里科与莫兰迪:意大利现代艺术的光芒”大展将从6月17日开放至9月10日,地点在上海艺仓美术馆。

6月17日,“基里科与莫兰迪:意大利现代艺术的光芒”大展在上海艺仓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在这座坐落于浦东码头、由煤炭仓库改造而成的美术馆里,在“煤炭取出来”后被“放进去的艺术”,是这两位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影响至深的意大利艺术家的真迹。

本次大展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不仅是基里科作品首次来华,也是全球范围内两位意大利现代主义艺术大家首次以双展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在策展之初,这个创意也曾面临诸多质疑,毕竟熟悉艺术史的人都知道,这两位“乔治”生前不和,艺术风格也大相径庭。

漂泊者基里科的地理传记

基里科是一战前形而上艺术运动的开创者,其作品对日后的超现实主义影响深远。1919年后,基里科对传统绘画技法再次燃起了极大兴趣,并在工作中借鉴了新古典主义或新巴洛克风格,与此同时,他还经常重温早期作品中的形而上主题。

“他在艺术上力求创新,一方面回归古典和神话,一方面则大胆地突破自我、重塑自我,其在20世纪的艺术历程足可与同时代的毕加索比肩齐名。基里科常年漂泊海外、羁旅他乡,通过丰富的积淀将古典时代的传统与新时代的开放与主张融为一体,”知名艺术史学家、策展人罗萨里奥表示,“基里科的形而上画作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了超现实主义者前行的道路,深深影响了中国、美国乃至全球的当代艺术家,大名鼎鼎的安迪·沃霍尔便是其中之一。”

基里科《自画像》,1940-1945年。图片来源:艺仓美术馆

罗萨里奥指出,展览中基里科的部分可谓是基于地理的一部传记,在此体现出的是基里科作品的地域性特点:“基里科是一位非常多产的艺术家,他的足迹遍布欧洲各地,在这个过程中他用自己的视角诠释,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在这里要特别强调此次带来的基里科作品的地域性特点,我们遵循基里科在欧洲各地的足迹,选择呈现的作品。从慕尼黑、巴黎到都灵、佛罗伦萨,每一座不同的城市都激发了艺术家创作时的丰富想象力。这些城市多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他用近乎忧伤的手法来表达他心中的城市。”

虽然基里科多以形而上风格闻名于世,但古典主义实际上在他的整个艺术生涯中一直都存在。罗萨里奥认为,作为他的出生地希腊的标志性风格,基里科最终以古典主义的艺术表达形式回溯了自己的生命原点。因此在本次展览中,观众也将看到不少基里科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

基里科《特撒列海岸》,1926年。图片来源:艺仓美术馆

恬淡者莫兰迪的瓶瓶罐罐

与基里科的地理传记不同,莫兰迪专注于静物绘画。他的绘画因为色调微妙而被关注,其绘画对象通常为瓶罐、碗、鲜花和风景等。莫兰迪的形而上艺术创作阶段为1918年至1922年,这是他最后一次的主要风格转变。此后他越来越注重色彩、色调和排列,以及对空气灰尘的微妙处理,从而确立了他的艺术风格在余生中的研究方向。

“在莫兰迪的作品中,时间似乎放慢了自己的步伐。每一个创作的瞬间都好似浸透在悠然与恬淡的心境之中而被成倍地拉长,一幅幅作品汇聚成时间的场合,就像深邃、辉煌却又静静湮没的古老文明。莫兰迪懂得等待之道,懂得如何为时间和艺术史赋予意义,此种心绪与中华文化有着颇多共鸣,”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教授与评论家瓦莱里奥·德奥(Valerio Dehò)说,“另外,他认为艺术家是藉由创作回归和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艺术本身即是冥想,这也与东方的艺术思想不谋而合。”

莫兰迪《静物》,1953年。图片来源:艺仓美术馆

莫兰迪在早年曾深入研究意大利的流行画派,基里科和形而上画派对他的艺术成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莫兰迪的形而上风格作品和基里科完全不一样。德奥举例说:“在基里科的形而上风格作品中有很多开放性空间,比如意大利广场,但莫兰迪主要画的是静物。他非常了解形而上画派,但基于自己的理解,他走出了自己的形而上画派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莫兰迪的创作受到了东方艺术,特别是南宋艺术家牧溪、钱选的影响。“他的书房里有很多收集了中国南宋时期绘画作品的书籍。莫兰迪的化作经常反映的是无声、静默与沉思,符合东方的禅宗意境。在世界各国他取得了很高的声誉,主要原因是莫兰迪的绘画是没有时间概念的,任何时候你都会被他的作品深深打动。”

莫兰迪《风景》,1943年。图片来源:艺仓美术馆

除此之外,喜爱莫兰迪的观众将有幸在展览中观赏到莫兰迪的铜版画作品。自1912年起,莫兰迪陆续创作了132幅版画作品,是国际知名的版画艺术家。博洛尼亚美术学院于1930年请他任教,为他特别开设了版画课程。莫兰迪从不在版画中使用色彩,他采用伦布兰特所偏爱的铜版画蚀刻技法,通过黑白两色及细线法反映细节和光影变幻,使艺术语言自成一体。

莫兰迪《格里扎纳的风景》,1932年。图片来源:艺仓美术馆

为何将两个乔治并置?

本次展览由张熹和意大利策展人塞吉欧·梵东尼(Sergio Fintoni负责制定策展方向,由罗萨里奥和德奥负责作品征集。

张熹在接受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采访时表示,将这两位艺术家并置展出,是一种有趣的对比:“基里科是一个前卫的、明星式的人物,莫兰迪则是一个沉默保守的人,喜欢在自己的家乡画画。这两个截然不同性格的人,一个从前卫出发,走向了保守;一个从保守出发,似乎最后对前卫产生了兴趣。基里科后来的保守影响、滋养了意大利的超前卫主义,而莫兰迪后期对极简主义有极大的影响,他的技巧、色彩、作品风格甚至影响了当今艺术、摄影、时尚与设计界。”

张熹认为,这两位艺术家实际上对同样面对剧烈社会变革的当下中国艺术家有特别重要的参考意义。“我们今天谈到艺术的时候,都会问你做的是当代艺术吗?你的作品有当代的概念吗?所以艺术家都非常焦虑。基里科就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样板——我回过头去追溯古典,还是一样能走出来。莫兰迪则是静静地在自己家里待着,去标签化,不随潮流而变。但其实他们和时代还是有关联的,最后对当代艺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做真实的自己,不要有顾虑地相信自己,这个是不容易的,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当代中国艺术家应该去关注的。”他说。

基里科《一条街的神秘与忧郁,推铁环的小女孩》,1960年代。图片来源:艺仓美术馆

张熹特别向观众推荐仔细观赏《一条街的神秘与忧郁,推铁环的小女孩》这幅作品。这幅创作于1960年代的画作重现了基里科早年形而上绘画阶段的名作《一条街的神秘与忧郁》。在这幅画中,实际上有两个秘密:“基里科老年的时候重新画了这幅画,有趣的是他想增加点新的东西。他在小女孩的身前画了两个男人,在小女孩的身后画了铁轨,同时把货运车旁边的行李描画得非常清晰。他想重新诠释过去的意象,但后来又把两个男人和铁轨涂掉了,唯一保留的就是货运车旁边的两件行李,这实际上代表的是他自己漂泊在欧洲的心绪。这个画里面有秘密,我建议大家来看一看。如果能记住这幅画,也就是记住了艺术史中很重要的一件作品。”

本次大展以基里科基金会、莫兰迪博物馆为首,集结了9家意大利公立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艺术基金会、私人藏家等20家单位,提供展品共计141套。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