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再次上调利率 中国接下来如何应对?

在美联储本次加息前,中国央行已经做出了充分应对。未来是选择“按兵不动”还是“相机抉择”,经济学家各执一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周四凌晨,美联储如期上调联邦基准利率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自2015年12月以来的第四次加息,确认了长达七年的超常规货币政策彻底退出。对于本次美国加息,中国央行选择“按兵不动”,周四和周五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均未出现调整。

就在美联储议息会议前夕,中国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意外下滑至9.6%,为史上首次进入个位数增长。有声音认为,中国的金融“去杠杆”已过头,下半年可能需要央行微调货币政策,来防止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流动性危机。

市场普遍预期年内美联储还将加息一次。未来,中国央行是选择“按兵不动”还是“相机抉择”,经济学家各执一词。

以下是部分机构的观点:

天风证券:三个理由中国没有必要跟随加息

第一,人民币汇率已在5月末先一步上调,对美联储6月加息做了技术性应对,“不可能三角”决定了中国的货币政策空间要做适度让步。

第二,从政策利率角度看,4月以来受金融监管和金融“去杠杆”影响,中国的货币利率中枢已经大幅抬升,没有跟随加息的必要。

第三,从市场利率角度看,当前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已达到去年7月以来的高点,也没有必要跟随加息。此外,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拉大,反映了央行流动性操作不会雨露均沾的态度,流动性间歇性宽松,但不同规模和层级的机构之间仍然存在结构性的流动性短缺,因此并不是央行需要跟随加息的理由。

华泰证券:7-8月提升政策利率概率反而加大

近期央行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自此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补涨行情,累计上涨逾1.4%。由于本次美联储加息符合预期,加上下半年加息不确定性仍存,本次会议后美元指数未有明显上升。美元指数仍处于低位,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压力有限。

因此,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将以双边波动为主。同时新机制也部分缓解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目标间掣肘的问题,在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背景下,中国央行将获得更大利率政策空间。预测6月央行更注重季末流动性平稳,不会跟随加息,但7-8月份提升政策利率概率反而加大。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国的利率政策不必再紧跟美联储

前几次中国央行上调政策利率是出于利差与汇率稳定的考虑,但在美元走弱下中国货币政策具备更多的灵活性。

一方面,金融政策已经开始作用到货币增速和经济,未来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政策可能不会进一步收紧,甚至在货币增速以及经济进一步弱化的情况逐步放松。另一方面,从汇率来看,5月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定价公式中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而美元相对偏弱使得人民币有能力重新相对美元升值,中国的利率政策不必再紧跟美联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概率不大,但在银行存款派生很弱、只能依赖同业存款支撑业务的情况下,需要货币当局注入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来解决“负债荒”循环。

招商证券:适度放水甚至下调操作利率的概率在上升

美联储加息后,央行并未调整公开市场操作的利率水平,主要原因包括国内利率已经“透支”了加息,当前的汇率环境偏好,去杠杆要求资金面保持平稳,国内基本面走软等等。

前瞻性来看,考虑到M2增速低于10%,而且去杠杆挤出了“非信贷融资”,当下半年社会融资出现明显回落时,不排除央行为了维持融资稳定,微调当前货币政策方向,适度放水甚至下调操作利率的概率也在上升。

中泰证券:“相机而动”或“无为而为”或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汇率与外汇储备的短期稳定,外部变量已经不是影响货币政策的核心变量。

国内基本面并不存在显著的下行压力。从最新公布的经济指标来看,房地产与基建投资名义增速的下滑速度可能慢于价格回落,因此实际增速并未大幅放缓。短期内银行监管政策仍然存在一定空间。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经济缓速回落与资金面“脱虚未向实”之间存在着一个微妙的平衡,若政策边际性放松或收紧,这一平衡被打破,再加以美国经济与货币政策可能存在的变数,将对我国经济与金融市场形成冲击。因此对我国而言,“相机而动”“无为而为”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