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十年后,这个世界还好吗

人类就是在一次次的伤痛之中不断吸取教训,向前进步的。

作者:宋毅轩

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十年,那场灾难给无数人留下了噩梦般的记忆,甚至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人心有余悸。今年是金融危机十周年,不知道世界是否从十年前的那场金融危机的废墟中爬了起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十年,全球市场波澜仍未安定,经济复苏进程尽管在进行,却是较为缓慢。但是这十年,漫长危机揭示的诸多教训与规律,可为前车之鉴。人类就是在一次次的伤痛之中不断吸取教训,向前进步的。那么这十年过后,我们从危机中学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呢?这个世界,还好吗?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十年前的这场危机是如何发生的。2007年5月,虽然已有迹象显示美国房价下跌可能会给抵押贷款机构带来危机,但当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表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问题不会损伤到美国经济或银行体系。尽管现在看来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判断,但是当时人们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从而点燃了次贷危机的导火索。

次贷危机爆发十周年,世界经济似乎仍然在复苏的道路上缓慢前行。看看各国的现状,就明白了。作为危机爆发的发源地,美国一直在不停地改善,它的失业率低至4.4,但是它的薪资水平没有怎么增长。欧洲方面,尽管经济在增长,但是希腊债务危机却始终牵制的欧洲的发展。亚洲的日本陷入了长久的经济衰退,而最强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尽管凭借强有力的国家调控扛住了危机,但是现在仍苦于控制肇始于此的债务风险。如此看来,尽管危机已过十年,但余威仍在,全球经济前景尚不明朗。

首先,生产力提升仍然疲软,世界经济危机后不久,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就发现,此次金融危机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打击远超以往危机。2016年美国劳动生产率仅比2015年增长了0.2%,可此前的2015年增长0.9%,2014年增长0.8%。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生产力始终无法得到提升,一些学者认为,这与下一次技术革命迟迟不肯到来有关,人类的科技水平目前遇到了瓶颈,无法实现突破。其实人类每一次的进步,都与技术革命息息相关,技术代表着生产效率和生产力。但是离上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现在仍然止步不前。而谁能领导技术革命,谁就是下一任的世界之王。

在没有技术革命冲击的前提下,金融市场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而金融市场就是风险的代名词,金融市场仍是风险积累的策源地。十年前和今天,金融杠杆始终是累加的,相关金融衍生品不断壮大,美股、房价等资产价格不断走高,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大。特朗普的上台承诺将对公司利润进行减税,这将使得公司有更多利润可用于支付股东红利。这也直接推升了股价,更进一步推升了公司市盈率。但是问题在于特朗普本人,这个总是带给人惊喜的家伙也会总是带给股市惊喜和惊吓,而且他的不稳定,或许将是一个下次经济危机的不定时炸弹。

经济和政治相互连结,而近些年来西方的政治现状却更令人堪忧。正如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所说,“政治和经济从来没法分开,经济学从来都是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深受政治体系变化的影响。经济的破败引起政局的动荡,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孤岛主义纷纷抬头。就进来说,英国退出欧盟,其实预示着全球政治正在失去原本的秩序,欧洲在英国大哥的撂挑子不干鼓舞下,欧洲面临分裂的危险。民粹主义近来的几次大选就可以看出,从特朗普这个保守和意外并存的总统,到全球政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精英政治和利益联盟固化的格局逐步瓦解了。这些事情都为经济的不稳定埋下隐患。当然我们不能说这个世界完蛋了,因为秩序还是占据主流。

综合来看,金融危机过后的十年,世界经济并没有那么容易就从废墟中重整旗鼓再站起来,全球经济面临的状况其实不像想的那么乐观,技术上没有突破,我们还得沿着老路前进,金融市场仍是风险积累的策源地,危险可以预见而且不能避免,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道路,并不是一片广阔。

金融界的泰斗索罗斯曾经对世界经济危机做了预测,也提到了中国经济会陷入一场大危机。他说:环球市场正面临危机,投资者必须非常谨慎,“中国面临重大调整问题,这无异于一场危机。金融市场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让我想起了2008年危机时的情形。”对于索罗斯的预警,如同他以前很多次所做的事后证明非常精准的预警一样,很多人并不以为然。然而,恰恰是这种市场人士的“不以为然”,造成了上一次的经济危机2008年1月份,索罗斯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骇人听闻的文章:《全球将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这篇文章事实上并没有太多人当回事。索罗斯像一个导演一样在当年他的文章中精准描述了危机爆发的路径。

尽管对于索罗斯的魔咒,我们可以选择无视,但是他之前所做的预言并非毫无根据,而是 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危机早有预兆,只是索罗斯看到了并告诉了世人而已,可是并没有人愿意听。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冷静一下,听听索罗斯的意见吧。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