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金链长度远超美日 金融严监管“良药苦口”

光大证券宏观经济团队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中国资金链长度远超当年美日,经济“脱实向虚”、空转套利问题严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光大证券宏观经济团队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中国资金链长度远超当年美日,经济“脱实向虚”、空转套利问题严重。他们认为,尽管金融严监管可能在短期内增加经济下行的压力,但对缩短资金链、降低金融风险大有裨益。

资金链的长度刻画了资金从最初的提供方,比如居民,到资金最终使用者所经历的环节。若信贷被留在金融市场用于交易,空转套利,那么资金链就会相应地上升,出现“脱实向虚”。

“我们的估算表明,中国信用中介链指数在金融周期加速上行阶段由2陡升至2.7左右。也就是说,一笔资金从最初的提供方到最终使用方平均大概要经过2.7个环节,高过美国金融周期高点时期的2个环节和日本90年代末的2.2个环节。”光大证券报告称。

报告撰写人张文朗、黄文静、周子彭进一步指出,2004年之前的10年,中国信用链指数大约稳定在2左右,但2008年之后就一直徘徊在2.5左右。相比而言,美国信用中介链指数最高时期也仅在2左右。尽管,美国信贷中介链比我国短的部分原因是其以直接融资为主,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我国资金链的上升。

光大证券认为监管套利、影子银行的大行其道延长了资金链。由于监管层规定,银行不能对部分风险较高的房地产和城投平台公司发放贷款,银行出于盈利目的将资金投入信托、基金、券商等通道,进而由这些机构再委托银行发放贷款来规避监管,大大延长了资金中介链。

另外,报告指出国企“类银行”活动也延长了资金链。光大证券发现,中国国有企业的金融弹性平均为0.24,私企则仅0.06,而美国非金融机构的金融弹性大概在-0.04到0.02之间。金融弹性是指非金融企业的金融资产对于金融负债的弹性,其数值越高表明金融资产和负债越是同向变化,从而间接说明了这个公司可能从事了银行性质业务。

由于企业从事“类银行”活动会导致其最终使用人资金被高估,故而应当从最终使用人资金中扣除。光大证券在考虑最终使用人资金缩减的基础上,通过对委托借款分析,最终得到了2.7的资金链指数,这高于未经调整的2.5。

近年来,中国银行体系总资产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超过300%,为全球之最。而即使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欧元区总体上也只略高于200%,美国则只接近100%。报告认为,在当下金融周期加速上行阶段,金融体系(包括影子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张,资金链条延长,这会增加不同机构间的关联风险。

报告指出,美国金融周期加速上行阶段没有及时实行严监管,以致发生了危机。“事实上,美国当时没有实行严格的金融监管跟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政策思维有关系,20世纪80年代,新古典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市场化、金融自由化成为主流,不提倡政府干预,以致金融泡沫成灾。”

据此,光大证券团队表示,金融严监管恰逢其时,虽然短期内会增加经济下行压力,但如果严监管打破房价与信贷之间的顺周期性,不仅资金链将缩短,金融风险下降,信贷错配错用等结构性问题也将得到缓解,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将更健康。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