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对企业越来越重要 但他们面临三大挑战

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赚多少钱的问题,甚至决定了企业的生死。

三大挑战和两个提醒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李家庆

我们一直强调,从企业的三张财务报表看到企业的来龙去脉,把一个平面、静态的东西模拟成为一个立体、动态、鲜活的实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清晰地认识企业从哪里来、现在具体真实的发展情况是什么样、未来业务发展应该往哪里去,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可预期的、风险和收益能够相互平衡的决策支持。

财务工作无论是对于投资人股东,还是对于企业的决策者,还是对于这个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非常重要。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赚多少钱的问题,甚至决定了与公司生死相关的问题,好的财务工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最近这几年,对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是个巨大的挑战。

三大挑战

首先,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跟十年前发生了很大改变,从而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获取和组织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财务负责人不仅需要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业务规律,甚至需要去了解技术手段的变化对财务产生的可能冲击。

随着移动互联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出现,企业直接触达客户,和代理商、经销商的上下游关系变成了合伙关系,企业的组织形态从中心化的结构变成去中心化的状态。

原来企业的采购、库存、生产、物流供应链、铺货到终端形成销售,模式非常结构化。传统的财务体系按照相对结构化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完成财务信息的构建。企业组织去中心化之后,业务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产生收入、相应的费用和成本,对财务核算及信息披露都提出了新挑战。

第二点,信息披露对财务负责人是一个很大的责任和挑战。随着未来A股IPO从审核制向注册制的转变,监管机构对于信息披露的要求会大幅度提高,监管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对中介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相应也会扛在我们财务负责人的身上。

第三点,只有财务尽职尽责,而且能够和企业的一把手在企业的发展战略、投资计划、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监控密切结合起来,才能成为非常好的支持决策的角色。

财务的背后跟业务紧密关联,财务不光是对于历史的总结,而且是对于未来的提示和预警。我们看到全球,包括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运营执行的一把手有很多是财务出身,CFO变成了CEO。这说明企业随着规模的成长,财务负责人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高,甚至是高于技术、产品和业务负责人,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变得至关重要。

两个提醒

第一点提醒是真实性。对于TMT行业快速成长的创业企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消费端相结合的2C的业务,真实性非常重要。比如刷单的问题,有的企业直接把刷单作为成本和费用列出来,他们认为是一个竞争手段,属于营销费用。

但是这样做的过程中,真实的数据和刷单的数据混在一起,会导致企业的决策层混淆掉正常的营销行为和业务的实质,把一些虚的东西做成实的东西,把一些远期的、不确定性的东西做成了一个近期的、确定性的东西,这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尤其在新的技术手段发展过程中、新的市场形态发展变化过程中,不要自己骗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点要提醒的是现金流。一个企业本身来说,归根结底最终是要赚钱的。你可以阶段性的不赚钱,或者阶段性局部有不赚钱的业务,但是一个企业最终要有真实现金流支撑下的经营表现和财务回报。企业快速发展中,对于现金流的重视至关重要,解决不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和能力问题,谈不上发展的问题。

财务负责人务必要成为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和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博奕方”。企业的决策者在决策的时候,他可能有长期性的战略考虑,但是作为财务负责人,一定要从真实性和企业生存的现金流的角度提出我们非常明确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拍板还是一把手,但是一把手拍板之前要知道,这件事情做下去,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到底会是什么。

企业上市常见会计问题

——德勤中国华北区科技行业审计领导合伙人、清洁技术行业领导合伙人李思嘉

收入确认

收入确认是重中之重,没有哪家企业上市过程中不被问到这个问题。

按总额还是净额确认收入,得分析业务实质,包括谁来定价、谁来负责客户的维护、存货风险谁来承担。

股份支付

给股东的股份是否认定为股份支付,关键看给予股份的原因。如果是为了激励,不管是为了以前工作的一种补充,还是为了未来的工作贡献,都应认定为股份支付。如果能证明给股份不是为了任何的服务,而是为了某一些特别目的,有可能不认定为股份支付。

研发费用资本化

研发费用资本化是证监会的一个关注要点。研发费用分为研究与开发,研究阶段,坚决不能资本化,理论上开发阶段可以资本化。可是在我们这么多年的经验里面,资本化的案例非常少。

因为对研发费用资本化的要求相当高,企业需要证明技术在未来能够卖得出去、能够可行。相关的证据材料如董事会的立项、专家评审等等都做了以后,真的能资本化的金额可能也不会太大,而且资本化后未来要摊销。从上市角度要关注未来趋势,研发费用不如做在前面,省了好多事。

业绩是上市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做了一个统计,2016年A股IPO被否决的主要原因有:对关联公司存在重大依赖、发行期内经销商数量变化较多、经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业务的合规性、专利技术的权属及存在争议、持续盈利能力、申报期间存在违法行为、服务或产品品种所处市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等等。

上市是企业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终点。上市之后才会发现,有每个季度的业绩压力,你不往前走就会反映出来。上市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事。业绩是上市最重要的因素,不要因为上市而忽略业绩。

上市要投入很多资源,这个资源不是光靠外部的专业团队就行。专业团队在某一方面可以帮你,但很多东西是公司自己的,公司自己内部协调,能不能把利益相关方协调好,能不能做到上市之前别有负面新闻,这些都不是专业机构能帮你的,全是企业自己要做的。

企业上市常见税务问题

——德勤税务及商务咨询部合伙人曹菲、德勤税务及商务咨询部高级经理李辉

税收优惠政策

现在税务机关有很多优惠政策,审批程序也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简化,而且很多审批变成了备案。问题是大家没有关注到后面,所有从审批改成备案的,后半句话是“加强税后监管”。税务局现在逻辑是不做保姆,把责任转化给企业,由企业自己判断是否符合优惠政策,如果符合来备案,税务局可以按企业提供的资料备案,但要事后检查。

我们看到一些高科技企业,享受了很多优惠政策,但如果关注企业的理由和条件,往往会发现一些问题。因为这个一旦被追溯,就不是一个小问题,会调整所有享受的优惠,还会引起处罚。

发票管理

企业财务人员对发票管理要有一根弦。发票从票面上来讲首先要合规,另外有的时候可能无意中取得一些虚开的发票或者假发票,抵扣了不该抵扣的发票,责任就跑到自己这儿来了。这是一个风险的转移,我们要把这个风险控制在前段。

加强与税务局有关业务模式创新的沟通

高科技企业有很多新兴业务模式,税务局可能都没有听过。如果税务局没有接触过这些业务模式,可能从他的角度来讲,首先从严,其次可能不会给予企业清楚的意见,而是往上汇报或者要求企业写一个说明等等,这样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咱们高科技企业,如果有一些创新的业务模式,我们一定要前期先做好研究和沟通,争取取得税务机关前期的理解,能够理解企业的业务模式。

研发费加计扣除

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跟企业是否为高新技术和软件企业没有直接关系,可以同时享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提醒大家,税务机关可能会对同时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费加计扣除的企业更加关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税务局自己控制的,是税务上的备案或者税务局的权限。因为税务局控制力度强,检查力度和口径的严格程度可能比高新技术企业更严。

现在的说法是研发费加计扣除检查力度不低于20%,实际操作中远远高于这个比例,我们企业用了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后,要关注后续的检查。

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之101号文

2016年9月份出台的101号文,在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优惠力度很大,员工行权时点的个税递延到转让的环节再缴纳,税率也由5%-45%的工资薪金累进税率变为20%的财产转让税率。但该文的限制性条件很多,适用于非上市的居民企业,并且包含一个负面清单,在清单内的行业不适用该文件。如果要适用101号文件,需要到税务机关备案。

IPO过程的几点体会

——富瀚微财务总监冯小军

我们决定上市的初衷有几个考虑:一是对员工有交代,公司2004年成立,有很多员工跟着企业走了十年以上;二是对投资人有交代,君联资本投资我们近八年,是非常有帮助的投资人;三是上市为公司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这对企业发展是最好的帮助。

最初我们的目标是成为第一批新三板挂牌企业,但当时新三板只对纯内资企业开放。在焦急等待新三板新政策的过程中,2013年10月份创业板重新开始发批文,同时公司的一款新产品供不应求,根据预估的2013年业绩,我们决定暂停新三板挂牌准备工作。2014年1月,正式启动创业板上市工作。

事情的进展并非一帆风顺,每次碰到不太好的事情时,我们仍旧坚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要完成坏事变好事的转化非常不容易。第一次初审会我们没过,花了三周时间回答初审会的问题,2016年12月30日我们第二次初审会过会。这个时候我们有机会用2016年财务数据进行申报,但时间非常挑战。在大家的全力投入和前期充分准备下,我们在2017年1月13日把2016年财务数据作为申报数据完成了封卷。

做好扎实的财务基础工作

数据基础和质量非常重要,细化的业务基础数据库要尽早建立,能满足招股书及后续回答反馈问题对收入和成本多维度、细致的数据要求。

为了回答发审委存疑的关联交易问题,我们从公允性、合理性、独立性方面来说明关联交易。不要认为数据可以说明和代表一切,有的时候数据只是一个佐证,必须对公司业务的历史、合作背景以及关联方客户在整个行业的地位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才能经得起推敲。

股份支付费用会对各年业绩产生影响,提醒大家的是如果能做就尽早做,按照合理的PE倍数做。

IPO的数据要求非常严格,比如并购形成的商誉,我们一次性计提减值计入当期损益。

IPO的几点体会

首先是数据真实。预审员都非常专业,会从多种渠道了解公司相关信息和数据。公司的数据要有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底气。

第二是业绩导向。IPO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公司的重点还是要提升业绩,这个思路一定要很清楚。从2012年到2016年准备上市的过程中,我们的业绩一直在增长,这是IPO能够顺利的根本保障。

第三是初心不忘。IPO的数据标准非常严格,这个过程中不能犹豫,始终牢记我们的目的是顺利上市,而不是要募更多的钱。发行节奏很快,我们和股东及券商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是我们要尽快赶着这个快节奏上市,必要的取舍是难免的。

最后一点是协作共赢。财务部除了要跟公司内部各部门协调一致,也要跟券商、会计师、律师之间保持非常密切的沟通,避免误入雷区,触及红线。

TMT企业A股上市之路

——华泰联合证券投资银行部TMT组负责人、执行董事樊欣

当前审核环境和流程

每次我和创业企业谈论IPO,会先跟公司的创始人交流上市的目的是什么、未来长远发展的愿景是什么,这些问题看似跟我们的具体工作距离较远,但是关系到公司未来能够走多远、在资本市场能长多大。

A股IPO上市审核的时间在不断缩短,公司上市的难度在可预见的将来会逐步降低,发行市盈率也在逐渐下降。这带来一个新命题,很多创业者把成功IPO当做创业的终点,而现在IPO上市可能只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开端。在企业成功IPO上市之后,要向什么方向去发展,如何利用资本市场的舞台,能够做哪些事情,这些事在上市之前就要有一个长远规划。

IPO的排队有三个队列,一是深交所的创业板,二是深交所的中小板,三是上交所的主板,上交所排队企业的数量跟创业板和中小板加起来基本上一样多。

今明两年我们可以预期:第一,证监会审核保持一个比较快的节奏;第二,监管机构保持了一个非常严格的标准。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如果出现虚假信息披露,惩罚力度在不断加大。第三,审核人员越来越专业,对行业的理解越来越深。

审核提速、监管趋严、强化信息披露、淡化对投资价值的审核,监管已开始逐渐向注册制靠拢。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再要求持续增长,合理范围内且符合商业逻辑的业务波动可以接受,重点关注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是否充分,这些变化体现了注册制的核心理念。

准备IPO需要提前考虑的因素

第一点是上市架构的搭建,确定用哪个公司作为上市的主体,其他的主体是否要做整合;第二点是实际控制人的变更,主板和中小板要求三年内没有变更,创业板是两年内,包括董事和高管的重大变化;第三点是最近一期期末不能有未弥补亏损,母公司和合并报表都不能出现;最后,不建议企业迁址贫困地区,通常会有运行时间、当地纳税金额的要求以及政策持续性的问题。

IPO申报时点

第一,建议财务规范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再报,避免过早申报导致问题暴露;第二,建议最后一个申报年度利润规模达到各个板块的要求,创业板至少3000万以上盈利、中小板5000万以上盈利、主板8000万以上;第三,考虑未来一至两年的利润规划,避免审核期内业绩下滑影响审核进程。如审核期内业绩下滑超过50%,停止审核,需要等下一期报告财务数据补充后看情况推进审核工作。

IPO审核过程中主要关注的问题

我们统计了一下被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是无法判断公司未来是否有持续的盈利能力;第二是对公司业绩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无法判断招股说明书上的利润是否真实。

涉及红筹架构拆除的,需关注整个程序是否合规,该退出的股东是否都拿到了公允的对价,是否有争议纠纷,这些特殊股东的所得税是否都已缴纳;涉及公司业务资质的,需关注是否齐备,有些证照是禁止外资进入的,穿透到最后一层股东都不能有任何的外资。

(本文为4月27日君联资本“TMT行业CFO沙龙”上嘉宾的发言,内容未经演讲者确认。)

推荐阅读:

《让CFO扮演好“四重角色” 你的公司才有希望成为大赢家》

《传统的财报“三张表”已过时 现在是推出“第四张报表”的时候了》

《换掉这些DNA 你才能成为一名优秀CFO》

《你们公司CFO也这样吗 半年来他们为何变得难掩兴奋?》

来源:君联资本CEOClub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