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土地复活记:寿命仅8年的临时建筑找到了新的商业模式

在使用一年半以后,临时建筑老化快的问题显现,黑匣子不再像之前一样洁白,但周勇刚对它的未来规划还未停止,他希望通过涂鸦艺术让变旧的建筑再生,成为一个潮人聚集或交流街舞的场地。

一个面积仅900平方米、寿命8年的临时建筑,身处于偌大的成都市区也许并不起眼;但其先锋性、实验性,甚至设计者与经营者已预先接受的失败可能性,却完成了对老旧社区如何焕发新活力、城市“边角余料”土地如何利用的尝试性解答。

这个临时建筑就是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光社区的黑匣子艺术运动馆,日常状态是一家附带咖啡厅的健身房;非日常状态则是多种功能跨界碰撞的实验室,经营一年半以来,这里举办过画展、演出、party、机车秀等文体艺术活动。

黑匣子艺术运动馆:由arch-exist photography拍摄、周勇刚授权使用

若问这个临时建筑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其设计机构合什建筑(HAD)& 朴诗建筑(Epos Architects)主持建筑师周勇刚,与其经营团队连锁健身品牌“大川健生”负责人秦大川给出了相似却不尽相同的答案。曾是同学的两人在步入社会后承担了不同角色,却通过一次事业上的合作完成了一次“对撞实验”。

黑匣子艺术运动馆举办“自在·自为——何多苓版画展暨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时合影:从右至左分别为何多苓、周勇刚、秦大川,由秦大川授权使用。

三支力量共同发力 撑起一个独特项目

对于在成都已经有5 家健身直营店、2家加盟店的秦大川来说,打造黑匣子艺术运动馆无疑是第一次,甚至对这个城市来说都是首例。当然特殊的项目必然有其形成的特殊条件,最初这块土地计划用于建设学校,后因场地条件不符合建校要求等多种因素而搁置,基于学校属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最终经锦江区相关管理部门协调,这块土地被允许临时作为文体用地,来补充丰富东光社区的文体活动场所。

当然政策导向只是一方面,毕竟东光这类老旧社区的文体配套项目,多数情况下会被打造成棋牌室或附带培训的体育项目场馆等。秦大川参与后提出了相较以往经验来说更先锋的概念,做一个除了健身也可以玩的运动馆;周勇刚则出于职业的敏感性,用“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的概念来定义“玩”的场所,并且要从城市的角度去激活老社区;加之管理部门对项目外观的要求,最终催生出这一轻型钢构集装箱式的临时文体馆建筑。

黑匣子各功能空间:由arch-exist photography拍摄、周勇刚授权使用

相较于常规健身房,黑匣子的初期投入是其两倍,不过后期经营成本只有1/3。前者是租赁成本,后者是修建成本,通过时间获益,在寿命短暂的临时建筑上貌似是个悖论。周勇刚解释道,临时建筑的使用年限需向规划局申请,一般2年审查一次批延期,账算的过来。

房观察通过二手房信息了解到,黑匣子旁边的住宅项目“青房·云上”、“明珠园”于2004年左右建成,且在东光社区属于建筑年代较近的住宅项目,由此估算这块土地至少空置有十余年,可以说是一块被城市遗忘的“边角余料”。周勇刚也还记得初见现场时草比人高、围墙发霉的景象。

通过卫星地图还能看到土地原先的荒芜状态

最终,这块荒芜已久的土地,在锦江区相关管理部门、设计方、经营方的共同作用下,给老旧的东光社区带来一个新颖的文体项目。

用设计突破环境限制 靠颜值引起注意

黑匣子的新颖是从内到外的,除了项目诞生的特殊内在条件,建筑设计是其外在条件能引起注意的重要支撑。

从外面看黑匣子其实是纯白的,不过室内屋顶倒是名副其实地“黑”。周勇刚认为黑和白不能被表面界定,设计的是白色,想表达的却是黑色,这是设计在哲学层面上的思考。他进而解释道:“黑匣子继承着传统中式建筑的内向‘性格’。外面看是墙并且是高墙,里面才有内容;对外是封闭的,对内是开放的;外观‘安静’,内部‘动感’;黑与白也是这样的概念。”

黑匣子外观和室内:由arch-exist photography拍摄、周勇刚授权使用

实际上,黑匣子艺术运动馆的“内向”有先天因素。建筑外围5.4m的绿化带,导致临街面只有一个小入口,绿树几乎完全遮挡住其他部分。这对商业来说相当不利,又是设计和经营方都无法解决的,于是周勇刚用白色穿孔板来打造入口道路,效果的确抢眼,用他的话说,白到都不敢往上踩。

黑匣子临街入口

从这个入口进入建筑的过程,所经过的是一些列灰空间,这是周勇刚对用地条件最大限度的利用。通过掩映在绿树中的纯白色道路,进入雨棚,同时看到封闭式咖啡厅和开敞式露天庭院;通过楼梯到达二楼,左右两边都可以通行,环绕的外廊有三个位置可以下楼,使整个空间灵活起来。通过对无法界定室内外的空间排布,使原本有限的空间尽可能的延展,得到丰富的空间感受。

可以看出,与色彩上“黑与白”一样的相对关系,存在于这栋建筑的各个层面,也包括平面布局。你感觉黑匣子是一个合院,但又不是传统的合院。台阶把传统合院的四个垂直面打破,让一层和二层之间自然连接。这是周勇刚坚持多年也一直在探索的理念:以一种更现代的语言和手法来探讨新的中国式建筑语言,把传统的东西自然地容入到现代的建筑语境中。

黑匣子内部庭院:由arch-exist photography拍摄、周勇刚授权使用

放大到城市规划的角度,周勇刚则希望黑匣子是一个安静的建筑。黑匣子所在的东光社区,建筑呈现了从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演变史,环境繁杂。一个外观纯白的建筑,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够达到“闹中取静”的镇定状态。但外部安静、有文艺气质的建筑里面,又是充满活力还有点酷的运动空间。

最终,黑匣子呈现出黑与白、闭与开、静与动的平衡。

黑匣子周边社区:由arch-exist photography拍摄、周勇刚授权使用

在理想与现实中摇摆

仍不停止对未来的规划

相较于建筑外观、平面布局更注重在大环境中的融合与跳脱,细节设计则细致地考虑到跨界使用功能的全面性,可惜的是大多数设想没能实现。

比如宽敞的步道、平台既可以自由游走也可以封闭式管理;庭院篮球场植入露天剧场的概念,台阶坐席、四周围看、站坐随性,楼上楼下能容纳五百人,扶手宽达18cm为了放置手机、饮料等物件不掉落;建筑背后还有一个净高3米的大门,越野车都可以开进来。

黑匣子内咖啡厅:由arch-exist photography拍摄、周勇刚授权使用

周勇刚最初的设想是能像共享单车一样,通过互联网做活动场地的共享经济,实际上多种经营并没能发生。因为地处居民区,活动延续到晚上九点半以后就会被投诉,之前提到的活动都因此受限,更不用说还停留在想法阶段的摇滚、民谣live。不仅时间受限,实现设想所需的经营团队也不是健身房所能承担的,比如健身房日常经营和非日常活动间的时间差该如何安排就是个问题。

相较于周勇刚对黑匣子难以实现理想状态的遗憾,负责日常经营的秦大川面临的挑战更多,他坦言目前黑匣子的收入还在盈亏线上浮动。相较于他的其他店铺,这里的客群年龄分层较明显:年轻人喜欢觉得酷;稍微上年纪的客人不习惯觉得不舒适。现实问题摆在眼前,秦大川不得不做出调整,目前黑匣子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加强保温隔热、加装空调。

黑匣子健身环境:由arch-exist photography拍摄、周勇刚授权使用

得知这一经营情况后,周勇刚不禁感叹城市生活对人们的改变。按照常理,黑匣子通过庭院与户外保持通风的健身环境、亲近自然的运动方式在城市中更显可贵,应该被喜欢运动的人所接受,然而跨越四季的冷热变化却成为临时建筑实际使用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就像一部叫好不叫座的电影,黑匣子迎来送往的“观光团”不少,其中各地级的体育局最感兴趣。连周勇刚都说这个项目即使失败也很有社会意义,探讨城市里被遗忘的“边角余料”土地如何用于公共服务,减少大型公共设施的荷载,扩大服务半径。

在使用一年半以后,临时建筑老化快的问题显现,黑匣子不再像之前一样洁白,但周勇刚对它的未来规划还未停止,他希望通过涂鸦艺术让变旧的建筑再生,成为一个潮人聚集或交流街舞的场地。

免责声明:文中所示数据基于房观察指数系统收集整理,我们极力确保准确性,但无法保证数据的绝对完整和准确,分析结果仅代表数据趋势,不构成市场交易和投资建议,且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的责任。房观察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房观察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版权事宜请联系:Observer@chuangjia.me

来源:房观察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