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美国签证越来越难 可能要查社交帐户还要填补充调查问卷

美国大使馆启用了一套补充调查问卷,不论是否有移民倾向的美国签证申请人都将有可能被要求填写这份问卷。

根据美国《华盛顿邮报》6月1日刊发的一篇题为《全球美国使馆开始对美国签证实行新的审查制度》的文章,世界各地的美国使馆签证人员已经开始对美国签证的申请人进行更为细致全面的审查,其中包括会让申请人交出社交媒体的信息,以“阻止潜在的恐怖分子和其他国家安全威胁进入美国”。

另外,美国大使馆从5月25日起启用了一套补充调查问卷,不论是否有移民倾向的美国签证申请人都将有可能被要求填写这份问卷,以提供更多详细的个人信息。这一份一共三页的补充调查问卷将会要求申请人提供他们的护照号码和过去15年的旅行信息(此前只要求3-5年),并且还需要提供过去旅行的资金来源。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便于美国大使馆找出那些曾经在伊斯兰国家和基地组织等恐怖注意集团控制下的国家和地区逗留过的申请人。

不仅如此,这份调查问卷还把范围扩大到需要申请者提交过去15年的就业经历和住址,以及所有配偶或伴侣的姓名,无论是否健在。当然,申请过美国签证的都知道这些问题也同时存在于此前的申请表格中,只是从来没有涉及到15年这个时间范围。这里面最具争议的问题,同时也是新问题的是申请人还被要求提供在过去五年中使用的所有社交媒体帐户上的用户名。尽管这个问题不是“必答题”,但使馆表示不排除不回答成为签证被拒绝的理由,而“不提供答案”则会导致签证处理时间的延长。因此也可以理解为,美国使馆是在温柔的要求申请人们“必须”回答这个问题。

不过,并不是所有申请人都会被问及这个问题,只有那些使馆官员认为可能需要进行宗教评估的申请人才有更大的概率被问到。根据美国国务院估计,在每年1300万的签证申请人中有约65,000人会受到这样的额外审查。

需要注意的是,这份补充调查问卷是被作为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批准的临时的“紧急”措施被推出的,以响应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今年3月6日的授权强化签证筛选的备忘录。特朗普曾在竞选活动时就呼吁将对来美国的外国人进行“极度审查”(extreme vetting)。

并且,直到今年11月前,这种更严格的签证审查制度都将在各美国使馆签证审批过程中持续推行。消息人士预测,在此之后,这种严格的审查也很可能在被更新后变成永久的制度,换句话说,以后取得美国签证将会很难。而移民律师对这一审查新制也做出了回应,提醒美国签证的申请者们,取得签证的时间或许更长,并且拒签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

在该补充制度5月23日被批准前的公式阶段,曾遭到了来自公众的批评,特别是就其中社交媒体用户名的问题引起了广泛争论。美国公民自由联盟The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通过一封长达9页的信件表示希望取消这份补充调查问卷,并且表示里面的问题已经超出了基本的对公民隐私和言论自由权利的界限,同时也侵犯了和这些申请者有接触的美国公民的权利。

美国移民律师协会American Immigration Lawyers Association的政府关系负责人贝丝·劳伦斯(Betsy Lawrence)则表示,新调查问卷中所要求的信息很难被准确的记录下来,申请人很容易因为一个简单的填写错误而被误认为造假或欺诈。她表示,有也很有可能让诸如商务人士、学者、学生和游客等有正当理由访问美国的人群搁浅他们的美国之行。

事实上,今年2月7日,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凯利(John Kelly)就表示,美国驻各地使馆未来进行背景审查时,可能会向签证申请人询问他的社交账号密码,并称上述作法是考虑中的多项措施之一,意在加强入境审查,剔除可能对美国国土安全构成威胁的人。

凯利当时就表示,如果签证申请者不予配合(提供美国政府需要的信息),美国将不会允许他们入境,“尽管目前还没有就相关措施作出最终决定,但未来的审查一定会更为严格。”

不过,这样的做法也不全因为特朗普的上台。早在2015年初,美国政府机构就开始加强对社交网络的关注。今年初,美国国土安全部就启动了一个试点项目:在申请美国签证的流程中,加入了对申请者社交网站信息的审查。

引起政府关注入境人员社交网络的原因是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San Bernardino)的枪击事件,该事件造成14人死亡,21人受伤。在调查涉案凶手的作案动机时,调查人员对这两人“脸书”动态、电脑记录和其他信息进行了检查。他们发现,二人在枪击案当天曾在“脸书”上表达过对伊斯兰国的效忠。

因此,这一事件伺候招来了许多人的批评和质疑:在2014年他们取得美国使馆签证时,他们的背景为什么没有被审查出来?

另外,从今年初开始,美国使馆官员将在中国申请人面签前一天进行随机签证电话调查以核对填写信息是否属实。

好了,看到这里,允许你赶快打开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查查看有没有容易引起误会的言行公之于众。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