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书推荐】在虚实之间探知世界的真实和趣味

本周关键词:马尔克斯、边缘人群、纽约生活、轻浮、苏联解体、乡村治理、印象派、街头摄影、博物收纳、品尝

端午假期第二天,让我们的视线围绕着地球走一走。

先去南美。马尔克斯出了本非虚构文学作品,其实是他年轻时做记者的十四篇采访,后收录成书,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又黑色幽默的海难故事,值得一读。智利作家路易斯·塞普尔维达的短篇小说集《边缘故事集》也出版了,小人物的大人生在这位传奇作家的笔下熠熠生辉。

从南美取道北上,《双城故事:今日纽约最坏以及最好的地方》打破了纽约的迷幻神话,纽约和所有超级大城市一样,亦有着它的伤痛与阴暗。美国保姆摄影师薇薇安·迈尔为我们留下了超过10万张照片,《我与这个世界的距离》是她的自拍精选集,她如同旁观者一样拍摄自己,从无惺惺作态,简直酷极了。此外,还有写给自然爱好者的《我的好奇心橱柜:一本写给自然爱好者的收藏指南》,以及写给美食及科学爱好者的《品尝的科学:从地球生命的第一口,到饮食科学研究最前沿》,将新知和趣味一网打尽。

将视线转向欧洲,我们去法国看看。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给法国印象派之父卡米耶·毕沙罗写了本传记《渴望风流:寻找光荣的深处》,既有他个人与贫困、落选的不懈斗争,也有印象派画家群体的立世故事。法国文化史学家萨比那为我们梳理了轻浮的历史,我们或可从中一窥社会与大众心理变迁。

看向东方,《大国的崩溃》向读者揭示了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在改变苏联命运和世界面貌的五个月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贺雪峰的《治村》将我们最终带回中国,他对于农村的多元探索涉及乡村政治、资源下乡、土地权利、文化建设方方面面,探讨了中国诸多重大而迫切的乡村治理问题,值得深思。

愿你一圈走下来也能有所收获咯,假期快乐。

《一个海幸存者的故事》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南海出版公司  2017年6月  ​

内容简介:

1955年,“卡尔达斯号”驱逐舰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莫比尔结束了几个月的常规维修,起航回国,在只差两小时抵达卡塔赫纳时遭遇事故。据称,驱逐舰上八名水手遭遇暴风雨而落海失踪。官方之后发出公报,说向因公殉职的海军士兵致敬。之后军方披露:一名叫做贝拉斯科的水手乘坐一只无桨的木筏逃生,漂流到乌拉巴的一处海滩活了下来。消息一出,包括马尔克斯在内的各大报刊记者都竞相赶往现场,然而根本采访不到幸存者——军方早已将幸存者安排住进了卡塔赫纳海军医院,使他与世隔绝。这时马尔克斯开始怀疑官方是否在隐瞒关于海难的真实内幕,不久后他幸运地获得了采访幸存者的独家报道权。

强烈的好奇心促使马尔克斯决定将真相调查到底。那时他还没有意识到,他将印证之前脑中闪现的那个怀疑,在无意中揭露一项政府丑闻;更不会意识到,他将不得不离开波哥大,前往巴黎避难;甚至还会因为这本书的署名问题,在多年后被告上法庭。这篇报道最终以第一人称叙述,成为了一篇讲述一个孤身冒险经历者内心独白的故事。书中的“我”即幸存者贝拉斯科,为了活命,与寒冷、饥饿、鲨鱼、孤独和“我想死”的可怕念头作斗争,孤身漂流十日,演绎了现实版的《老人与海》。

推荐理由:

 1.本书被公认为非虚构文学的绝佳范本。人类的求生本能和人性的强悍在与绝境的搏斗中铺展开来,哥伦比亚的政治现实等因素也在书中得以反映。

 2.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评价:“这本书集冒险文学的所有成功特点于一身:客观性,不断推进的情节,优秀的戏剧性转折,悬念与幽默感……最具挑战的是:如何才能将主人公在漂流中度过的这空虚无聊、一模一样的十天写得不重复、不野蛮?一切都是真实而感人的,既无怜悯,也无煽情。这要归功于马尔克斯的文学天才。”

《边缘故事集》

(智利)路易斯·塞普尔维达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5月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路易斯·塞普尔维达的三十四个短篇故事——“我总想记录下那一系列东西,它们永不会出现在历史书上,对我来说却具有决定性。”这些故事书写了斗争不辍的男男女女,有智利作家弗朗西斯科·科洛阿内、名字与命运都充满不确定性的犹太诗人阿夫罗姆·苏兹凯维尔、盘踞厄尔巴直至1400年的海盗西蒙·冯·乌德勒支、致力于合作社之推进的厄瓜多尔工会活动家比达尔·桑切兹和生活与美相隔万里的意大利采石工等等。他们都不可避免地与悲剧联系在一起,而每个普通的人背后,都有一段值得书写的伟大事迹。

卷首中提到了在集中营看到的一段碑文——“我曾在这里,无人述说我的故事”,“我起了鸡皮疙瘩……”作者如是评论道,“我听到急切的感召,必须有谁来讲述此类人的故事……没有人会顾念他们,但他们以全人类的名义生活着。”作者认为,“如今,没有比一个体面的、有原则的、敢于说不的人更边缘的了。但幸运的是,这样的人仍然存在。”书中散发着旅行的气息,从拉普尼亚到亚马孙,穿过德国、意大利到马达加斯加,作者自称“旅人”,可谓其使命感使然。

推荐理由:

1.不同时期刊载的文本汇集于这个意味深长的标题之下:“边缘故事集”。本书履行着作者对弱势群体的诺言,又延展到了自然层面的歌颂。

2.书中半是魔幻的描述,半是隐匿的真实,作者在这本小书中所记载和寻求的,正是这样一类很可能不被记录的抗争与追求。毕竟,生活正是由微小的成功与巨大的失败构成的无穷合集。

《双城故事:今日纽约最坏以及最好的地方》

(美)约翰·弗里曼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年4

内容简介:

纽约是一座充满诱惑又极度分裂的大都会:它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百老汇、高雅的林肯中心、喧闹沸腾的第五大道,也有飞奔过地铁轨道的老鼠、脏乱的后街、随处可见的流浪汉。这里的贫富差距悬殊:金字塔顶端1%的人拥有超过城市总收入三分之一的财富;与此同时,上千名儿童仍流浪街头。28位当代作家、纽约客,每天来往穿梭于这座庞大而又孤独的城市,试图描述这座城市中每一位漂泊者的心碎与无奈。书中描述了多幕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画面:每夜在地道里入眠的流浪汉的命运与传说;士绅化给布鲁克林某个街区带来的沉重压力;被极度边缘化的事务所夜班助理们自娱自乐上演的闹剧;忍无可忍的房客为维护自身权益诉诸法庭的审判;人们走过装饰奢华的宠物店与瑜伽教室,它们讽刺般地开在廉价发廊以及戒瘾诊所旁边……

推荐理由:

1.全书以小说与纪实相结合的手法,通过细致的描写,描绘出一幅令人毛发耸立的纽约画像。

2.作者以纽约为蓝本讨论了生活在超级大城市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住房、最低工资、医疗、教育体系、种族问题、信仰、性取向、服务业和社交等等。

3.本书是28位纽约客对巨大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的有力反击;通过小说和非虚构报道,他们记录下生活在纽约各行各业人士的故事,试图寻找这座极度分裂的城市中所幸存的最后一点人性。

轻浮的历史》

(法)萨比娜·梅尔基奥尔·博内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7年4

内容简介:

作者梳理了几个世纪的“轻浮史”,让读者一窥社会的变迁和大众心理的变化。轻浮可以指轻佻的人,也可以指浮夸的物,是与严肃、有用、责任相背的一切。在欧洲的历史中,轻浮曾是贵族阶层的特权,是他们用来遗忘无聊与死亡的武器。在当代社会,轻浮则悄然融入了大众的生活方式。法国一直以来被视作浪漫文化的发源地,很大因素也源于其“轻浮”的品性。时尚左右着人们的社交生活,除服饰之外,还有室内陈设、餐饮、日程安排、露面场合、坐骑,乃至艺术。作为有闲的权贵阶层的特权,轻浮在18世纪的优雅聚会、调笑和智力游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影响了艺术的发展。这些被视为调剂日常的美丽幸福泡沫,让人难以舍弃。

推荐理由:

1.法国文化史学家萨比娜整理了几个世纪来轻浮的历史,图文并茂,以小见大,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2.作者用自由风趣的笔触为我们揭开了轻浮的面纱。轻浮始于女子与性,终于社交与个性化。当然,男性也有意识地轻浮着,包括众人所知的王尔德、维斯芒斯、孟德斯鸠等人,都从自己的追求中获得轻浮与虚荣并引以为豪。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美)沙希利·普洛基
四川人民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2017年5

内容简介:

在苏联解体以来的二十几年中,参与事件的诸多政治人物都出版了回忆录,包括老布什、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克拉夫丘克,以及他们的顾问或参与事件的其他人。事件中的目击者和参与者所讲述的故事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但却无法对事件的完整意义进行全面阐释。

本书的作者着眼于事件的四个政治中心人物来讲述苏联最后5个月间发生的故事,这些人的行为决定了他们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全世界的命运:乔治·布什,支持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维护苏联核武库的长期安全,但也要确保苏联的和平灭亡;鲍里斯·叶利钦,俄罗斯的叛逆领袖,他几乎单枪匹马击败了政变,并拒绝采取米洛舍维奇的救国路线或者修改俄罗斯现有的边界;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乌克兰领导人,他坚持国家独立;最后一位是戈尔巴乔夫,他失去了一切:声誉、权力和国家,身为领导人,他带领自己的国家,打开国门,引入民主程序,倡导经济改革,为家园和周遭的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推荐理由:

1.本书挑战了关于冷战结束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布什政府试图结束冷战、保全苏联作为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伙伴的复杂博弈。

2.本书作者会多国语言,能够查阅英语、俄语、波兰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的文献,这让他能够站在一个特殊的立场来呈现一个关于苏联解体的全新的、戏剧性的故事。

3.普利策奖获得者安妮·阿普尔鲍姆评价这本书:“如果你对1991年苏联解体事件还蒙昧无知,如果你已记不得前苏联各个共和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那么,你将发现你根本无法搞懂当下该地区的政治。这本书很实用,因为它终结了有关冷战结束的一些谜团,是了解该地区当下紧张局势和博弈现状的必备书。”

《治村》

贺雪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3月

内容简介:

贺雪峰长期从事农村调查,自1996年以来,他先后在全国二十余省市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村民自治、乡镇财政、乡镇选举、信访制度、税费改革、农民工、城乡关系、城市化等诸多方面。在乡村政治规范、基本社会秩序、土地利益分配、村社集体功能、乡村共同体塑造、财政资源使用、自给自足经济与互联网下乡等方面,当前中国的乡村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在城市化背景之下,农村出现空心化和萧条化的同时,也发生着剧烈的经济分化。此外,乡村治理中还滋生出贿选、富人治村、刁民化和社会排斥等问题。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探讨了当下中国诸多重大而迫切的乡村治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案。

推荐理由:

1.本书涉及到乡村治理的诸多问题,依据大量一手资料,集作者近年研究之大成。

2.作者强调,在乡村政治、资源下乡、土地权利、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各方面,要根据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展开多元探索。探索的核心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农民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渴望风流:寻找光荣的深处》

(美)欧文·斯通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7年1月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被誉为传记小说大师的美国作家欧文·斯通的绝笔之作。作者描写了法国印象派绘画之父卡米耶·毕沙罗与贫困、落选做不屈抗争,坚持艺术理想的故事,同时也描述了法国印象派画家如何努力在逆境中立身存世的经历。选择从事艺术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艰难的人生道路,毕沙罗从22岁开始学画,在60岁后才获得普遍认可。母亲始终不支持他做画家,也否定其与自家女仆朱莉的爱情。和父母关系的不和睦直接导致了卡米尔没有继承到遗产,致使其一生穷苦。幸运的是,妻子朱莉支持他的绘画事业,朋友的帮助也使他免于无尽无休的受苦(德加、高更、莫里索等人都购买了卡米尔的画),他们没有掺入怜悯的意识,而是真诚地尊崇他的作品,懂得它们的价值。

推荐理由:

1.这是一部印象派的群像传,再现了整个印象派的光辉时代,展现了毕沙罗、莫奈、梵高等大师穷困潦倒、哀荣备至的生平。

2.印象派这一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美术流派,在十九世纪有着一段令人为之动容的故事。在这个尚未接纳他们的时代,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向艺术的创作之中,并倾之全部热情。最终,他们开启了美术史上的新纪元,许多传世之作随之诞生。正如欧文·斯通在本书结尾写的那样,“20世纪会是属于他们的。”

《我与这个世界的距离:薇薇安·迈尔自拍精选摄影集》

(美)薇薇安·迈尔/(美)约翰·马卢夫
九州出版社 2017年5月

内容简介:

薇薇安·迈尔是美国的一位业余街头摄影师,她一生拍摄了超过10万张照片,由美国历史学家约翰·马鲁夫整理其作品后发布,受到世界各地的媒体报道,并被认可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街头摄影师之一。马卢夫猜测,保姆薇薇安在平时的休息日里,常会带着她的禄来双反相机在各个街道上漫游,随时拍摄那些环绕在她身边的生活瞬间。从薇薇安的自拍像中,可以看出她的自傲与自信,她从未对着镜头做忸怩或亲昵之态,总像一个旁观者那样拍摄自己。大部分时间她穿一件男士夹克、男式皮鞋,戴一个大帽子,不停地拍照。人们由此推测,她可能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女权主义者、电影评论家。 

这本自拍摄影集精选了近100张薇薇安·迈尔的黑白和彩色自拍照片,拍摄年代从1950年到1986年,记录了迈尔从20多岁到60岁的年华。这些自拍照里的她,常常出现在反光物体表面或者玻璃上,大多形单影只,马卢夫对此这样分析:“她是一个孤独的人,死时没有孩子或家庭或爱情”,“她用她的相机,让穷人发声。为此,她研究许多的人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她的影像显示出她看到真理在她身边。”

推荐理由:

1.美国街头纪实摄影大师乔尔·迈耶罗维茨如此评价薇薇安的自拍照:“我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惊喜降临时的那种喜悦,你感到一个无名之辈,带着他上乘的作品横空出世,像是慧眼,也有悟性,悟透人性,理解摄影,读懂街头,此种绝非常事。迈尔的作品透着对人类的理解,还有温暖、戏谑,我就想,这是名真正的摄影师。”

2.《纽约时报》评论:“她的影像,抓住了城市的芬芳,以及让这座城市拥有其爵士风味的矛盾瞬间……与哈里·卡拉汉(Harry Callahan)比肩的摄影大师。”《新闻周刊》则直言:“她的照片太有力量了。”

《我的好奇心橱柜:一本写给自然爱好者的收藏指南》

(美)戈登·格赖斯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4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自然作家戈登·格赖斯写给自然爱好者的博物学指南。他分享了自己走上博物收纳之路的故事,不仅通过林奈分类系统向读者介绍了自然界中生命体的分类规律,还给出了如何解读、分辨和保存这些自然物的方法。例如:如何保存蝴蝶标本、螃蟹壳、羽毛等自然收集物;如何分辨不同种类的贝壳;怎样制作一个完美标本等等。让我们懂得怎样正确看待自然世界,去发现、收纳、保存自然世界中的美好事物。

推荐理由:

1.这本书将帮助那些有自然观察与自然物收集习惯、愿意通过观察实践了解和探索自然万物奥秘的人。对还未了解和进入自然观察领域的读者,给以引导,帮助其建立自然观察、自然物收集的意识和习惯。

2.它可能引发每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去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乃至收藏自然的欲望和好奇,建起收集摆放自己藏品的收纳箱或一个真正的橱柜。

 3.本书也是一本工具书,当遇到感兴趣的生物或遗迹想要知道它们的种属、名字,并希望将它们保存下来时,翻开本书就会找到制作标本、清理遗迹的方法。

《品尝的科学:从地球生命的第一口,到饮食科学研究最前沿》

(美)约翰·麦奎德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5月

内容简介:

约翰·麦奎德指出,21世纪的先进实验证明,整个舌头都能感觉到五种味道(2001年,“鲜味”被认为是第五种味道)。每个味蕾都分布着五种不同的受体蛋白质,每种受体蛋白质专门侦测一种基本味道分子。品尝作为一门科学,非常有趣也非常有用,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才能展现它真正的魅力。同时,品尝也不只是个人的进食,它包涵着约定俗成的意义。这些意义既有科学的演化,也有文化的沉淀,并以相互交叉的方式影响我们对食物的感知。

推荐理由:

1.美国记者约翰·麦奎德曾凭借《毁灭之路:新奥尔良的破坏与超级风暴来袭》一书获普利策奖。本书延续了他对科学的缜密思考以及对于环境问题的独特见解。

2.作者从地球早期生命咬下的第一口食物,谈到今日的美食科学发展与味道革命,亲自深入厨房、超市、农场、餐厅、大型食品公司以及科学实验室,揭露了许多最新的饮食科学研究成果。

3.全书结合了科学、古代神话、哲学和文学,讲述了关于“品尝”的各种故事,以及我们的味觉在之后几十年会如何演变,为读者提供了一场美味的知识盛宴。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