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核心标准》中文版发布 灾后心理援助有了质量标准

灾后心理救援人员不能为了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而去救援,更要改正“搞定”式的救援心理,必须尊重被援助者,遵守救援伦理。

会议现场丨夏志诚摄

5月25-26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举行“心理援助2017国际研讨会”,并发布《人道主义核心标准》(中文版)。该标准为我国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提供了最为基础、可操作性的工作准则。

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奎表示,这套准则旨在提升参与人道主义行动的机构或个人的工作质量,保证救援的有序性、伦理性和可持续性,以更好地对受灾人群负责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标准》整合了国际上三个有关开展人道救援的原则以及有关机构内部管理的标准,历经12个月,三个阶段咨询,由多个国际民间组织共同完成。其间,人道工作者,受危机影响的社区和人群,数百个非政府组织(NGOs)和各国政府,联合国,以及学术机构都对该标准的内容进行了严密分析,并实地进行了测试 。

《核心标准》先后出版了《手册》和《指引和指标》两部分,《手册》于2014年完成,主要提出了参与人道救援的机构和个人对受灾人群的9项承诺和质量彪悍尊;《指引与指标》于2015年年底完成,补充了实践九项承诺的关键行动以及机构职责。

这九项承诺和质量标准分别是:

1.受危机影响的社区及人群获得适当且与其需求相关的救助

质量标准:人道主义响应是适当且与需求相关

2.受危机影响的社区及人群能够在适当时间获取需要的人道主义援助

质量标准:人道主义响应是有效且及时的。

3.受危机影响的二社区及人群没有因人道救援行动而受到负面影响,而是准备更为充分,复原力得以提高,面临的风险得意降低。

质量标准:人道主义响应加强本地能力,避免负面影响。

4.受危机影响的社区及人群直销他们的权利及权益、获得信息一并参与影响他们的决策制定。

质量标准:人道主义响应是建立在沟通,参与及反馈的基础上

5.受危机影响的社区及人群能够使用安全、有反馈的机制来处理其意见

质量标准:意见是收到欢迎且得到处理

6.受危机影响的社区及人群得到协调和互补的援助

质量标准:人道主义响应是得到协调和互补的

7.受危机影响的社区及人群可预期获得原则用户机构在经验和反思中不断改善的人道援助。

质量标准:人道主义行动者持续地学习和改进

8.受危机影响的社区及人群从能力充分且管理有素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获得他们所需的援助

质量标准:工作人员得到支持,能有效开展工作,获得公平、平等对待

9.受危机影响的社区及人群可预期为他们提供救助的机构会有效、高校、符合道德地管理资源

质量标准:资源得到良好管理,且负责任地用于预期用途

刘正奎在会议上表示,此前国际上关于人道主义救援的标准有很多版本,早期我们也曾经考虑制定中国自己的救援标准。随着近年来国家派出救援队伍参与国际灾害救援的次数日益增多,我们的救援行动必须同国际接轨问题,所以我们决定引进这套具有国际视野的《人道主义救援核心标准》。

刘正奎说,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民间灾害援助机构急速增长。但灾后援助能否满足受灾群众的真正需要,能否做到有序科学的救援,是最应该被关注的问题。《人道主义核心标准》不仅要求心理援助要满足当地需求,还很强调救援的恰当性,包括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等。同时,也明确了援助机构的责任。”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史占彪在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表示,灾后心理救援人员不能为了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而去救援,更要改正“搞定”式的救援心理,必须尊重被援助者,遵守救援伦理。

据悉,此次《人道主义核心标准》(中文版)的发布为我国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提供了最为基础、可操作性的工作准则,有利于指导我国在全球开展人道主义救灾活动和推进国内人道主义救灾的标准化和本土化,促进我国人道主义事业朝着更专业、规范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