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紧张的工作 设计特殊的仪式给自己打气

研究表明仪式会给人们创造虚幻的控制感——控制自己降低焦虑,控制自己不要犯错,甚至帮助自己变得更好。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小王子》

“它”是仪式感,不是仪式的具体规定动作。

就像投球前亲吻球面,罚分进球的是运动员自己,那个吻的作用只是球员自我催眠有Buff加持而已。许愿本身没有意义,人们做这个动作更多的是让自己相信身边伴随保护和祝福,心里更有底气。

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在一次正式的演讲里,当遇到重要的谈判时,人们本能地焦虑。这时进行某种仪式,可以让紧张的心情得到些许安抚。这不是迷信,哈佛商学院助理教授Alison Wood Brooks说,研究表明仪式会给人们创造虚幻的控制感——控制自己降低焦虑,控制自己不要犯错,甚至帮助自己变得更好。

Brooks主持了一系列调查来证实仪式感的作用。

当85名学生要在同伴面前演唱《一定要相信》(Don't Stop Believing)时他们感到紧张。这时一半参演学生被要求把内心感受画在纸上,然后向它撒盐、揉成团丢进纸篓。这个行为暗示紧张的情绪已经被镇压、丢弃。于是测验发现那些进行了这项动作的同学演唱时心率比其他人更平稳。真的是同学们内心的紧张被丢弃掉了吗?一系列奇怪的工作不过是研究人员的临时起意,随便设计的仪式,只要进行仪式的人相信紧张情绪已经被丢掉,这就够了。

为什么一直强调的是仪式感不是仪式?

Brooks另一项研究中,让同学们进行数学测试,首先告诉同学们:这是一项艰巨的测试。答题前请同学们完成一系列特殊动作。告诉一部分人,你做的是随机的动作,另一部分人则告诉他们这个动作实际是场特定仪式。

结果发现执行“仪式”的人被赋予了更高的能力,比认为自己只是随便做了几个动作的同学获得的更好的测试效果——即便两拨人的动作都是一样的,但动作带来的效果却完全不同。

而且,这种仪式感只有在人们焦虑紧张的情绪下才会起到作用。同样是数学测验,一部分参与者以为自己只是在做趣味测试,另一部分严肃地被告知这是非常困难的IQ测试。然后,执行仪式,答题。结果就是参加“趣味测试”的同学们轻松愉悦地完成答题,仪式只是插曲;而“IQ测试”的同学们则利用仪式降低了内心升腾起的焦虑不安。

只有当同学们已经进入紧张情绪的时候,仪式感才能帮助他们控制自己。否则没开始紧张就完成了仪式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既然特殊的仪式感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自己的情绪,Brooks鼓励大家给自己设计特定动作。比如被上司约谈的时候,在他的办公室外敲三下自己的额头,示意自己捋清思路;比如要给客户演示产品之前,把圆珠笔按三次,暗示自己已经做好最充足的准备;比如在重要考试的答题前,在草稿纸上画一个特殊符号,告诉自己今天有最棒的运气……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