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甩中国几条街 还是中国电影甩印度几条街?

印度拥有全世界最多的观众,多年来年观影人次在20-40亿,远远超过全球票房第一、第二的北美和中国。

文/哈麦

印度励志片《摔跤吧!爸爸》在中国火了,主要靠的是如潮好评、口口相传、朋友圈刷屏。

豆瓣评分9.3,比经典作《三傻大闹宝莱坞》的9.1分还高

该片5月5日上映首日,正碰好莱坞大片《银河护卫队2》,排片占比约13%,票房1600万,上座率21.4%,只比《银河护卫队2》的19.5%高出一点。

然后,接下来的周末两天,排片、票房、上座率全部上升,三天累计票房8600万。

到了周一工作日,照样坚挺,收2026万,上座率是《银河护卫队2》的两部。

可以预见的是,《摔跤吧!爸爸》很快将超过2015年上映过的《我的个神啊》(1.18亿),成为中国内地最卖座的印度电影。

《摔跤吧!爸爸》去年底就在印度上映了,印度本土票房38.74亿卢比(折合4.165亿人民币),超过阿里尔-汗自己的《我的个神啊》(PK),成为新的影史票房冠军。

不光是在印度,这部电影在北美、海湾国家(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阿曼)、英国、澳大利亚、中国台湾、新西兰等海外票仓都表现不错。目前全球票房已近82亿卢比,排在《巴霍巴利王(下)》的106.5亿卢比之后,影史第二。

15部电影中阿米尔-汗4部、萨尔曼-汗4部,沙鲁克-汗3部

这三位同是1965年出生的影坛常青树是印度电影的票房保障

印度电影已拓开海外市场,中国电影还在自家地里玩儿

每次有印度现象级电影在国内上映,比如《三傻大闹好莱坞》、《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总会出现一种论调,那就是人家宝莱坞能拍出这么好的电影,比得经常自大的我们脸上好无光。

豆瓣网友评论

虽然都是喜剧,但以上三部电影分别触及了教育、宗教、女性歧视等社会问题,让观众思考,从娱乐、教育功能完美结合这个角度讲,中国电影确实需要学习。

另外从贸易和文化输出来看,印度电影的确甩中国电影好几条街。

这个好莱坞从来打不进去的市场,能把自家的电影卖到北美,而且能收获上千万美元的票房。比如《摔跤吧!爸爸》,北美票房1239万美元,《巴霍巴利王2》北美票房近1618万美元,分别排在外语片北美票房榜第20位和第13位。

北美外语电影影史票房榜

十年前,印度电影的海外市场占它全部收入的20%,现在已经发展到35%-45%,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除了好莱坞,很少有哪个电影市场能做到如此。除了票房,海外版权收入中还有5%的电视版权和5%的音乐版权。

海外国家中,中国就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票仓,比如《我的个神啊》在中国的版权收入就占了海外版权的20%。

《摔跤吧!爸爸》由华谊引进发行,采用买断还是分账的方式不得知。就票房来比,中国已经超过北美成了它的第一大海外票仓。

而中国电影,曾经的《卧虎藏龙》、《英雄》、《霍元甲》、《功夫》、《黄飞鸿之铁马骝》确实卖得不错(其实除了《英雄》全是港台电影),尤其是在全球第一大市场北美,但这些年再也没有在海外市场有过收获了。

影史票房前五的《美人鱼》(33.9亿)、《捉妖记》(24.38亿)、《功夫瑜伽》(17.53亿)、《寻龙诀》(16.79亿)、《西游伏妖篇》(16.49亿),在北美的票房分别只有323万美元、3.3万美元、36万美元、124万美元、88万美元,在其他海外市场更是少得可以忽略不计。

被定为R级的《美人鱼》在北美106家影厅卖了三百多万美元,已经是中国电影多年来特别好的成绩了

总票房不及中国,但观影人次和单银幕产出远超中国

再说到大市场,人口快要和中国相当的印度(2016年底中国人口13.67亿,年净增长500-700万;印度人口13.2亿,年净增长2600万),年票房还差中国好多。

来自美国电影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年票房66亿美元(455亿人民币),全球第二。印度年票房19亿美元(1221亿卢比),全球第四。

中国票房最高的本土电影《美人鱼》卖了33.92亿,印度票房最高的本土电影《摔跤吧!爸爸》卖了38.74亿卢比,折合人民币4.16亿,不在一个数量级。《摔跤吧!爸爸》成本7亿卢比(折合约7500万人民币),《美人鱼》成本4亿人民币,也不在一个数量级。

不过,仅这样单项对比显然不合理。票房的决定因素是票价和观影人次。

根据知乎网友提供的数据,印度的镇社区影院有票价45卢比的,老式剧院票价60-120卢比,多厅影院票价140卢比,豪华影院400卢比,高端影院VIP门票可达1000卢比。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下属的统计研究所整理了全球电影票的平均售价,印度以0.81美元(约50卢比)垫底。不过,这一平均票价当下看起来已经不太真实。总体上,印度的电影票价在150 -300 卢比(折合人民币:16-32元)居多。

优势在于,印度拥有全世界最多的观众,多年来年观影人次在20-40亿,远远超过全球票房第一、第二的北美和中国。2016年,中国的观影人次是13.72亿,北美是13.15亿。

再对比影院数。中国这几年快速增长,截止今年第一季度,影院数超过8300家,银幕总数接近4.5万块,比美国多了近5000块。而且,仍在以每日平均36块的速度增长。印度有一万多家影院,银幕数近1.6万块。这其中,有13900块是单厅影院银幕,多厅影院银幕2050块(数据来自wikipedia)。

也即,印度的人均银幕数很少,但单银幕产出很高。

还有很大的不同是,印度几乎每个邦都有自己的语言,而每种语言差不多都有相应的电影产业。

全印度大概有15个规模较大的工业体系,以及5大制片公司。除了占半壁江山的宝莱坞,还有托莱坞(约20%的市场份额)、考莱坞(约20%的市场份额),以及莫莱坞、桑达坞。每年出产的1500-2000部电影使用超过20种语言。有时候一部电影为了照顾更多观众要制作好几种语言版本。

也因此,一部电影不可能像在中国一样全国性上映。即使像《摔跤吧!爸爸》这样的热门电影,上映时的银幕数最多也才只有4250块。

所以,在影院建设、总票房体量及增速上(多年来,印度的总票房转换成美元来看变化不是特别大,在15-19亿美元之间:2007年18亿美元、2011年18.6亿美元、2013年15亿美元、2015年16亿美元、2016年19亿美元),印度确实不及中国,但是在对外输出、单银幕产出上,中国又远远不及印度。

共同点:艺术片缺席海外电影节

再回到作品本身,这其实是一个不太好比较的维度。毕竟,出口到中国的,几部都是在印度影史上创下过口碑和票房纪录的电影,也即最好的。

整体上,印度每年生产比中国多两倍多的电影,口碑不好,在市场上成炮灰的一大堆。《幻影车神3》制片人Aashish就曾介绍过,印度能够回本的电影只在5%左右。在中国,这一比例可能更高呢。

印度电影是娱乐至上,喜剧、歌舞、动作片受欢迎,艺术片几乎不发声,长期缺席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曾是艺术片扬名海外,后来市场好了,娱乐片成为主流,艺术片开始一年接一年地缺席国际电影节。

来源:中国电影产业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