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书推荐】炎夏之初,读书解暑

本周关键词:性别记忆、探险、宇宙飞船、柏林、艺术史、密茨凯维奇、杰西·艾森伯格

灼人的暑热已经袭来,在立夏后的第一周,我们为你送上一份清凉的书单,其中有好莱坞演员杰西·艾森伯格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吃鲷鱼让我打嗝》,有正在中国巡演的百老汇音乐剧《魔法坏女巫》的同名原著小说,有讲述南极探险队700天极地求生传奇的非虚构作品《熬》,还有幻想与现实交织的宇宙飞船图像史《带我去太空》。初夏的日头之下,我们相约读书解暑。

《密茨凯维奇诗选》

亚当·密茨凯维奇 著  林洪亮 译

版本: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7年3月

内容简介:

亚当·密茨凯维奇(1798.12.24 - 1855.11.26)是波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波兰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领军人物,也是十九世纪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1798年出生于俄罗斯割据下的立陶宛,从大学时期开始投身波兰的民族解放运动,经历了漫长的牢狱和流放生涯,最终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死于君士坦丁堡。在很多波兰人很来,密茨凯维奇之于波兰,就好像拜伦之于英国,歌德之于德国,普希金之于俄罗斯。这本《密茨凯维奇诗选》收录了密氏一生中不同时期创作的短诗和两首长诗,是目前国内最完备的诗选本。

推荐理由:

1.密茨凯维奇在整个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运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1907年,鲁迅先生就曾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介绍过密氏的作品。

2.这本《密茨凯维奇诗选》是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密茨凯维奇作品集中的第三本,已经出版的两本分别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诗剧《先人祭》和长诗《塔杜施先生》,作品集中的另外两本——《密茨凯维奇文选》和《密茨凯维奇书信选》将于年内与读者见面。

3.译者林洪亮先生是国内波兰文学翻译的领军人物,曾获波兰总统勋章。

《吃鲷鱼让我打嗝》

杰西·艾森伯格 著  吴文忠 译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4月

内容简介:

在电影《社交网络》中,好莱坞演员杰西·艾森伯格对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演绎想必令很多观众印象深刻。近几年,他更是频繁出现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扮演那个反复出现的絮絮叨叨、有些颓丧的角色,被认为是伍迪·艾伦本人的化身。他于2015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吃鲷鱼让我打嗝》则让我们看到了他在银幕之外的一面——一个极度焦虑、缺乏安全感的纽约宅男。他在书中展现出的幽默天赋和扎实的戏剧功底,让人们有理由相信,他可能是伍迪·艾伦式喜剧的最有潜力的继承人。

推荐理由:

1.除了演员的身份之外,艾森伯格从16岁就开始创作舞台剧剧本,曾出版过《亚松森》《修正主义者》《战利品》和《我们所有人的一隅》四部作品,前三部都曾在剧院演出并由他本人担纲主演。

2.他还曾在《纽约客》杂志上开设过一个名为“黑啤与低语”(Stouts & Murmurs)的幽默故事专栏,反响不俗,这本短篇小说集中的很多篇章就来自他的专栏。

3.由这本小说集改编的同名美剧已于去年九月在纽约开拍,由他本人担任导演和制片人。

《魔法坏女巫》

格雷戈里·马奎尔 著  王林园 译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7年4月

内容简介:

我们可以将《魔法坏女巫》视作《绿野仙踪》的前传,它的故事发生在萝西到来之前的奥兹国,故事的主角是艾芙芭,一个因一身绿皮肤而饱受误解和非议的小姑娘,后来成长为了西方最臭名昭著的魔法坏女巫。与《绿野仙踪》不同,《魔法坏女巫》是一部面向成人的作品,它将政治、宗教、种族、神话、性爱等多种元素融入经典故事的蓝本之中,探讨了善与恶、宗教信仰与自由意志等哲学问题。有评论称其是一则“辛辣的寓言”,其中不乏对纳粹德国和尼克松政府等现实政治的指涉,是一部兼具批判性和想象力的作品。

推荐理由:

1.可以与《绿野仙踪》对照阅读,两部作品呈现了既相似又在本质上截然不同的两个奥兹国。

2.为了挑战“胜利者写就的历史”,作者格雷戈里·马奎尔创作了一系列以《绿野仙踪》的反面角色做主角的作品,《魔法坏女巫》是这一系列的第一部。

3.由《魔法坏女巫》改编的同名音乐剧自2003年在百老汇首演以来,已经连续演出5000余场,是百老汇最长寿的音乐剧之一。目前这部音乐剧正在上海演出,并将于5月20日和6月18日先后登陆北京和广州。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

罗里·麦克林 著  傅敬民 译

版本: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年5月

内容简介:

“没有一座城市可以如此强大,又如此堕落,没有一座首都让人这么恨、这么怕,又这么爱。没有一个地方,作为欧洲意识形态斗争的中心,曾经被五百年的冲突——从宗教战争到冷战——扭曲撕裂到如此地步。”罗林·麦克林在他关于柏林的传记中这样介绍这座城市。如何为一部城市作传?麦克林将目光对准了城市中的人,通过讲述这座城市跨越500年的21位居民的故事,将柏林的历史徐徐铺展开来,这其中不仅有决定世界历史走向的戈培尔、肯尼迪,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他们的叙述中,城市尘封的往事瞬间鲜活起来。

推荐理由:

1.作者罗林·麦克林是著名的历史学者和旅行作家,他的代表作有《斯大林的鼻子》,内容是柏林墙倒塌之后他从柏林到莫斯科、途径刚刚经历剧变的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所见所思。《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是他另一部关于柏林的作品。

2.麦克林的作品被认为拓宽了旅行书写的边界,打破了虚构与非虚构的壁垒,呈现了一个“超真实“(hyper-real)的世界。

3.书中的插图全部是珍贵的历史照片,读者也可以从这些影像资料中了解这座伟大城市的前世今生。

《记忆的性别: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

贺萧 著  张赟 译

版本:人民出版社 2017年4月

内容简介:

《记忆的性别》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历史系教授贺萧(Gail B. Hershatter)最新学术力作的中译本。1996年至2006年,贺萧用十年时间采访了陕西农村的72位老年妇女,请她们回忆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个人生活经历,呈现了在集体主义时期,国家的政策是如何在地方和个人层面运作,如何形塑了这些女性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农事、家务到婚姻、育儿,甚至她们的道德观。这些处于历史宏大叙事边缘的女性的声音,她们的美德、成就以及深埋于心底的怨恨,让我们得以从更微观的层面去检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以及性别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起到的作用。

推荐理由:

1.作者贺萧长年致力于研究中国社会文化史、劳工史、妇女史、女性主义理论等等,著作有《天津工人:1900-1949》《女人的声音: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妇女》《社会性别与中国:妇女、文化和国家》《重新勘测中国》《危险的愉悦》等,《性别的记忆》是她2011年出版的最新学术著作。

2.作者将生动感性的口述史料与严肃客观的学术分析相结合,全面地再现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论邪恶》

亚当·莫顿 著  文静 译

版本: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7年3月

内容简介:

《论邪恶》是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哲学系教授亚当·莫顿(Adam Morton)的著作,莫顿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伦理学、认识论和语言哲学。在这本2005年出版的《论邪恶》中,莫顿提醒我们在使用“邪恶”一词的时候要提高警惕,必须先要搞清楚三个问题:邪恶缘何而生?邪恶为何经常在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中发生?我们如何被视为“邪恶”?通过引述和分析历史文献、犯罪记录和文学作品中的“邪恶典型”,莫顿指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是抗拒邪恶的,而邪恶往往发生在与邪恶对抗的内部心理障碍崩塌时,在他看来,将邪恶之人彻底妖魔化、他者化是徒劳的,只有将这些人惨无人道的行径视为人类行为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才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邪恶。

推荐理由:

1.从原罪到大屠杀,从亚里士多德到汉娜·阿伦特,从莎士比亚到弗洛伊德,“邪恶”一直是西方哲学和文学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而在后911时代的西方社会,对“邪恶”的讨论似乎显得格外必要。

2.本书于2005年出版,而、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在2010年出版了同名著作,在西方世界引发巨大反响,两本书适合对照阅读。

《孤独之间:一部另类艺术史》

李炜 著  于是 译

版本:上海三联书店  2017年4月

内容简介:

《孤独之间》是美籍华裔作家李炜的新作,在书中他梳理了三千年的西方绘画史,从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再到后现代,涉及拉斐尔、委拉斯凯兹、马列维奇等艺术大师及其代表作,不同于传统艺术史著作的严肃厚重,作者用轻松生动又私人化的语言风格,将三千年间绘画流派与思想的演进信手拈来,是一本适合初学者阅读的举重若轻之作。作者李炜曾被余光中先生赞为“书痴”,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夏志清先生也曾被其“读书之广博通达所惊奇”。本来在芝加哥大学攻读数学专业的他,在大二转到英语文学系,从此开始了他涉猎广泛的阅读生涯,这本《孤独之间》也充分体现了他引经据典、博闻强识的功力。

推荐理由:

1.作者李炜的名字对于很多读者而言相对陌生,他是已故台湾作家曹又方的儿子,至今已经出版过九部作品,代表作包括《碎心曲》《4444》《书中书》等,在台湾地区和海外华语写作者中间都颇具影响力。

2.本书后记《排拒与希望之间》一文专门谈到了在三千年西方绘画史中处于边缘的女画家们。在他看来,这三千年并没有出现什么杰出的女画家,为了尊重事实,他没有给二三流的女画家专辟一章,而是选择在后记中探讨了埋没女画家们的社会历史局限。

《京都之水:瓶装记忆》

庄卉家 著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3月

内容简介:

《京都之水》是一本香水设计师的京都嗅觉之旅。作者庄卉家毕业于美国纽约普拉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视觉传达专业,是著名的香水设计师,曾多次入选被誉为“香水界奥斯卡”的年度香水大奖FiFi Award设计创意奖。这本名为《京都之水》的随笔集共分为“逸事流”、“记忆京都”、“瓶装记忆”三个篇章:在“逸事流”中,作者以设计师的敏锐感官,探索日常生活细节中的日式美学,于一茶一饭之间捕捉旺盛的设计灵感;“记忆京都”是作者对六位日本艺术家的专访,请他们讲述了自己记忆中的京都味道;而“瓶装记忆”则介绍了作者为京都设计的一款香水,它代表了作者心中这座古城的灵魂。

推荐理由:

1.这本书于2015年被美国香水权威评荐网站nstperfume.com选为世界香水入门必读书目之一,香水爱好者请不要错过。

2.在“记忆京都”一章中有对于建筑师辻村久信、平面设计师长井秀文、书法家小松恭子等日本艺术家的专访,适合设计专业人士和对和风设计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3.除了文字之外,该书的附录中还有作者创作的五幅京都感官地图以及旅游指南。

《熬:极地求生700天》

 

阿尔弗雷德·兰辛 著  岱冈 译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年3月

内容简介:

《熬》是一本持续畅销的探险纪实类作品,于1959年首次出版。它讲述了1914年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带领的一支南极探险队驾驶“坚忍号”探险船,在穿越南极大陆的过程中撞上冰山,队员们弃船登陆,随即与外界失联,在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物资给养极度短缺的情况下,28名探险队员艰难求生近两年之久,并最终获救。作者阿尔弗雷德·兰辛是美国著名的记者、作家,为了写作这本书,他采访了十位极地求生的幸存者,并经家属授权,阅读了其他八位探险队成员的日记,以便尽可能真实全面地呈现这次惊心动魄的旅程。

推荐理由:

1.事件本身的传奇性以及作者生动而情感丰富的笔法,使得这本非虚构作品读起来比小说还要精彩。

2.《熬》是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纪实”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这一系列还有《两个故宫的离合》《慕尼黑的清真寺》等非虚构作品,喜爱非虚构的读者不容错过。

3.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探险故事之一,《熬》还曾被改编为纪录片、电影和电视剧。

《带我去太空:一部幻想与现实交织的宇宙飞船史》

罗恩·米勒 著  严笑 译

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4月

内容简介:

《带我去太空》是一本介绍太空旅行和宇宙飞船发展的画册,作者罗恩·米勒是雨果奖得主、自由作家和插画师,其插画作品曾刊登于《科学美国人》《天文学》《新发现》等科学杂志。米勒在担任史密森航空航天博物馆、爱因斯坦天文馆艺术总监期间,系统地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航天器的珍贵历史照片和艺术作品,共计100余幅,集合汇编成了这本画册。米勒抓住了航天有别于其他工程技术学科的最大特色,那就是它是由幻想驱动的探索,而航天器则是幻想与现实互相激荡出的奇妙产物,《带我去太空》正是以图像的形式,完美再现了航天科学兼具幻想的天马行空和科学的脚踏实地的独特魅力。

推荐理由:

1.这本书集合了航天科学、科幻、视觉艺术、器物史等多种元素,是一本有趣的跨学科著作。

2.美国史密森学会权威出品,书中的1000余幅图片包括18世纪的热气球、早期电影人想象的太空旅行、二战时期大名鼎鼎的V-2导弹、未来的行迹宇宙飞船设计方案等等,适合科幻、漫画、军事和电影爱好者阅读,对于科学家和工业设计师而言也是难得的参考资料。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