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为中国国企改革开“药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中国国企改革如果能顺利进行的话,总产出在未来10年能提高3%-9%。

图片来源:东方I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近出版的《现代化的中国:投资软基础设施》一书中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中国需加快改革步伐,提高增长潜力,控制企业债务膨胀的风险。该书指出,国企改革如果能顺利进行的话,总产出在未来10年能提高3%-9%。

IMF称,国有企业因为曾对中国经济做出巨大贡献被称为“共和国长子”。近年来,随着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国有企业不再风光无限,但他们在中国经济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比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中,市值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中有八家为国有企业;中央和地方控制的非金融类国有企业总量达到近17万家。

IMF称,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这些国有企业消耗着大量资源,另一方面,和私营部门相比,国有企业盈利水平不尽如人意。许多大型国企所在的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一些国企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对民营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挤出效应。

据IMF统计,国有企业占用了中国银行业50%以上的信贷资源,中国近60%的公司债发行主体是国有企业。

中国政府已多次表态称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提出“去杠杆”,这被认为主要针对庞大的国有企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3月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为国企“瘦身”打一场硬仗。

不过,IMF认为,目前的改革进度还比较慢,这其中有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也有国企合并重组等方面的原因。此外,政府在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方面也有不足。

IMF表示,中国国企改革需要设立三个目标,一是处置过度债务,二是促进资源向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流动,三是为所有企业,包括民营和外资,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

具体来说,IMF认为,国有企业内部应强化预算限制,消除隐性担保,此外,还应将一部分国资划转到社保基金。同时,国企应进一步提升现代化公司治理能力,突出企业的重点目标,对于非核心任务,例如国企的社会功能,工人的下岗再培训等,则应交由政府预算来处理。

针对国企长期以来的特殊地位,IMF认为,中国应该进一步放宽国企所在行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允许私人资本或外资进入包括电信、物流在内的行业,从而打破行政垄断,促进竞争和发展;进一步推进补充性改革措施,包括异地社保服务便利化、促进地方政府间财政协调等。

IMF说,“虽然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导致了大量工人下岗,但的的确确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中国亟需再开启新一轮国企改革,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