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电创始人刘文源:错过了共享单车 不能再错过共享充电宝

线下的消费场景在发生拆分,共享充电宝是其中的一个机会。

共享充电宝突然就红了。

小电率先发声,有意在10天内连续公布天使轮和A轮融资,老玩家来电和街电迅速跟上公布了自己的融资。那些原本打算先潜水的玩家,都纷纷浮出水面,宣布融资,声势直追流量头牌共享单车。

Hi电是这其中的一家。

Hi电实际上已经是刘文源的第5次创业了。做共享充电宝,刘文源不是一头碰上去的,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这是他主动选的赛道。

刘文源第一次创业是做一个智能家居的项目,当时他还是同济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之后他在大众点评,名片全能王,SAP,快钱实习或工作,期间兼职创业了一个社区便利店项目,接下来又做了两个校园O2O打印项目,都成功退出。

“前面几次都小打小闹的”,从其中一个创业项目退出后,刘文源经历了一个迷茫的过程,“在感觉创业的窗口越来越小”。

互联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势能几乎已经完成释放,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分配格局已经基本稳定,高频场景已经被巨头垄断。风投圈的目光在转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但技术创业并不是这个时代所有创业者都有能力涉足的方向。

刘文源把他可以触及的创业方向都看了一遍,电商、内容、AI甚至农业的项目。

“垂直化电商越来越难做,市值越来越小。获客成本变高,而且越垂直、越小众的需求获客成本越高。内容的价值空间非常有限,微信大号虽然很赚钱,但它的规模就只能做到这么大,”刘文源说,“内容我也不会做,做内容就跟餐厅的厨师一样,没有办法做标准化,不能批量生产。AI我也看过,但这个东西不是一般创业公司能做的,还是得技术玩的好。”

根据自己之前创业的经验,刘文源看项目要符合几个特点,门槛要求是“获客成本要绝对低,传播要够快。”

而他认为重要的特点在于,“第一是用户基数足够大,相当于我随便在街上发传单,他们都能砸中我和这个目标用户;第二是强刚需,因为强刚需的话才更容易让人接受产品;第三,可规模化快速的一个复制,瞬间建立规模汇成河。”

符合这几项特点的选择并不多,看来看去,刘文源逐渐将目光聚集到共享经济上——尤其是那些流量来自于线下的项目,他觉得还有很多机会窗口。

他继续思考,这一波共享经济是哪儿来的?刘文源认为得感谢腾讯和阿里,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支付最最方便的国家,阿里和腾讯在打车上打仗,将中国的移动支付加速普及,而移动支付驱动线下消费场景发生拆分,降低了共享经济的成本,而且机会并不限于共享经济。

“支付方便了,所以很多以前要去比较大的地方去买的东西,现在很多自动售货机可以解决。咖啡机,榨汁机,自动售货机这种,之前的硬币兑换很麻烦。”

“迷你KTV,把大的KTV消费场景拆到最小单元,自行车也不需要去租赁公司了,甚至汽车,”迷你KTV刘文源确实也看过,“这个东西成本太高了,真的想去拓展几万台就变成卖机器的了,我只能卖给代理商。而且它的需求也不是刚需,留存率也不一定高。它确实赚钱很快,但大家试玩了以后能不能留下来,这个东西还需要市场给出答案。”

紧接着的是共享单车,刘文源差一点就跳进了这个风口。2016年5月的时候他还跑到北京的几个大学看ofo的项目,“我做的话会比ofo更快,因为我的线下渠道各方面运营成本都很低。”刘文源之前的几个创业项目都是校园创业项目。

然而这个时候,他当时手上的创业项目新一轮融资到了,和投资人商量后,他们把共享单车的计划搁浅了。

我们都看到的是,共享单车的风口越来越大,从2016年一直延续到现在。错过共享单车的风口期让刘文源很懊恼,他不是没有看到机会,只是没有想到这个风口会如此之大。

刘文源最早注意到共享充电是在火车站和机场,好多人站着排队充电,当时还是投硬币充电。很快,他又在商场里注意到了来电的共享充电宝自助柜机。

很快,刘文源看上了这个生意。

刘文源觉得这件事情可行:“充电是一个很强烈的刚需,手机没电的痛点很痛,市场还没有解决。没电的话很多人会没安全感,充电频次很高,每个人每天至少要充一两次电。现在设备多,而且耗电量很快,特别是马上5G要出来以后,吃电更快。充电宝需要提前准备,也会经常没电,也不太够用,而且有点重。未来可能的充电场景会更多,未来可能的移动充电的需求更多,包括电子设备,还有电动车什么的。充电宝中国存量有20多亿,这个很恐怖的。人均相当于三个充电宝。共享单车开了一个先河,但是共享充电比共享单车的成本更低,资金回报率更快,周转更快。”

概括的说,刘文源觉得充电是一个“刚需、高频、全人群”的需求,类似于基础设施。

另一方面,移动支付驱动线下消费场景发生拆分,将服务拆解到最小单元。这和他正在探索的创业思路很契合。“最终感觉这个东西有市场刚需,而且最好拆,我不可能拆水跟无线互联网。”

然而,他又认为共享充电宝方向是对的,但目前的做法不对,如果要拆解,就要做用完即走,而且拆解到最小的消费单元。

于是他打算自己做。

2016年底,刘文源启动了Hi电的项目。和已经推出市场的集中的柜式不一样的是,Hi电将采用桌面式的交互形态。

实际上,几乎同时开始也采用这种形态的还有小电,在当时双方自然都是暗中启动,没有公开曝光,刘文源当时并不知道小电的存在。

2017年3月底,小电开始发声造势,宣布获得金沙江创投、王刚领投,德同资本、招银国际、盈动资本跟投的数千万元天使投资。紧接着,街电、来电也纷纷公布A轮融资消息。

Hi电立刻跟上公开了自己的融资,宣布已经获得由志拙资本领投,非同凡想创投以及四位知名个人投资者跟投的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志拙资本的创始合伙人赵亮和刘文源是老朋友,刘文源开始做Hi电就跟赵亮说了,他表示对刘文源对机会的判断和执行力上很有信心。不过,赵亮最终决定投Hi电,是因为他也看好桌面模式。

2016年底,赵亮开始看共享充电宝领域的团队,也和其他的投资人同行交流,他们讨论最多的一个点即是关于共享充电的供给模式设计,是采用大机柜,小机柜,还是桌面模式呢?

“桌面型可以自然获得流量,不要让用户去学习,也不需要搜索。你已经坐在这张桌子上了,开始点餐了。点完餐你是不是会无聊?你就可以充电。”

“桌面充电宝的方式,首先进入一些商业服务场所,我们觉得切入成本相对比较低,可以快速提高供给。而机柜式机器成本偏高,需要一些复杂的维护。”

桌面型的优势在于获客成本低,而且最大限度的拆解到消费场景。

实际上,如何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改造线下流量,成为今年的一个投资主题,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在公开场合谈到,线上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尤其是电商和旅游类,很多线上项目也开始转战线下。

2016年8月,赵亮离开了海通证券旗下的风投团队海通开源,成立志拙资本。这个刚刚成立的新团队,却已经在共享经济领域出手多次。除了Hi电,还参与了共享租衣平台衣二三的B轮,同时是出海共享单车Obike的天使投资方。

Obike目标海外市场,趁着摩拜和ofo在国内激战胶着的空档,抢先登陆新加坡,目前是新加坡苹果商店下载排名最高的App。

共享经济这类项目被赵亮划在了消费升级这个大类里,他认为消费升级本质上是用新的技术来提高原有的消费体验。在布局了出行和穿衣之后,赵亮还在思考,“还有哪些领域是可以通过新技术满足存量的巨大的需求?”

沿着这样的思路,赵亮发现充电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什么叫巨大的机会?就是刚需、高频、全人群。”

这个推理思路和刘文源保持一致,移动互联网给传统的消费场景带来改造机会,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在沿着这样的思路找赛道,而那些刚性需求场景成了他们最先考虑的方向。

“没电很痛苦,充电是刚需,比WiFi更底层。”实际上赵亮在海通开元时还投过陈大年的WiFi万能钥匙。在这个手机关乎安全感的时代,说充电是刚需并不为过。

但移动充电是高频的消费情境吗?目前大多数人的充电场景可能更多发生在家或办公室,如果旅行也大多会自备充电线和充电宝,当然大家也不是时刻都能安排好,谁都可能碰到过手机快没电的窘境,但这恐怕还谈不上是高频。

“未来普及之后,需求会逐渐转移,需求频率会更高。就像你现在出门,还有必要买一个自行车到处带着吗?不需要了。”赵亮说。

刘文源向界面新闻透露,他们的A轮融资很快会敲定,而且很快会开始向市场铺开。“到时候你会看到,我们设计的形象主色是绿色,来自于苹果手机充电时屏幕显示的绿色,这是最有安全感,最开心的颜色。”

阅读更多有关创投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