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新增校园业务,白领市场会成为名校贷的新增长点吗?

又一校园贷平台退出校园。

4月18日,在金融科技公司麦子金服B轮融资发布会上,麦子金服创始人黄大容宣布,旗下名校贷自今年7月起不再新增校园网贷业务,转向校园公益事业,为在校生提供公益性服务。同时,原学生用户还款不受影响。

据了解,名校贷的公益事业方向为助学贷款,但不同于国外Social Finance等商业性助学贷款,名校贷的利息将会更低甚至趋近于零,学生申请人也需要通过学校方面进行申请。

运行4年,名校贷曾助力大学生微创业

名校贷上线于2013年,属于较早入场的一批校园贷平台。

截至2016年9月,名校贷累积申请借款用户数达159万,实际放款笔数累计66万笔,金额总计约50多亿元。名校贷于2015年首次实现盈利,利润金额为4200万元,坏账率为2.32%。

黄大容透露,名校贷2016年盈利有所增长,达到亿元级别,除麦芽分期,其他业务线均已实现了盈利。

麦子金服创始人黄大容

从贷款用途来看,名校贷用户以获取创业资金为主。据名校贷最新上线的《大学生借款风险报告》显示,该平台大学生借款用途中,高达52%的借款是用于微创业,此外,培训助学和应急周转也占了较高比例。

针对学生群体的特征,名校贷也制定了完善的风控体系,高度注重用户风险意识培养,将风险教育与风险测试常态化,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名校贷的低息优质服务也为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之所以选在7月1日这个时间点,据黄大容介绍,也是为了借暑假这个时段给学生用户一个过渡的时间。

行业变天,校园贷纷纷转型

名校贷的转型其实早已启动。

各个校园贷平台发展良莠不齐,同时行业内也混入了一些不法网站和民间高利贷组织,学生因欠债走进暴力、色情危局,甚至自杀身亡等新闻让人心惊。2016年以来校园贷的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来,并引发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2016年4月,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2016年8月,银监会发文强调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要求对校园贷进行整治,火热发展了两年多的校园贷可以说是迅速冷却。

众多校园贷平台于是选择纷纷转型升级。2016年4月,“分期乐”宣布不限于校园开展业务,将服务对象拓展至白领人群;2016年8月,“优分期”宣布进军非校园消费金融市场;2016年9月,“趣店”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10月,“我来贷”宣布正式关闭学生申请贷款通道。

也是在2016年9月,名校贷CEO曾庆辉宣布,正式开拓白领市场。

2017年4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重点做好校园网贷的清理整顿工作,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将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人纳入营销范围,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不得进行虚假欺诈宣传和销售,不得通过各种方式变相发放高利贷。

同时,专家也呼吁,不应将校园贷妖魔化,整治措施的出台是为了行业更加健康规范的发展,学生群体的正当的金融需求还是要由市场来满足。

“需求来自市场,只要有需求,就肯定会有供给方生存的空间。无论好坏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可能会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违背监管初衷。”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就曾指出,校园贷需要健康的发展环境。

不可否认,行业中存在的问题确实对名校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但由于名校贷在校园贷市场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很多鱼龙混杂的小公司也打着名校贷的旗号放贷或催收。上周我们通过舆情监测发现有一个暴力催收事件,就是别的公司打着名校贷的旗号在做。”黄大容这样说道。

从校园延伸到年轻白领

行业收紧的形式下,谋求校园贷瞄准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也就是年轻白领这一群体,顺理成章。

“过去的学生用户步入职场还会继续使用我们的产品,这是白领版APP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客群。”对于名校贷白领版,黄大容十分自信,并称走向白领市场,减少校园市场比例是名校贷的未来发展方向。

据了解,这款面向白领的移动端互联网金融产品月利率0.99%起,用户还款压力较低,最高借款额度20万元,也能够充分满足收入尚不稳定的年轻白领的需求。

以90后为主年轻白领消费需求很大,但由于他们刚毕业,收入不高,也缺乏可抵押的资产,往往达不到银行的服务门槛,或者仅仅能申请到额度有限的信用卡。

而名校贷正是看到了这一市场机遇,希望能够在用户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提供一些必要的金融服务。

随着名校贷用户体量的扩大,21岁以上的借款用户占比已达59%,今年用户中的毕业生人数已达十万级。

“转型的确会面临一定的压力,”但黄大容对于名校贷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压力也不是很大,我们之前已经测试过了,接下来只是大面积的推广,把校园的部分转成白领贷就可以了,就好像我们过去做的是面包,而现在要做另一种糕点而已。”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