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研究局副局长详解降杠杆的经济逻辑

纪敏表示,在稳健中性的宏观政策环境下,更有利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提升杠杆效率和优化杠杆结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央行研究局副局长纪敏近日表示,降杠杆的经济逻辑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通过松紧适度的宏观政策和有力的结构改革提升杠杆效率。

纪敏在《证券时报》刊文说,综合危机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杠杆率和宏观政策演变,政策宽松有余而结构改革力度则有所不足。

总体看,中国经济增速正在由高速转向中高速,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结构转型爬坡过坎、资产泡沫等各类风险易发频发的关键时期。“在稳健中性的宏观政策环境下,更有利于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提升杠杆效率和优化杠杆结构。”

他指出,要想把杠杆降下来,要么是减少债务,要么是做大国内生产总值(GDP)。

相对于做大GDP,直接减债似较为痛苦。一来影响借新还旧、加剧流动性风险,二来影响增加投资做大GDP。非到危机爆发被动减债(借不到钱或融资成本极高),否则一般不会主动收缩债务。

“这个道理,小到千百万微观主体,大到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几百年来都在被严格地践行。”他在文中说,“这个减债思路,无疑是重要并且受欢迎的,也是稳妥有序去杠杆所必须的。”

但从实践看,其副作用也很明显。一是杠杆率不降反升甚至以更快速度上升,二是资产泡沫的积累,三是并不一定有利于结构调整。

他说,对中国而言,整体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结构转型时期,同时体制上预算软约束等问题也仍然存在,宏观政策如何为结构转型创造一个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更需审慎把握。同时,在去杠杆过程中,要更多依靠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进行,在去杠杆的同时实现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