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为什么输掉大选?这本书披露了团队内部问题

当助手们劝她战斗到最后一刻时,希拉里说,只想优雅地退场。

图为《粉碎》(左)与希拉里(右)。来源:thehill.com

去年美国大选日,当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半岛酒店(Peninsula Hotel)被深深的恐惧所笼罩时,希拉里竞选团队的画风如你所料:比尔·克林顿愤怒了,希拉里释然了,助手们互相责怪着……克林顿致电老朋友——弗吉尼亚州长特里·麦考利夫(Terry McAuliffe),不必来纽约了,这里没有要庆祝的胜利。

时政记者乔纳森·艾伦(Jonathan Allen)和艾米·帕尼斯(Amie Parnes)在本周二出版的新书《粉碎:希拉里总统竞选失败的背后》(Shattered:Inside Hillary Clinton’s Doomed Election Campaign)中,揭露了希拉里竞选时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以及探讨是什么阻碍她打破那层“最高和最硬的玻璃天花板”。

《纽约时报》书评家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认为,这本书在为希拉里竞选团队描绘众生相的同时,也还原了一场泰坦尼克号式的灾难:一个脱离现实的候选人和内斗不断的幕僚,犯下一系列有悖常情但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把一场有胜算的角逐,变成“又一艘朝着冰山撞去的竞选之船”,铸就了一场史诗般的溃败。

混乱的团队

“混乱、焦虑和内讧”,作者这样形容希拉里的竞选团队。

两名关键幕僚罗比·穆克(Robby Mook)和马龙·马歇尔(Marlon Marshall)在安抚希拉里以及其他顾问上很有一套,表面上他们听从指令,实际上却常常自作主张。

例如,在民主党初选阶段,在希拉里于密歇根州输给桑德斯之后,穆克和马歇尔为接下来5个州的选战聘请了足够多的工作人员,让一切看上去他们在积极对这场失利采取措施。但事实上在那之后,他们仍没有改变竞选策略。

“穆克低估了桑德斯,在初选伊始几乎没做任何投入,犯下了堪称致命的错误,”作者写道,“这些专业人士其实并不了解如今的竞选,但他们对自己的方案却非常自信。”而且竞选团队似乎没有从希拉里早期遭遇的一次次受挫中汲取什么教训。

事实上,到2016年2月底之前,希拉里就停止与穆克直接交流,原因是穆克没玩没了的牢骚以及对她决定的事后诸葛,让她失去信心。

希拉里团队的竞选主席波德斯塔(John Podesta)也不相信穆克,令他愤怒的是,穆克在“预算、分析数据和人员配置”等几个重要竞选问题的决定上,把自己排除在外。

在辩论准备阶段,希拉里的闺蜜及重要助手胡玛·阿贝丁(Huma Abedin)的丈夫安东尼·韦纳(Anthony Weiner),一位以性丑闻而闻名的前纽约州国会议员,也因为自己的性丑闻使得希拉里的“邮件门”重新回到公众视线。

令人意外的是,在选举前的几星期里,希拉里团队竟然没有进行民调。即便有数据、分析,但却没有佛罗里达州、密歇根州、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宾夕法尼亚州这些关键摇摆州的单独情报。

这也导致选情倒向特朗普时,希拉里团队竟束手无策。

由于更看重忠诚而非能力,工作人员不愿对当权者讲出真相,拉帮结派由此产生了。尽管做过多年的事后分析和检讨,但自从在2008年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战中输给奥巴马后,希拉里团队的管理风格一直没变过:比起让她当选,她的团队成员更为关心让自己看起来对她有多重要。

有一个问题充斥于希拉里整个竞选活动中:“为什么他们不站在我这一边了?”

在民主党初选中,希拉里问及白人工薪阶层——2008年时候她忠实的选民,“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他们拉回到我们的阵营?”

对于这一问题,她的团队却从未给出答案。

为失败负责的希拉里

“我们的报道让我们相信,希拉里需要为失败负责。毕竟她是候选人,这也不是她第一次竞选。”本书作者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

作者在书中也写道,就连和希拉里关系密切的某些密友和顾问都觉得她应该“对自己的失败负责”。他们认为她参选前的行为,如使用私人电子邮件服务器,和克林顿基金会(Clinton Foundation)纠缠不清,给华尔街银行作内部有偿演讲等都“严重降低了她的机会,令她无法翻身”,使她“在太多美国人对这个国家的制度丧失信心之际”,只能以一个一辈子都是局外人的形象示人。

就使用私人电子邮件服务器这个问题上,奥巴马也曾私下批评过她。而且,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拒绝道歉。

此外,对于团队的不力,希拉里也需承担责任。例如,希拉里从未抛弃穆克,她原本可以换一个不那么依赖数据和分析的团队高层,但却没有这样做。

事实上,希拉里最大的问题在于她的定位模糊不清。这一点体现在她的演讲稿上。政客都有专人代笔,但希拉里却有一个庞大的专家组——写手、顾问、编辑、出点子的人,帮助她完成每一段、每一页,有时甚至在演讲几分钟前匆忙完成。但是,希拉里自己又想说些什么呢?选民们无从得知。

这种不确定性贯穿全书。该书以希拉里寻找演讲的正确笔记开始,以一场她从未想过的承认失败的讲演结束。毕竟,原本她只想告诉她的妈妈,她在8岁时立下的“成为总统”的豪言壮语终于实现了。

此外,希拉里也承认自己的性格不被一般选民所喜爱。她曾对助手说,自己容易“给人们留下坏印象”。

当助手们劝她战斗到最后一刻时,希拉里说,只想优雅地退场。

“其他人会去批评他(特朗普),那是他们的事情,我要做的已经做完了,输了就是输了,”希拉里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竞选。”

希拉里在4月6日接受《纽约时报》作家Nicholas Kristof采访时曾提到,自己正在写一本书,会对大选中的失利给出“清晰、可靠的解释”。

团队内讧?特朗普团队通俄?希拉里个人问题?关于希拉里大选的失败有很多种解释。听了时政记者版本的爆料,当事人自己的版本也着实令人期待。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