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舟:一手作家依仗现实 二手作家依附想象与阅读

作家真有“一手”“二手”之分吗?如果有,区分的标准是什么,他们有高下之分吗?

四年前,台湾作家唐诺来到北京时,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他认为中国大陆的作家在书写有三个“奢侈”,其中之一便是书写题材的奢侈。他借由昔日的福克纳为比喻,他说福克纳曾经说自己是在美国邮票大小的土地上反复书写。

为什么这样一块土地,只供福克纳一个人写?是不是福克纳成就太惊人,让所有其他人显得暗淡无光?但也有另外一种解释,因为书写的缘故。小说书写有所谓的初始阶段,通常小说面对全新世界,或是世界发生剧烈变化,比如唐玄宗天宝年间大乱,忽然眼前熟悉的世界变了,或人自身意识变化的结果,因此发现过去视而不见的世界,也就是巴赫金讲的第二世界。这样一个开始的世界,太新,很多事物还未命名,必须用手去指。这段时间的书写,迫切而快速,甚至有点来不及,从眼睛直接到手,书写显得舒服得不得了。比较麻烦的是,这个初始阶段不会持续太久,贴着现实记录和描述工作最多一代人就可以完成,再来就是重复了。 

如今,唐诺当时关于贴着现实写作最多一代人就可完成的预言,似乎已经得到证实。在日前于上海思南文学之家举行的新书《丙申故事集》分享会上,这本书的作者弋舟就感叹说,自己是个过着二手生活的作家。

弋舟:我是一个过着“二手生活”的作家

“过着‘一手生活 ’的作家,能够直接把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够转化为创作,而我乃至我们这代人的个人经历可能相对前辈们来说都比较贫乏,属于 ‘二手生活’的作家。”在弋舟的眼中,一手作家是过着从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中写作,二手作家不靠自己的生活,靠阅读想象来写作。这样的说法,恰恰也对应上了唐诺当时所言的“贴着现实写作”的一代人。

 “前辈们生活在在复杂的历史时代中,有着非常颠簸的命运,每人都活得都像一部传奇。作家张楚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那里浓缩着今天中国的现状,如同中国的小舞台,他在那里有很多亲戚朋友,上演着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故事。他私下也说,他的确是将朋友的个人经历经过处理成为小说的。”弋舟将以生活为写作资料的前辈作家和同辈张楚称为“一手作家”,对比之下,他自称是“二手作家”。

“我的个人经历相对他们来说比较贫乏:我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大学环境里,是江苏人又到北方生活,没有多少亲戚,也没有多少世俗的你来我往的那种热闹,对世界的想象更多的就来源于我看的小说,我就把它称之为 ‘二手生活’。过着二手生活的人去想呈现这个世界更多是基于想象,而不是像张楚他们是基于经验,这就有可能导致我的写作依赖意象、隐喻和寓言。所以也有前辈评价说,弋舟是一个通过意识来观察世界的人,大多数人可能是通过眼睛来观察世界,我是通过意识来看的。”

小说集《丙申故事集》中的部分作品,也证实了弋舟的“二手生活”——阅读想象对于写作的作用。《随园》启发自才子袁枚的《随园食谱》,只是弋舟将清朝江浙一带的随园建筑到了戈壁滩上。《但求杯水》是因为小说家安妮·普鲁(《断背山》作者)写过一篇小说叫做“身居地狱,但求杯水”,弋舟很喜欢这个标题的音韵,所以就写了这篇小说。

弋舟说,“一手作家”依仗现实,可以从柏拉图的模仿论中找到依据,柏拉图说,现实是对于理式的模仿,而艺术是对于现实的模仿,“二手作家”依附想象与阅读,更像是王尔德“生活模仿艺术”的著名论断,“伟大的艺术可以创造典型,而现实具备模仿的能力”。

唐诺:大陆作家贴着现实书写已走到尽头

弋舟认为,在现行的文学语境评价体系中,“一手作家”比“二手作家”地位更加优先。“在我们这个文学语境评价体系里面,有着一手的生命经验,能够还原世界的作家是高于我们 ‘二手 ’的。比如我是一个没有农村经验的作家,就先天地丧失了很多在这个文学评价语系中优先的一些资源——因为先天地不具备写作资源,我写不了农村,所以有一度还是很羡慕那样的作家,但也没有办法,这也导致每个人对世界的观察方法,就是三观,都不太相同。在某一个阶段我会非常羡慕有一手生活的作家,他们拥有澎湃的感知世界的优先权,而我们总感觉全是他们在热闹,跟我们没什么关系。”

但是身处评价体系中的地位高低并不意味着作家艺术水平上有着优劣之分。弋舟说, “扎根于生活的一手作家,一定会在艺术上会优先于二手作家吗?未必是。同样作为一个二手生活的人没有任何理由去轻视依仗一手生活写作的作家。莫言、贾平凹这样的先生,我把他们大致划分到一手生活作家的序列中,但是他们也充满了丰沛的想象力。博尔赫斯这样的作家,失明了,对世界都没有物理性的观察,但他在图书馆馆长这样非常具有象征意味的职位上,高度沉浸在精神生活中,一点也不会影响他成为一个杰出作家。”

作家弋舟

尽管在弋舟眼中,一手作家和二手作家在美学和艺术水平上可能不应该有高下之分,但是唐诺并不这样认为。唐诺说,过往中国大陆的书写曾经一度是贴着现实写作,这是一种愉悦的时光,但事情不会一直这样下去。他认为,这样的书写方式里,书写者自己做得并不多,更多是历史和时代供应的东西。“小说在书写阶段会显得太简单,如果我没看错,大陆小说书写已经抵达这样书写阶段的尽头。贴着现实小说,已经出现过多重复,单一书写者上就已经有重复了,尤其和我一样年纪的小说家。”

因此,唐诺认为,中国大陆的小说接下来必须要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也就是弋舟所说的“二手作家”。这样的书写会比较困难,需要走向深向和垂直进入,而不再是横线展开。“我还想说的是,小说和散文不一样。如果要贴着现实写,为什么不用散文?或者我们问,当小说在文体里被赋予虚构特权时,我们希望它完成什么?”唐诺援引了纳博科夫的话——每一个好的小说家,都应该研究同代的作品,更重要的是研究上帝的作品(现实),每个小说家都应该有重组现实的能力,小说的书写从来不是简单的。

链接

《丙申故事集》,是作家弋舟写于去年丙申年中的小说集,收录了《随园》《发声笛》《出警》《巨型鱼缸》《但求杯水》五个故事。其中,《随园》讲述了80年代的文艺青年杨洁身患乳癌和曾经的恋人踏上前往西部大漠的旅途,并见到垂垂老矣的初恋,由此展开的一系列心理剧变。《出警》则讲述了“我”进入警察队伍之后看到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发声笛》《但求杯水》讲述了婚姻生活中的人对于过往和今日生活的微妙情愫,讲述了人生不得已、青春逝去和对向往生活无法灭绝的希望之火。 

弋舟承认,这本小说集收录的五个短篇之间有巨大的跳跃。如同评论家程德培所评价的,“第一篇《随园》更有诗意的追求,最后一篇《但求杯水》更像冗长的生活本身,”然而这个从诗意到生活本身的循环,隐含着他对于小说以及生活的认识,也是作为一个小说家表达的“一个私意”。

“我今年虚岁已经46岁,活到了现在,已经渐渐地接受了自己的无能和平庸。过去这一年我不仅仅过着写作的生活,也过着所有城市中的你我一样的生活,今天充满了力量,明天是周身无力,今天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明天是懈怠的或者是崩溃的。就以这样的线索还原在小说里,就是一篇充满梦想,一篇甚至充满庸俗的。作为写作者,我愿意每一篇都能成为大家眼中的杰作,但显然做不到,我们不可能在365天里天天都活得像英雄,接受这点是自我原谅。”

然而,学会自我原谅并不意味着一直“滑行”或者妥协,作家在生活中仍然会有“触碰天花板”的时刻。弋舟说,“像《随园》一样,我也会跳起来摸天花板,这也是我个人写作时的基本事实——坐在那里,写累了活动活动就会摸自己房间的天花板,这本身是挺滑稽的,我本身个头也不高,从来没摸着高,但是跳一下表达了我想飞跃的愿望。因为生活中,无论是高级地来这里 ‘说书 ’还是庸俗地见朋友都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个意义上我对我这本集子是满意的,如果它篇篇写得像《随园》,可能这里面就会有风险。”

思南文学之家对谈现场:左起分别为黄德海、程德培、弋舟

相对于评论家们愈加坚定地走向归纳、总结不同,弋舟说,写小说反而是犹豫化、松动意见的过程。“我内心有很多坚固的条分缕析的东西,我要让它犹豫化,这个犹豫化的过程就是写小说的过程。《但求杯水》里面,简单说就是一个婚姻内的女性出轨了,当这个清晰的事实成为小说之时,会调动起小说家理解人的愿望,这就是犹豫化、把结论重新松动的过程。我们的世俗生活当中,一切都会有人给出标准,这是好的,这是不好的。但是小说要模糊所有的概念,出轨的女人不一定是不好的,这不是让大家出轨,而是有助于原谅自己。”

就是这个犹豫化的过程会让人们受到与日常教育不同的情感教育——这种教育不再让人们把焦虑引向清晰的结论和答案,而是相反让清晰变得犹豫。“小说是一个通俗的艺术,它里面要有俗情,要理解人,要有情谊。像是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这个题目就非常好,我们受到各种各样的教育,全是让个人的犹豫变得清晰的焦虑,恰恰读小说有利于我们进行情感教育。”

这样的教育也会提供一种在疲惫时刻的疗慰,并且指向多样的世界观,“世界中有很多衣冠楚楚的精英确实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但是精英们也会疲惫,世界是会疲惫的。作家是在世界疲惫的时候,给它减减压、舒缓一下。升官发财不是唯一的真理,这个世界充满了我们理解了和没有理解了的价值,可能作家就是在起这样的作用。”

复杂的是,长期的犹豫也会让小说家变得游移不定、不知所云,这也是弋舟作为写作者的苦恼。“这样的日子过久了,我对世界越来越没有把握,好像左也可以,右其实也可以,可能这就是小说家的工作方式,他不知所云地说出我们内心当中的那些不知所云。”

《丙申故事集》 作者:弋舟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4月

弋舟,1972年生,当代小说家。已出版多部作品。曾获曾获得郁达夫小说奖(2016年10月)、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提名(2016年6月)、茅盾文学新人奖(2016年7月)(2017年3月)。2017年初,《丙申故事集》之《随园》获《收获》文学排行榜专家榜&读者榜榜首,获18万次读者投票。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