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增长13倍只是表面 宜华健康转型后实际盈利能力没那么好

公司营收体量保持增长,但盈利高增长的背后却透露着些许隐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宜华地产也曾是这一趋势的追随者,并成功变身为宜华健康(000150.SZ)。

2016年宜华健康彻底剥离地产业务,完成由地产到医疗的跨界。近日公司发布的2016年业绩数据显示,去年营收达12.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4亿元,同比增长1342.25%。

看起来,宜华健康的转型成效显著,公司营收体量保持增长,但盈利高增长的背后却透露着些许隐忧。从主要业务的效益来看,2016年前两大业务(医疗后勤综合服务和医疗专业工程)的营业成本增幅均高于收入增幅,导致毛利率出现下降。另外,业务扩张带来的公司费用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管理费用同比增长达2倍,财务费用增长85%,而销售费用在上年增长达39倍的情况下仍在上升,制约了利润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宜华健康在2016年一季度完成对广东宜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广东宜华)的出售,获得投资收益10.45亿元,为公司盈利做出了较大贡献。而如果除去这一投资收益,经初步测算,2016年宜华健康的的净利润将大幅亏损3亿元左右,这也表明了转型不是件容易的事。

宜华健康的战略转型要追溯到2014年,彼时公司名称还是宜华地产,主要从事房地产行业。受经济下行影响,经历了高速增长的房地产普遍趋冷,2014年公司营收、净利双双大跌,公司开始着手调整转型。

2015年,宜华地产宣布全面转型医疗服务,公司名称变更为宜华健康,并率先完成广东众安康后勤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众安康)的所有股权收购,由此新增医疗后勤服务、医疗工程等业务,逐渐取代房地产业务的主导地位。

此后,宜华健康一面大举出售房地产资产,一面积极布局医疗生态链。2015年底公司通过了广东宜华、汕头荣信、梅州宜华等资产的出售方案,实现了地产业务板块的全部置出。同时,通过了对爱奥乐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达孜赛勒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计划,新增医疗器械销售、医疗机构投资和运营业务。上述事项在2016年上半年基本完成。

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带来的“银发”市场需求越发庞大,宜华健康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2016年公司以4.08亿元收购亲和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亲和源)58.33%的股权,正式进军养老产业。

目前,宜华健康形成以医疗产业服务和养老产业服务为主的两大业务方向,构建起医疗养老后勤服务、医疗机构专业服务和养老社区专业服务的体系。然而,公司盈利能力受到成本和费用制约,尤其是公司看好的养老产业由于投资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短期内无法实现盈利。

宜华健康的养老产业主要由2016收购的控股子公司亲和源开展。资料显示,亲和源创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养老社区运营、养老服务管理。但这家公司的盈利并不乐观,目前尚未走出亏损的泥淖,2016年该公司净利润继续亏损0.28亿元,也守住了扣非净利润亏损不超过0.3亿元的业绩承诺底线。

实际上,亲和源承诺的业绩从2016年到2018年均为亏损,2019年才预测盈利0.2亿元,此后每年递增0.2亿元。尽管充满不确定性,宜华健康在发布年报的同时,还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以2.92亿元收购亲和源剩余41.67%股权,完成后亲和源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宜华健康先后两次共计7亿元来收购一家还未盈利且未来两年内都不赚钱的企业,是想踏实做好养老产业,还是要在资本市场讲故事,引发投资者质疑。对于亲和源来说,两年后能否由亏转盈、实现较高增长目前亦不可知。

对宜华健康实际盈利能力不确定的预期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情绪。在年报发布后的第二天(4月14日),公司股价并未受到业绩高增长的提振影响,反而一路下跌。截至收盘报27.91元/股,跌幅4.48%。

另外,4月14日晚宜华健康发布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5亿-0.45亿元,同比下降约96%。公司表示,主要系去年一季度转让广东宜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带来大额投资收益所致。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