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书推荐】现代生活:又寂寞 又快乐

本期新书推荐关键词:大师书信、箱子里的男人、斯大林、厕纸的历史、脂肪文化史……

新的一周,我们继续一起读书!

在这个微博微信铺天盖地的时代,纸笔书信是十分冷门和反潮流的,保罗·奥斯特和库切两位文学大师三年间的书信来往因透露了二人不曾透露过的生活细节,而倍加令人期待。小说方面,安部公房诡异而冷峻的小说《箱男》最近推出了新版本,此外,一本讲述自闭症少年与他热爱的树的小说《树上的时光》也十分令人动容。热爱旁学杂收的读者,应该会喜欢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所写的关于脂肪和生物之书,以及一本关于厕纸的历史。

《此时此地:保罗·奥斯特与J.M.库切书信集》

作者:保罗·奥斯特 / J·M·库切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17年3月

内容简介:这两位不爱与人交往的文学大师竟然相识?2005年,奥斯特邀请库切为自己编撰的塞缪尔·贝克特的百年四卷文集写序,这是他们交往的开始;2008年,他们第一次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文学节相遇,回来后库切给奥斯特寄来了第一封信,在回信中,奥斯特建议与库切开启一场无话不谈的公开对话,于是便有了这本书信集。从2008到2011年,两位文学大师既关注着世界上正在发生的金融危机、巴以冲突,也聊出了作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和苦恼抱怨。

推荐理由:

1. 库切和奥斯特虽然处于不同国家,年龄也有着差异,但是他们的共同点也很多,他们都是作家、翻译家,还都与塞缪尔·贝克特有着联系,两人都不爱与人交往。

2. 两位文学大师之间的交流,可以难得地透露出他们的心性和人格,库切比较理性、更为深刻、也较为自我一些,而奥斯特则更加热情,在讨论问题时,更加愿意寻找两者的共同点。

3.这两位作家都已经基本不再接受媒体采访了,对于如今全凭微信、QQ、电子邮件完成交流的即时信息时代,他们之间的书信是一份宝贵的记录。

《箱男》

作者:[日]安部公房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年2月

内容简介:安部公房是日本小说家、剧作家,在中国沈阳度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毕业于东京大学医科专业,《箱男》,被誉为日本的“变形记”,讲述的是一类区别于“乞丐”的都市流浪者——从头部到腰部严严实实罩在纸箱内,仅从窥视窗中观察世界,吃超市和垃圾站的残羹冷炙,常年居住在箱子中,从不洗澡,他们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人类资格,沦落为了物品,更荒谬的是,这样的存在方式还具有传染性,一个正常的男人看见了箱男,第一反应是厌恶、驱赶,随后可能会套上箱子,再也不愿意出来……  

推荐理由:

1. 作品的形式非常独特,以“箱男”的手记为轴线,穿插不同时空下的碎片记录,有种正在进行中的实录感。

2. 安部公房的“箱男”和“砂女”都已经成为了日本现代文学经典形象,不仅象征着现代人孤独、封闭的心灵,还有着捉摸不透的危险而神秘气息。

3. 安部公房在日本文坛与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齐名,甚至有诺奖评奖委员会成员透露,要不是由于他突然去世,应该与诺奖非常接近。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 

作者:萨曼·鲁西迪

版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7年5月

内容简介:作者萨曼·鲁西迪是叛逆的,他从小不信仰宗教,被其父视为伊斯兰教的“逆子”;1981年,他凭借第二部小说《午夜之子》获得了当年英国文坛最高奖项“布克奖”,却因作品触怒了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而被印度当局禁止在国内发行。继为他引来“死刑”和巨大争议的长篇小说《撒旦诗篇》之后,小说《摩尔人》混合了后现代与印度口述之叙事传统,由两个不同文化与宗教背景的父母所生、同时也是一个庞大香料贸易王国唯一的男性继承人──“摩尔人”的口述,探索“香料家族”四代人的故事。

推荐理由:

1. 要看鲁西迪的作品必须要了解他的作品有多么危险——他出版的《撒旦诗篇》曾经引起伊朗原宗教及政治领袖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宣布判处鲁西迪死刑,并号召教徒对其采取暗杀行动,之后各国翻译者与出版者中已有多人遇刺身亡。

2. 这本小说在早在2003年就由台湾商务出版社引进,时隔十四年才引入大陆。

3. 他的遭遇呈现了南亚次大陆不同宗教、种族、阶层群体的百般杂相;而更加令人深思的是,主人公的矛盾与痛苦就是印度的矛盾与痛苦,同时也是作者鲁西迪的矛盾与痛苦。 

《我的非洲之旅》 

作者:[英]温斯顿·斯宾塞·丘吉尔 

版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年3月

内容简介:丘吉尔曾在1940—1945年和1951—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凭借《不需要的战争》,他曾经赢得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也让人们见识到丘吉尔写作的重要意义。其实早在1907年,丘吉尔作为英国殖民地副大臣前往东非进行考察,并在乌干达的一个个漫长而炎热的午后,其中不仅记录了途中的风土人情,也穿插着作为政治家对于非洲政府治理和经济发展的看法。

推荐理由:

1. 这一版本收录1908版珍贵的3幅地图及59幅照片。自1908年首版以来这本书被译为多国文字,多次再版,此次为中文版首次面世。

2. 除却他的政治意义,丘吉尔还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作者,他还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6卷和《英语民族史》24卷等。

《青年斯大林》 

作者:[英] 西蒙·蒙蒂菲奥里 

版本:浦睿文化/民主建设出版社 2017年3月

内容简介:《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蒙蒂菲奥里历时10年,走访9个国家23座城市,重述斯大林如何从鞋匠的儿子最终成为列宁的左右手的历程。斯大林是修鞋匠的儿子,有溺爱自己的母亲,以及给他带来童年阴影的父亲;是神学院的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他是诗人,有着俊美的面容、忧郁的表情,深受女孩子喜欢,有过诸多的情人;他是西伯利亚流放者,是“逃跑大师”,多次从监狱和流放地逃脱……并不是所有的青年都是一样的,青年时的斯大林对于之后的党国领袖斯大林来说,已经雏形初现。

推荐理由:

1. 这本书是国内现存很多本关于斯大林的传记中,首本讲述“青年”(1878—1917年)斯大林的著作,是理解斯大林以及前苏联历史的绕不开的路径。

2. 作者在前言中阐述书写斯大林著作有弥补空缺的意义。“关于青年斯大林的著作少之又少(相比之下,有关青年希特勒的则有很多),这是因为史料的缺乏。然而,这并非事实。最新公开的档案,特别是那些容易被人忽视的格鲁吉亚的档案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青年斯大林。

3. 关于斯大林的早年,人们有着各种美化与揣测,而斯大林本人也多次发出对于自己传记和回忆录的出版禁令,“或许,真正评价了斯大林的正是青年斯大林本人”。

《树上的时光》 

作者:韩奈德

版本:猫头鹰文化/北京联合出版社公司2017年3月

内容简介:作者是美国作家,出生于台湾,曾在台学习,熟悉和喜爱中国文化,在台湾“格格不入”的体验让他萌生了了解他人的最初想法。本书原名直译就是“鹰树”,“鹰树”的意象是故事的核心,作者根据和泛自闭症儿童的交往经验,讲述14岁的自闭症少年马奇——一个除了爬树什么都不做的少年,为了挽救他所爱的鹰树所做的一切,积极寻求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最终发现这个过程不仅挽救了他所爱的树,也改变了他自己。 

推荐理由:

1. 自闭症是什么?自闭症患者是什么样的?以自闭症的角度看待世界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本书,可以多了解几分他们的世界。

2. 作者生活的奥林匹亚确实有一个LBA树林。在这本书的创作期间,这片原本要用作房地产开发的树林被奥林匹亚市政府买下,规划成了一个公园,书中的主角对于鹰树的热情就是受到他们的启发。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作者:[日]福冈伸一 

版本:南海出版公司/新经典文化 2017年3月

内容简介:福冈伸一,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曾任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系博士研究员、京都大学副教授,现任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教授,专攻分子生物学,还是日本国内最受欢迎的科普读物作家。这本书,以平实易懂的语言讲述了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包括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基因遗传原理的发现,细胞膜构成和作用的研究,生命的时间性等,还介绍了历史上众多不为人所知的天才科学家的思想。

推荐理由:

1. 这本书在日本畅销80万册,还曾获三得利学艺奖、日本新书大奖。

2. 2009年,这本书汕头出版社曾经引入中文版,名为《活物》,时隔8年新经典再次出版,作为“有用的科学”丛书系列之一。

3. 作者坦率地承认了科学中的“随机”和“人为”性。“我希望本书能够表明,科学很少象外行想象的那样,完全按照合乎逻辑的方式进行。相反,科学的进步(有时则是倒退),常常纯粹是人为的事件。其中,个性以及文化传统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厕纸趣史》 

作者:[英]理查德·史密斯 

版本: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6年12月

内容简介:每个人都要如厕,可有谁关心过厕纸?它们的厚度、柔感还有色泽,都关系到我们的舒适。这是一本关于厕纸文明的传记,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宫最早出现的厕纸讲起,写到荷兰人和他们的贻贝壳、美国的玉米芯、写着烂诗的纸、古雅典的海绵,再到1980年代日本东陶(TOTO)向市场推出的“卫洗丽”,厕纸的历史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温柔感和干净度的过程。 

推荐理由:

1. 除了写作,这位作者还是个漫画家,他的作品也时常被刊登在《今日历史》(History Today)、《鸟类观察》(Bird Watching)、《虚构之桌》(The Fiction Desk)等杂志上。书中的插图就是他亲手所画。

2. 全世界每天的厕纸消耗量相当于把27000棵树冲进马桶。但是“厕纸”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却很少被我们认真思考及讨论。

3. “非常文化”系列,这个系列关注的都是容易被忽视的趣味历史,比如接吻、日常用品、还有青楼小史等。

《脂肪 : 文化与物质性》 

作者:[美]克里斯托弗·E.福思 / [澳]艾莉森·利奇 编著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3月

内容简介:脂肪是可爱的,也是可恶的。它带给我们能量、润滑、口味的满足感和丰饶的喜悦,也是可鄙的、迟钝的。两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探讨着脂肪的文化史,从各种文中对于脂肪的刻板印象到厌食者体验到脂肪的意义,发现脂肪不再只是构成我们的一部分,而变成了当代文化中持续与我们互动的隐喻和意象:如果超模都是没有脂肪的完美人类身材,普通人又该如何厌弃地看待自己的肚腩?减肥简化成了减脂,脂肪只是困住我们通向幸福快乐的障碍吗?  

推荐理由:

1. 这本《脂肪》属于三联的新知文库丛书系列,和其他“新知”的题目一样,探索脂肪的文化和物质性,跨越了生物学、哲学、医学、艺术、宗教、传播学等诸领域。

2. 在对于不同的文化的调查研究中,两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发现,“脂肪不仅是一种关系到健康与体态美的颇受人们喜爱的食物,也被认为是能量的来源,同时还被赋予了灵力和诸如喜悦、力量、多产等积极的含义,甚至包含危险之意。”

《我们去美术馆吧!》 

作者:“未读”特辑

版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1月

内容简介:作为未读的特辑,采访了旅英归来的艺术经纪人翁昕,OLI 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林兵,美国建筑学会会员冈本博 ,著名撰稿人张佳玮,英国的艺术评论家及策展人凯伦·史密斯,全职自由插画师、独立动画创作者岑骏还有@ 为什么美术馆微博ID等,回答了为什么要去美术馆,怎么逛美术馆,还有世界上各种有趣的美术馆攻略。让美术馆这个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不再是“高大上”的专属,而变成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推荐理由:

1. 总觉得美术馆的展品和介绍感到不知所云?美术馆商店到底是卖什么的?这本书可能是一个良好的入门选择。

2. 这本书既是普通人的美术馆攻略指南,也可以当做专业逛展者的文献参考。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