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音乐的“乐评专列”,让孤独的都市青年讲述自己的故事

孤独、焦虑、丧……这些情绪是怎样成为营销的切入点的?

音乐总是跟孤独联系在一起。正如香港著名作词人林夕有一句名言:有深情,谁怕没金句。

所以当2012年在线音乐平台Soliton在香港街头巷尾投放了一轮歌词海报广告的时候,引起了全城找歌词的热潮,大家纷纷在歌词中找到了自己身处大都市的人生写照。

在线音乐分享平台Soliton广告I Know This Song

类似的一幕,最近在杭州上演了,发起者同样来自一个音乐平台——网易云音乐。

在这个叫“看见音乐的力量”的地铁广告主题中,网易云音乐把用户写的乐评放在了地铁上。这个创意来自于网易云音乐副总裁李茵在刷了一个多小时的乐评,在被感动到之后,想出的“乐评专列”点子。

在地铁打广告从来不是新鲜事,作为现代化的产物,地铁站可能是一座城市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无论是把地铁站装点成一片桃林,或是把整辆列车涂上动漫偶像让粉丝跪拜,地铁营销总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引爆话题。而网易云音乐所做的,则是将地铁与“奋斗的疲惫和孤独”的感受连在一起。他们告诉界面记者:地铁里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和希望,但是他们又是如此的孤单,另外,地铁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这种环境下,人的注意力容易集中,情绪传染也会加速。

所以在“乐评专列”的传播中,我们看到传播最广,被提到最多的那几条评论,都带着非常强烈的“求而不得”的情绪,甚至可以说有些“丧”。

当下,利用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共同情绪来做营销的品牌越来越多。去年网易新闻就选择了“孤独”为年度态度,在2016年年终品牌推广“越孤独越热闹”中尝试过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通道内放了一万个二维码,还注释说:这个城市中的孤独有1万种,扫描磁贴寻找和你相同的那一个。

网易新闻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放了一万个二维码

利用孤独这类普遍情绪来做营销,相比直白的灌输概念更容易实现营销内容的自传播。去年新世相完成的“逃离北上广”、“为什么不想回家”、“凌晨四点的北京”等一系列成功的营销活动,击中的也同样是都市青年的孤独。

也许是高速的社会发展,当代年轻人与上一辈的代际差距,比过去任何年代都更为巨大,许多年轻人无法从家庭中得到安慰。一线城市房价飙升,技术进步导致的人际关系变化更让孤独、焦虑,这些负能量情绪主宰了当代年轻人的思维。网络成了人们的一个出口,人们在这里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发泄自己的情绪,并在无数的留言评论中找到一丝共鸣和慰藉。而为这些情绪提供一个出口,也成了一个常用且好用的营销手段。

网易这次地铁广告用到的85句文案,都来自网易云音乐的4亿条乐评。评论功能是网易云音乐上线开始就具备的核心功能,日均产生64万条评论。像在B站就要开弹幕一样,网易云音乐的用户中,不乏有听歌时看评论习惯的。虽然在音乐客户端领域,最核心的战场是音乐版权。但对于用户,网易云音乐“乐评专列”所传递的,除了音乐,还有是一种社区氛围。

 

让孤独的都市人找到共鸣,这股力量是强大的。从传播效果,就能看出来。经过这一轮地铁广告的发酵,网易云音乐已经登上了App Store音乐榜单Top1。

数据来源:ASO100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界面营销频道微信公众号“看你卖”(kannimai)。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