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公司如何转型,听听这个行业20年的“老炮儿”怎么说

随着中国电影发展,特效公司在当下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通过制作上游内容而寻求突破的公司。成立已有20年的每日视界同样选择了这条道路。

作者 | 戴天文

这是《三声》报道的第169家文娱创业公司

近几年,随着电影票房市场的发展迅猛,在愈发增多且质量逐步走高的电影特效需求下,国内的后期特效公司发展迅猛。在这股浪潮下,究竟是在技术上更加精进,还是进行重特效的内容开发,是不少视效公司在现阶段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抉择。

而成立于1997年的每日视界,早在2007年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动画电影是每日视界的第一个突围方向。那一年,每日视界的原创动画《刺猬小子之天生我刺》,已经展开写剧本、找投资和形象设计等前期工作。虽然第一部赔了300万,但今年仍然启动第二部拍摄计划,另外一部全新的作品也已立项。

与此同时,这家公司不准备放弃自己的主营业务。作为一家已有20年历史的老牌视效公司,每日视界在创业伊始的业务,聚焦在广告和电视节目片头的CG特效制作。

事实上,在2010年国产电影进入全面爆发前,国产电影预算有限,特效应用很少,国内多数视效公司都靠广告和片头业务生存。等预算充足的大片到来时,特效行业从人员到技术都没有足够的储备,制片方只能寻求外国成熟团队合作。

帮助每日视界打开动画制作窗口的,是2007年同CBN共同合作制作的一部动画《Super Book》。据每日视界董事长黄健明介绍,这是公司进入动画领域的重要分水岭,正是通过这个业务,每日视界开始积累动画制作的技术资源,有了《刺猬小子之天生我刺》的创作雏形。

同步进行的还有公司的视效业务。凭借丰富的制作经验,每日视界参与了诸如《大兵小将》、《观音山》,在去年贺岁档收益不错的《铁道飞虎》,以及今年春节档上映的《乘风破浪》等影片的特效工作。虽然这些影片中大多数都是剧情片而非真正的重特效的影片,但依然在帮助剧情,保证场景完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从侧面表现了当下视效在电影工业中的不可或缺性。

凭借视效制作和广告等业务,在2013年8月,每日视界登陆新三板。而在2016年3月,因“技术团队和IP的研发能力”出众,获得Star VC的1500万投资,持有5%股份,这轮融资每日视界估值3亿。截止发稿,在新三板上每日视界市值为1.99亿。

原创动画,成败攸关

每日视界董事长黄健明

之所以选择原创动画这个新业务版块,黄健明认为,为好莱坞代工让每日视界积累了足够的动画制作能力。早在十几年前,每日视界就为好莱坞代工动画制作,还曾与CBN合作推出《Super Book》,并负责绝大部分的制作,帮助公司在当时的技术层面,达到国际水准。那是在2007年,国产动画电影还停留在“喜洋洋”、“猪猪侠”的时代,黄健明看到了其中的前景与机会,从那时起开始了《刺猬小子之天生我刺》的前期规划。

“从一开始,《刺猬小子》想讲的就是一个合家欢的故事。因为已经做了一阵好莱坞的代工,工业流程、产品标准我们都很清楚。不过,整个计划从2007年开始策划,期间不断地修改形象、修改剧本,都因为投资人并不看好,而无法再进行实质性的推进。包括我们在2010年推出的测试片,很多人叫好,却依然没有得到投资。”担任导演的黄健明,在这部动画还没诞生便遭遇了资本上的问题。

《刺猬小子之天生我刺》在画面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最终,北京文化·摩天轮的杜扬看上了这一项目,尤其是其工业制作水准,决定投资,而这已经到了2014年。

这部影片立刻变成当年整个公司最为重要的项目,投入了最核心的团队。

《刺猬小子之天生我刺》在2015年底完成第一版时,投资人、发行公司小范围看片后评价不错,甚至成为Star VC对其投资的一个关键所在——“任泉和一些电影圈朋友看了,对这个片子很有信心,看完后就决定投资了”。

不过,与影片在试映时收获的正面反馈相反,上映后并没有获得期望的口碑,同时排片仅占不到3%,最终仅收获800多万票房。这导致公司2016年财报上,预计亏损近300多万。

票房上的“失败”,并没有浇灭每日视界在动画电影上热情。《刺猬小子》第二部的剧本早已在第一部上映时完成。黄健明还是对第二部抱有期待:“虽然从市场上赔了,不过也算在专业角度上做出了一些成绩。第二部的剧本找了更专业的编剧加入,并邀请更多的人加入讨论提出意见,在故事大纲基础上进行修改,希望能够比前一步更加成熟。”

不能丢下的特效老本行

《铁道飞虎》里绝大部分特效镜头都是由每日视界完成

在开发自己的动画之外,视效一直是每日视界最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之一。黄健明一直没有为动画放弃特效业务。相比之下,他的好友、《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更为激进,早在四五年前就不做外包项目,赌上全部身家和整个十月文化公司,完成了《大圣归来》。黄健明表示,“在进行动画项目的同时,公司依然在接特效方面和广告方面的工作,这是为了保持公司的正常财务”。

在视效领域,最早令每日视界为人所知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预演时,用CG效果呈现出开幕式演出场景。这个项目从2005年开始,历经差不多一年半才完成。

电影特效是每日视界目前最为重要的视效项目。凭借与丁晟导演的长期合作,“彼此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每日视界参与了丁晟的多部影片,诸如《大兵小将》、《解救吾先生》和《铁道飞虎》等。

在黄健明看来,他与丁晟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最主要的原因是彼此能够找到相对适应的工作方式。“国外的特效总监讲究的是工业流程化,可能一个拍摄中的方案没准备好,就会直接现场叫停,十分严格。而国内相对更加宽松,在现场遇到相对紧急的情况时,能够牺牲一些现场拍摄的效果,事后再用更多的时间加特效将画面完成。”

而韩寒在春节档的新片《乘风破浪》也由每日视界承担了部分特效工作,这个项目采用业内相对成熟的“特效前置”流程,并配合韩寒的拍摄计划,派组驻扎上海片场30余天,每天处理当天刚拍好的镜头。

《乘风破浪》中冲入火灾的镜头便由每日视界制作

在这个行业中20年,尽管目前市场一片大好,但黄健明深知头上的天花板没有消失。

在他看来,今天的市场大多都由国内电影市场的繁荣带来。其实仅仅在几年之前,特效还是属于剧组拿来“省钱”的部分,“两、三年前,国内特效公司的地位要低很多,剧组拍摄超支时,就把最后特效的钱省下,完全不像现在主动要求特效前期介入,并且直接进驻片场直接在导演旁边进行辅助指导。”

正因如此,特效行业在当下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估值、投资水涨船高。“但做特效真的能得到很高的经济回报吗?利润率其实也就20%上下,据我所知大部分同行情况都是类似,”黄健明认为,“这个行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创意,风、水、火、烟这些元素,直接在软件里调整数值就行,毕竟现在国内特效公司水平差距不大,用的软件也大多相似。真正的核心价值,还是如何能用有限的预算做出的效果,放在最合适的地方,推动故事发展并打动观众内心。”

而且,资本的到来让这个“人才密集型”行业面临更大的压力。特效公司之间跳槽已属常态,就连核心员工集体跳槽创立同类型公司的事也曾有发生。更难的是,如何发掘潜力的新人进行补充。

就算放在现在,毕业生进入每日视界,也需要三个月的培训期 。正是看到这个原因,前几年每日视界曾尝试过开设内部的培训学校,不过很快就关停了。

“做制作和做教学的人,心态完全不一样。作为制作方,我们还是比较难找到好的教学方法。很多培训组织有自己的教学体系,学生技巧上也能过关,但创作性很低,同商业生产线很难对接。”黄健明对这一现象表示十分无奈。“可依然有不少公司要他们,因为现在影视剧特效需求大了,有的人就算粗制滥造也要接,做电视剧抠像那样的活儿。”

在不放弃特效业务同时,黄健明还是希望能开发更多新的理想的动画项目,“还有一部从《山海经》衍生出来的动画电影《再见怪兽》正在开发中,故事讲一个在昆仑山里的怪兽医院,有很多上古神兽,而它庇佑着整个世界。”

但黄健明也坦承,“我不会像田晓鹏那样,在动画上孤注一掷”,因为“公司那么多张嘴,还有两个投资人,我得将公司正常运转下去,才对得起他们。”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