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辆最小的汽车(一)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在1950-1960年代曾经风靡欧洲的一种微型汽车——“bubble car”。

在2006年以前,奥拓是不能开上长安街的,原因就不明说了。以至于2008年的春晚有个小品还调侃了这件事。其实在拥挤的城市中,微型汽车才是我们最佳的选择,因为它诸多优势:油耗低、停车方便、便于操控、更少的占用道路空间等。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在1950-1960年代曾经风靡欧洲的一种微型汽车——“bubble car”。

之所以叫“bubble car”,是因为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泡泡。当时欧洲对廉价的交通工具的需求很大,另外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也部分的导致了油价升高,使得“人高马大”的欧洲人也爱上了这种微型汽车。奥斯丁mini、菲亚特500、BMW Isetta都诞生在这一时期。但今天的主角不是这些头顶光环的大牌汽车制造商,而要从一位草根汽车设计师说起......

“bubble car”——BMW Isetta

Fritz Fend在二战中是一位德国空军技术主管,战后他开设了一家工作室,为残疾人制造简便的三轮车。这些三轮车最初是由人力驱动的。后来Fritz Fend为他的三轮车取了个名字叫做“Fend Flitzer”,并开始生产新的三轮车。新款三轮车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由发动机驱动并且他还改变了车轮的布置,前面安装两个轮子负责转向,后面装一个轮子负责驱动。早期Fend Flitzer车型更多的考虑是实用性。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这些早期的车型看起来都非常的粗糙。

在他的小作坊里,这种三轮总共卖了差不多250辆。尝到甜头后的Fritz Fend开始设计Fend 150,这是一种尺寸更大能够乘坐两个人的三轮车,因为他发现很多身体健康的人也会买他的三轮车作为代步工具。

Fend Flitzer 早期车型。他的造型设计可能只考虑到遮风挡雨这一点吧......

由于小作坊规模有限,没办法扩大生产,于是他找到了梅塞施密特股份公司。梅塞施密特股份公司是一家大名鼎鼎的飞机制造商,在二战中为德国空军生产了王牌战斗机, 例如Bf-109。由于在战争中助纣为虐,德国战败后,盟军禁止他继续生产飞机。因此曾经辉煌的梅塞施密特股份公司为了维持生计,也不得不接受了Fritz Fend生产三轮车的提案。

在对Fend 150的开发过程中诞生了Messerschmitt KR175车型,这款车长度仅为2.8米,重量(空载)为210kg。采用前后单排座椅布置,看似窄小的车身可以容纳两名成年人。KR175搭载的是一台173cc的风冷式单缸两冲程发动机以及一台没有同步器和倒挡的四速变速器,最高时速达到80km/h。

与梅塞施密特的合作也使得KR175的造型有了脱胎换骨,它看起来就像是一架小型的战斗机。往外突出的轮罩就像是折叠的机翼,驾驶舱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战斗机的座舱罩,采用的是全透明的设计。即便是冷酷的大叔坐在里面,也毫无违和感。KR175一共生产了两年,共售出15000辆,市场表现非常出色,而且操控性也备受人们称赞。

 

 

脱胎换骨外观设计

可以轻松坐进两名成年人

K175还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车门开启方式,被称为“canopy door”,进入车内要像坐进战斗机那样将车顶打开。这种设计后来被很多超级跑车借鉴,如1970年 Ferrari 512S Modulo概念车就采用了类似设计。

1955年,Messerschmitt KR200诞生了,外观与 KR175并无太大变化,依然保持着精致动感的造型设计。但后悬挂和发动机的安装位置进行了重新调整,三个车轮也都全部安装了液压减震器,提高乘坐的舒适性。虽然发动机只能发出最高7.4千瓦的功率,但因为出色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和较轻的车身重量,它的最高车速能达到惊人的90km/h!KR200在市场上也再一次获得成功,推出的第一年它的销量就达到了1,2000辆。

 

 

即便实在豪车面前,他也能抢尽风头

别以为这种“bubble car”只能作为代步工具,为了证明Messerschmitt KR200的耐用性,1955年一辆改装的KR200跑上了霍根海姆的赛道,开始了它24小时的赛道征程。这辆改装的KR200拥有重新调校的发动机,改进的变速器,一体化流线式车身,改装的减震器、弹簧、转向系统和刹车机构。在一圈又一圈的比赛当中,它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 ,最高时速达到了103km/h,再次证明了它出色的工程设计和可靠性。

打破多项纪录的Messerschmitt KR200

1956年,梅塞施密特公司再次获得了生产飞机的许可从而对生产“bubble car”逐渐失去了兴趣,干脆将生产工厂卖给Fritz Fend,让他继续生产KR200。

1957年,KR200 Kabrio诞生,这是一款有做布质车顶的车型。

随后KR201 Roadster推出市场,拥有可折叠的布质车顶和可移动的侧帘。敞篷的设计加上精致的造型,看起来就像是一件艺术品。

KR201 Roadster,一辆敞篷版三轮汽车

后来随着德国经济的增长,人们对这种微型汽车的需求减少。KR200的销量出现大幅下滑,Fritz Fend本人随之也离开了工厂。但“bubble car”的潮流并没有就此停歇,英国的“迷你”汽车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并成为了60年代英国流行文化的代表之一(在下一期中我会介绍这款车)。

很多人都说我们对汽车唯一的需求就是"大"。更大尺寸的车身可以给我们带来充裕的车内空间,但很多时候这样的空间我们压根就用不到。反而它会增加油耗,让操控变得笨重,泊车变得困难,甚至让交通变得更加拥挤。如果我们理性的去思考这个问题,就不难发现在拥挤的城市中选择一辆大尺寸的汽车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对于汽车制造商也是一样,你们到底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还是因为没有用心去设计而选择了随波逐流?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