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亮剑”非银支付监管 已清理239家无证机构

今年以来央行针对支付市场的监管政策频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第三方支付近年来一直是央行监管重点。在促发展和防风险并重的“平衡木”下,鼓励发展和“敢于亮剑”亦不矛盾。

3月10日上午,央行行长周小川携三位副行长出席两会新闻发布会。在谈及网络支付监管时表示:“既要鼓励发展,也要防范风险和健康发展。对于其中不健康的行为要不断去规范,当然也不是说从一开始就去束缚人家的手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看到出现的问题,必须去进行规范。”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支付产业关系到千家万户,是基础性的产业,今年发展很快。随着产业规模不断作大,创新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支付产业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看,广义的支付产业是包括了非银行支付机构和银行业,狭义的支付产业主要是指非银行。

非银支付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累积风险。就非银支付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范一飞分析称,第一是因为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有一些失衡,供大于求的情况比较严重,行业存在过多的竞争;第二,机构内部内控薄弱,风险管理放松等原因,对消费者的保护不够,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消费者的个人隐私,特别是关于支付的敏感信息遭到泄露,信息在网上公开买卖;第三,备付金被挪用的情况一度比较严重,有一些机构把客户的准付金拿来炒房、炒股票,甚至用于个人赌博,最后导致了损失。

今年以来,央行针对支付市场的监管政策频发。

今年1月,央行发布通知称,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最终将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据媒体报道,央行近期还发文规范了聚合支付。

范一飞表示:“强化基础建设,把我们领域的一些基本规矩建起来,这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非银行支付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生事物,一开始我们还是采取一些观察,包容发展,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得到一定规律了再进行规范,我们出台了管理办法,推行账户分类制度,对支付机构实现了分类评级,刚才记者提到了对备付金实施的存管,制度已经出台,第一次存管马上要进行。”

他强调,对于加强监管,一方面是清理无证经营的机构,到1月份为止全国清理出239家非法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部分已经移送公安部门处理。另一方面是对持证的支付机构加强监管,对违规行为敢于亮剑,进行处罚。

据了解,开年至今,央行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开出多张罚单,尤其最近,央行对易票联支付有限公司开出的罚单更是达到了百万级别。

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6年,支付机构年处理业务量从371笔增加到了1855亿笔,金额从18万亿元增加到了120万亿元,年复核增长率达到71%和90%。网络支付业务增长更快一些,去年支付机构业务量和金额同比还分别增长了102%和87.6%。

就金融科技的发展,周小川还表示,人民银行认为科技的发展可能会对未来的支付业造成一些巨大的改变,这个改变都是进步,因为带来了很多新的手段,人民银行也是高度鼓励。同时,央行也和各种业界共同合作,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

周小川特别强调,网络科技和数字货币的发展,也包括了区块链等这些新技术会对未来产生一些当前人们不容易完全想象到或者是预测到的一些影响。

此外,在提及普惠金融发展时,周小川还表示,全球普遍的共识认为,对社区和偏远地区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数字币种,利用移动设备。因此央行在这个方面和业界共同促进这个方向的发展,更主要的是业界,包括传统的银行业,特别是小型金融机构。从政府和央行的角度讲,就是给他们更多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更好发展。

“除了金融机构,我们也鼓励科技企业往这个方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基层金融服务不足的现象。”周小川说道。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