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中国或加快放开外商独资资管公司 50家机构在排队等候审批

未来这些外商独资资管公司将用中国的资金,绝大部分投资中国的标的,小部分投资海外标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期,在监管层制定监管规则,对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进行全面监管之时,中国也正在考虑放开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资管市场。

界面新闻记者独家获悉,目前,约有50家外资金融机构正在排队等侯相关审批,而掌握这一审批大权的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AMAC)。

“监管层考虑分批发放牌照,背景是中国资管市场不规范,到处是P2P跑路,而允许外资独资设立资管公司,也可以对当前市场起到净化作用。”一位外资大行高管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事实上,外商独资资管公司已有先例。2016年9月,摩根大通获准在上海自贸区设立摩根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的资产管理公司。但到目前为止,并未大幅放开。如上述50家全部进入,则影响较大。

上述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正在排队的外资机构中,既有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也有大型银行集团的资管业务部门(届时,只要单独设立一个资管公司即可)。

他表示,这类资管公司进入中国后的模式是,凭借海外资管的经验,用中国的资金,绝大部分投资中国的标的,小部分投资海外标的。而中国监管层也乐见这种对普通投资者有利,且规范的资产管理方式。

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正处于扩张期。波士顿咨询报告显示,从2012年至2015年,中国资管市场管理资本总规模从27万亿增至93万亿,同比增速55%,预计2020年可达174万亿元。

波士顿咨询报告认为,中国资管市场将有三大发展趋势。第一,从资金来源看,未来机构资金占比将进一步提高。第二,从资产类别看,未来五年,被动管理型和除非标固收外的另类投资产品整体上发展较快;而主动管理型中的股票类、跨境类产品也有较大潜力;“资产荒”现象可能常态化,倒逼资管机构积极转型。第三,从资管机构看,未来五年竞争态势有所改变,银行仍为中坚力量;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得益于直接融资加速,增速较快;而依赖通道业务的资管机构则亟待转型。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