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头”不一定致命 但T形区被击中就死定了

3牛的力只相当于3只苹果落地的力量,貌似没什么大不了,但这些力通过子弹制造的极狭窄通道释放,随着子弹减速,弹道会急剧爆炸性膨胀。

图片来源:The Loadout Room

提问:什么能在一个人甚至还没察觉到的情况下就把他干掉?

任何口径的子弹,只要打中人额前的这片区域,基本就能立刻置人于死地。

警察和军事安全部队都因这一区域独特的形状将其称为“T形区”。当他们中的单兵成员与取命而来的危险敌人遭遇时,这个区域是关键的瞄准目标,仅次于胸膛正中的部位。

T形区之所以被人看重,是因为它是人体最致命的要害,只要被击中,对手的身体就会在猛烈的动压下屈服。如果准确命中,来自对手的任何威胁都将以此被终结。

军人和执法警员如果能打中这个非常小的区域,基本可以立即杀死任何一位武装人员。

T形区域

在日常训练中,T形区并非首选瞄准目标的唯一原因是,在需要使用杀伤性火力的情况下,射中的难度太大,有时只要达到击毙对方的目的,而无需追求击杀的艺术与精细度。

狙击小队队长、美军下士凯文·德哈文在阿富汗库纳尔省。图片来源:美国陆军

一次简单的“爆头”或许还不足以彻底杀死敌人。视频游戏和电影中,只要对手被击中头部,毫无疑问此人就会死掉,但这种“神话传说”并不准确。

已经有不少案例显示,一些人被击中头部却并没有导致死亡。其中一些显示,“爆头”让他们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脑部损伤,但并非死亡。很多时候,目标甚至连脑部损伤都没有,只是因伤造成毁容。

甚至还有一些报告指出,一些人遭受到近距离致命角度的射击,但子弹发生了偏移,只是在头盖骨上弹了一下,留下一道擦伤。这些情况下,对手不仅可以存活,伤后痊愈的生活质量甚至也不会受太大影响。正因如此,大多数“爆头”并不一定意味着死亡,有的甚至也不能立刻消除对手的来袭攻击威胁。

然而,如果是命中T形区,后果就是确定的。

T区为何致命

T形区覆盖鼻子和眼睛后部。这些感官受伤本身并不致命,重要的是人的下脑就在这片区域的后面工作,是维持人活下去的“处理器”。下脑中的脑干负责人体器官的自动运转,如心脏、肺和中枢神经系统,也控制着大脑余下部分的工作。

失去脑干意味着人会立即失去意识,彻底死亡。

内部弹道

事实上,T形区的大小取决于子弹的口径。子弹的弹道效应对柔软目标的冲击具有累加效果,可确保被击中的人丧失下脑功能。

子弹不仅会穿过被击中的媒介。另一个由电影带来的传说是,子弹会在目标上钻出一个孔,随后在目标物内部制造一条与它等宽的弹道。但现实要比这更惨烈。

任何一个携带动能的物体,在运动时都会向其进入的媒介释放能量,以最常见的9毫米口径贝瑞塔92手枪为例(美军、警察都有配备,美国平民也容易买到),该手枪子弹重8克,能以每秒381米的速度射入目标,产生3牛大小的力。

目标带给子弹的阻力有多大,它承受的子弹冲击就有多大。3牛的力只相当于3只苹果落地的力量这么大,貌似没什么大不了,但这些力通过子弹制造的非常狭窄的通道释放,随着子弹减速,弹道会急剧爆炸性膨胀。

子弹打入弹道凝胶后留下的爆炸性扩张如图所示,这种凝胶能很好地模拟人体组织。专家们研究子弹留下的“空洞”,发现绝大多数损伤不直接来自于弹道,而来自人体组织对能量的被动吸收。

我们看不见子弹留下的细小弹道,它本身就不该存在。子弹进入时,细胞剧烈地彼此分离,在人脑中,各种神经元和辅助细胞之间的距离只有几纳米,它们瞬间被分开几英寸,而且再也无法复原到原先的位置。

如果这发生在人的脑干中,维持意识和器官功能的细胞瞬间被分离,受害者毫无疑问会立即死亡。

子弹穿过弹道凝胶

目标能否避开子弹?

现在我们知道,子弹只要打中T形区人就必死无疑。但我们是否确切知道,我们无法意识到自己被击中了、或是被瞄准打击了呢?

这就需要对比子弹的飞行速度和人的感知系统反应速度。贝瑞塔手枪的子弹速度约为381米每秒,一个感觉敏锐、受过特殊任务训练、意识到这种威胁是常事的人,拥有0.2秒左右的反应时间。

但通常的事发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有1.5秒左右。拿贝瑞塔手枪来说,这意味着子弹飞了570米。不过,从子弹的大小和速度来考虑,躲开枪子是不大可能的。

一个人甚至连子弹发射的声音都听不到,音速约为每秒343米,而子弹的射速是每秒381米,子弹本身就是超音速飞行,可见在我们听见开火之前,一切就都已经结束了。

为了进一步说明,以速度最慢的子弹(每秒飞行339.7504米)为例。这个速度只比1马赫慢了4米每秒,即比音速低0.01%,而我们还需要1.5秒的反应时间弄清楚这个声音是什么,在这期间子弹已经飞了300多米。而这种情况下,目标也不一定能逃往更安全的地方,毕竟子弹不会喊着你的名字呼啸而来。

综上所述,你应该明白,被任何子弹击中T形区的人都是必死无疑的,他们会死得无比之快和彻底,以至于被爆头前只能看到将要杀死他们的枪管。

(翻译:冷君晓)

来源:Quora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