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欲并购宝腾51%股份进军东南亚市场

对于宝腾来说,吉利很有可能是扭转局势的救星,其有过收购及运营沃尔沃的成功经验;对吉利而言,东盟市场的免税政策、莲花品牌的赛车技术等,也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如果此次能够并购成功,对于吉利而言则是一箭双雕。

去年年底坊间流传着吉利要收购莲花(Lotus Car)的消息,最终李书福亲自出面辟谣以及不久前莲花汽车落户福建金星彻底终止了这个留言。但此事绝非空穴来风,吉利可能看上的不仅仅是莲花汽车,而是把目光锁定在了莲花背后的宝腾。

本月12号香港《南华早报》消息称“吉利控股集团有望收购马来西亚最大的汽车生产商 51% 的股权”,并且在新一轮的收购风波中并不止有吉利的身影,雷诺日产联盟、标致雪铁龙集团以及铃木都收购意向。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吉利无疑是可能性最大的一家。

知情者称,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马来西亚宝腾汽车总部大厦里,来自吉利的工作人员进进出出,上下忙碌着,大家都在紧锣密鼓的追赶着并购的进度,不过吉利方面并未对界面新闻就并购一事给出肯定答复,51%的宝腾股权最终花落谁家,4月份前将会水落石出。

吉利为什么会看上宝腾?

众所周知,全资收购了沃尔沃之后,母公司吉利在人才技术储备、车型研发能力、综合产品力提升方面都有了巨大的突破,以博瑞、博越和帝豪GL为代表的3.0产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并且于去年还在柏林发布了立足全球的新品牌:Lynk&Co,这一切的成绩都与收购沃尔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已经颇具实力的吉利正酝酿着下一步的扩张计划,新兴崛起的东南亚市场无疑是块有待开发的沃土。如果此次吉利收购宝腾 51% 股权交易达成,吉利就将获得宝腾在马来西亚的生产线,如此一来,能够避开马来西亚高额的关税,其生产的汽车就可以免关税进入东盟这个拥有6.23亿消费者的庞大市场。

宝腾又为什么要出让股份?

究其原因无外乎连年的亏损,宝腾类似于中国的一汽,属于国家“长子”级的企业。马来西亚国家汽车发展计划在 1979 年由时任总理马哈蒂尔提出,1982 年获得内阁通过,1983 年宝腾汽车公司成立,马来西亚政府占宝腾42%的股份。随后在1985 年,马哈蒂尔启用沙阿兰工厂,公司生产的第一款型被命名为“宝腾 Saga”,这在当时是一款品质不错的车,更是马来西亚工业的象征,类似于红旗轿车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仅用1年的时间,宝腾汽车便占据了1.6L排量以下汽车市场64% 的份额,产品一度供不应求。

不过,马哈蒂尔宣布进军美国市场的错误策略成了宝腾命运的第一次转折点,让宝腾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到了1993 年,宝腾公司增加了国内市场份额,推出数款新车型进入欧洲市场,尤其是英国。与此同时,拥有日本丰田先进工程技术的第二汽车公司进入了马来西亚国内汽车市场,并终结了宝腾的垄断地位。宝腾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国内外竞争加剧。宝腾已经沦为“低质量”的代名词,外国经销商也纷纷抛弃宝腾。直到1996年宝腾从布加迪拥有者Romano Artioli手中买来了路特斯(Lotus Cars),进入高端赛车领域,自身品牌形象才得以进一步提升。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尽管没有对东南亚汽车市场造型毁灭性打击,但是宝腾已经不堪一击,连着5年宝腾汽车销量出现跳水,2012年完成了私有化改革。2015 年宝腾汽车的产量再次下滑 25%,政府批准了 12.5 亿林吉特(约合 2.84 亿美元)的软贷款,但有一个附加条件:找到一个外国合作伙伴,这大概也是后续各种收购传言的根源。

对于宝腾来说,吉利很有可能是扭转局势的救星,其有过收购及运营沃尔沃的成功经验;对吉利而言,东盟市场的免税政策、莲花品牌的赛车技术等,也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如果此次能够并购成功,对于吉利而言则是一箭双雕。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