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世上多少怨恨,是因为无法与自己的过往和解

表面上看似再平凡不过的生活,实际上却藏着这么多的黑暗与磨难。

一、不可能的朝圣之旅

《一个人的朝圣》是一部看上去鸡汤但确实能暖心的作品。这种书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信仰、传奇这类描述,但一部优秀的作品不应当只用这些很大很缥缈的词去形容。作为一部获奖小说,它一定有更多东西等待人们发掘。

书的英文名《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直译过来应该叫做《哈罗德 弗莱不可能的朝圣之旅》。为什么是一场不可能的朝圣之旅?

主角哈罗德,一位60多岁的老人,要徒步600多英里,从英国南部前往北部小镇贝里克。他没有经过任何训练,从不运动,没带任何装备,他的身体,他的腿脚也无法支撑他走那么远的路,他甚至连手机都没有带,就这样上路了。

更加不可能的是,要徒步那么远,是因为他得知一位多年没见面的老朋友奎妮身患癌症,他想去见那位老朋友。并且他觉得,他要走过去,只要他还在路上,还在继续走着,奎妮就不会死,而他如果能坚持走完,或许就能够挽救奎妮的生命。

确实是一场不可能的朝圣之旅。故事的结局也是在预料之中,哈罗德历经艰辛最终走到了贝里克,也见到了奎妮,但面对末期癌症谁都无能为力,这样一场朝圣之旅并没有挽救奎妮的生命。

就是这样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甚至我们的主人公都不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他非常普通,普通到在大多数精彩故事中都可以被忽略掉的这样一个人。

他一辈子都在酿酒厂工作,干了四十年,木讷寡言,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从不希望被人关注。退休的时候正如他希望的那样,连一场欢送会都没有,真的是不折不扣的平凡人。

故事的主要矛盾和冲突,不是人与人之间,也不是人与环境之间,而是人与自己的矛盾。

这正是作者的经验和功力所在。能通过这样一个平淡的故事,穿针引线般地带我们进入一场旅程。哪怕早就知道故事的结局,作者依然能用细腻、真实的描述,辗转、迂回的叙事和回忆,让读者层层地靠近哈罗德,靠近自己的内心。

二、用回忆丈量的路程

哈罗德的故事,既是一场在脚下的旅程,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回忆。有过徒步经验的人能有体会,当你走出沉闷的生活,真真切切用双腿走路的时候,眼前延绵不绝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的事物。

旅途与回忆交织,随着脚下的路延伸出去,哈罗德生命中无数的微小瞬间也一点点呈现了出来。

那些他抗拒的、迷惑的、愧疚的回忆,不光是哈罗德的痛苦过往,也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伤疤。表面上看似再平凡不过的生活,实际上却藏着这么多的黑暗与磨难。

这些磨难表现在他的婚姻上。哈罗德和他的妻子,过去那么多年他们彼此心照不宣地淡漠了沟通,只要看对方一眼,就会被打回到痛苦的过去。他们都自觉地和对方停留在最表面的交流,三言两语最安全,因为言语之下是深不可测、永不可能逾越的鸿沟。

这个鸿沟是什么?不是他们感情的淡漠,也不是婚姻的名存实亡,这本书不是这样一个故事。而是他们的儿子戴维。

书的前半段多次描述过他的妻子与儿子戴维之间的对话。可是到了结尾,我们才发现,他们的儿子戴维早已不在人世。戴维患有抑郁症,二十多年前就在自家花园里自杀了。

儿子死后妻子莫琳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就当儿子还在身边一样,和他说话,整理他的房间。

而这一切哈罗德也知道并且接受着,虽然他不会跟幻想的儿子去说话,但是在旅途的公共电话亭和妻子通话的时候,他会问,我要徒步去贝里克这件事,你跟戴维说过了吗?他是怎么说的呢?

戴维的死,就是哈罗德夫妻之间那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就像一把水果刀把他们生生切成了两半,分别丢到了黑暗之中。

哈罗德一生最失败的,就是他和戴维的父子关系,他不是不爱儿子,而是他不知道怎么去爱。妻子莫琳怨恨着哈罗德,而哈罗德也怨恨着自己。

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就是这样一个被各种回忆和过往缠身的老人,在徒步的路上,他解放了自己过去二十年来努力回避的记忆,任由这些回忆在他脑子里游荡、跳跃。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回忆。

三、一个人的旅程

在旅途中向我们呈现的,不光有关于妻子莫琳和儿子戴维的回忆。还有哈罗德那位躺在几百英里外的老朋友奎妮。

几十年没有联系了,为什么当得知奎妮身患癌症的时候,哈罗德要以这样的一个方式去见面。

起初收到奎妮的来信,他本想回一封信寄给奎妮,他揣着信,走到一个邮筒边,想着奎妮即将离开世界,他没办法把这封信投进去。他跟自己说,既然天气这么好,不如就多走一走,到下一个邮筒。

可是第二个邮筒比他想象得更早出现在面前。那不如就走到邮局吧。就这样错过一个接一个的邮筒,他一直走到太阳落山,在马路对面又一个邮筒出现了。

可是他却径直走进了邮筒边的电话亭,拨给了几百英里外奎妮所在的疗养院。他始终感觉一封信太不够了,他一定要做些什么。

他跟接电话的人说:请告诉奎妮,哈罗德 弗莱正在来看她的路上。我会走过去,而她一定要好好活着,因为我会来救她。只要我一天还在走,她一天就要活着。请告诉她这次,我不会让她失望。

为什么他说这一次不会让奎妮失望?

仍然跟随哈罗德的回忆,回到20多年前。奎妮是哈罗德在酿酒厂的同事,他们有一个专横跋扈的老板,老板的桌子上有一个他及其珍爱的装饰品。在儿子死后,哈罗德有一次为了排解他的悔恨,故意摔碎了老板桌子上的装饰品。

老板发现后是奎妮站出来替哈罗德承担了责任,并最终离开了酿酒厂,这一别就是20年。所以哈罗德说,这次不会让她失望,因为20年前,由于他怯懦的性格,他没敢站出来。

至于奎妮为什么要替哈罗德承担责任,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在这本书的姊妹篇《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中,作者再一次以奎妮的视角将故事娓娓道来。

就这样,带着对奎妮的愧疚,对儿子戴维的悔恨,带着他20多年不敢面对的回忆,哈罗德踏上了他一个人的朝圣之旅。

这一路哈罗德遇到过许多人,听过了许多故事,也与许多人分享他的故事,并且人们都相信他。人们都用心说服了自己的理性,去期待哈罗德能实现一种比现实更大、更疯狂,也更美好的可能性。

甚至到了旅途的后半程,有许多人被他的事迹感动,加入了他的朝圣之旅。可这些人不知道哈罗德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都凭空猜测,以为是个爱情故事,或是要塑造一个奇迹,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对的。

人们都相信他,但却没有人一个真正认识他。他离开了人群,最终依然孤身一人继续上路。到最后连路上陪着他的一只狗都离他而去。那些所谓的信仰、感动、奇迹,都属于一群陌生人,与哈罗德无关。

这条朝圣之路,自始至终都是他一个人的,也只有他一个人。

四、与过往和解

读一本书或者踏上一段旅程,不同境遇、不同生活经历的人总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所以有的时候吾之鸡汤,彼之砒霜。

《一个人的朝圣》自然也是这样,朝圣之路可以是一个隐喻,他没有拯救奎妮,也更无法挽救死去的儿子。哈罗德自己也感叹“他走也好,颤抖也好,在家也好,根本不会造成任何改变。”当然了,一段旅程能改变什么呢?

不过最终当所有回忆将他吞噬的时候,他又像孩子一样在妻子怀里痛哭,这一次他不想再失去那些回忆了,因为这些悔恨,他和妻子都丢掉了20年时光。哈罗德还是与自己的过往和解了,救赎了自己。

与自己的过往和解的,哈罗德做到了,妻子莫琳也做到了。这一路哈罗德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们能不能像他一样将过去的悔恨放手,就留给大家跟随他的旅程在书中慢慢发掘。

当初唯一的儿子溺水的时候他还要解鞋带。解鞋带,是因为他害怕用光所有借口以后,他最终还是没法成功把孩子救回来。更重要的是,他们全都知道这一点:哈罗德,妻子莫琳,那个巡逻员,甚至儿子戴维自己。

Simple Read,就到这里。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