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租赁外资洋品牌经营,就是家电业的“假洋鬼子”

到底什么是“家电业的假洋鬼子”?

文|智家电 乔华

品牌对外的授权租赁经营,这一行为合法合理,无可非厚。但是,用户介意的是,明明所有产品都是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生产、制造的,最终却租赁一个外资企业的洋品牌,对外以“洋品牌”的名义销售,不只是价格贵了不少,而且还以外资企业洋品牌的名义在营销和推广,甚至还有不少“名不符实”,让人误以为这就是外资企业的洋货,却不知道是地道的国货。这不是“假洋鬼子”,难道还是“真洋货”?

到底什么是“家电业的假洋鬼子”?不同立场的人、不同利益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但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他们的主观认识只会认为,如果只是租赁了一个洋品牌,而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都是中国企业、中国团队在本土完成的,只有品牌的表皮而没有产品、技术和文化的内核,反而以洋品牌的标签卖高价、多赚钱,这不就是“假洋鬼子”吗?难道这也能被美化成“真洋货”?

外资企业将品牌授权给中国商人经营,这一商业行为本身是合情合理合法,无可厚非,也没有人质疑这一商业行为不合法,更不会因为一些媒体的关注和质疑其是“假洋鬼子”而消失不存在,否则这个行业就太脆弱了。而一些中国商人之所以愿意花费不少钱来租赁这些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经营,也正是看到很多中国消费者过去对于洋品牌的青睐,以及很多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并不知道这些所谓的洋品牌,其实是地地道道中国人“研发、设计、生产”的国货。

社会、舆论、媒体对于这种“中国商人租赁洋品牌”自主经营行为的关注,不会冲击反而会督促这些中国商人在中国市场的经营行为,避免对家电产品的“以次充好”和“偷工减料”。因为,最终这些中国商人们正是利用这一信息的不对称、用户的不专业,从而将十足的国货包装成各国的洋货对外销售,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商业上的投机”走捷径。

为什么在中国家电产业现在的产品研发、制造实力早就不比外资企业的家电产品差,却还要租赁洋品牌来贴牌经营?原因很简单,一是很多企业打造一个品牌需要时间,更需要持续的投入,很多人没有耐心只能选择投机;二是不少中国消费者过去一直相信“外国的月亮就是圆”这种消费心理,对于洋品牌有天然的好感和认知;三是因为这些洋品牌所有权的企业,或是早就不再从事家电业务的投入、经营与发展,或是停止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自主经营,完全做起了“品牌租赁”经营的生意。说白了就是想拿品牌当产品销售赚钱。

当前,不只是飞利浦的空调、热水器、净水机、电视机等品类,是中国商人租用“飞利浦”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经营,包括伊莱克斯的空调、冰箱,以及惠而浦的空调,还有THOMSON汤姆逊的全系白色家电、厨电,均属于租赁“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经营,负责产品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可以说,这就是以“外资洋品牌”之名,“利用普通消费者的信息差”卖出洋品牌的高价格。

正所谓,“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不管一些人怎么狡辩,一些中国商人怎么运营,在信息越来越透明的时代,面对越来越理性的中国消费者,这种租赁“洋品牌”经营的行为会一直存在,却很难成为中国家电市场的主流和趋势。一方面,中国家电产业已经是全球家电的制造、创新和潮流中心,卡萨帝、方太、COLMO等一大批本土高端品牌正在强势引领或突破;另一方面,随着年轻一代主流消费群体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长,他们不再盲目崇拜和认同,而是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国货精品。再者,面对成熟的家电市场,消费者认知认同的品牌数量会很有限,随着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留给外资家电品牌比如说西门子、松下、三星等的空间越来越有限,而那些从事品牌租赁经营的商人们可以发展的空间就更小了。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