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霍夫曼:数据驱动的“知识图谱”将改变企业未来

正如一个社交图谱(social graph)表示了线上社交网络关系的互连,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则代表着公司内所有的数据和信息互连。

近日,LinkedIn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在《麻省理工斯隆管理评论》发表了一篇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文章。除了介绍了一些人工智能在我们熟知的领域的应用之外,他还强调了人工智能将在企业管理上发挥巨大作用。他预测,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人工智能将颠覆传统企业管理方式,特别是对于“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的应用,将会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标准。

正如一个社交图谱(social graph)表示了线上社交网络关系的互连,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则代表着公司内所有的数据和信息互连。这样的专业人工智能将会贯穿整个组织,无处不在。除了能够处理海量文件、电子邮件和数据,提供史无前例的信息访问功能,人工智还能帮助我们分配工作,追踪任务,展现成果,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大公司而言,人工智能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愿景,而应该成为一种必备武器。Google和微软已经毋庸赘言,单说在人工智能上起步最晚的Facebook在这方面的努力就可见一斑;而卖给微软后没有资本压力的LinkedIn,也将会更加专注地投入技术研发,集中精力研究那些能改变未来的“下一件大事”。

人工智能将帮助企业提高效率

霍夫曼预见,人工智能能够处理会议中所做的各种决策和工作任务,然后把这些信息整合到公司知识图谱中;人工智能技术能将领导决策和具体工作任务匹配好,也知道完成一个项目需要哪几个步骤。霍夫曼认为,人工智能还可以评估出某个具体工作任务会对整个项目产生哪些潜在影响。他设想了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分析公司员工在进行内部沟通时所表达出来的情绪,知道哪些问题被讨论的最多,哪些问题被分析的最透彻,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员工心态是否良好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对领导层制定决策有帮助。 

以数据驱动工作绩效管理,将更加客观

霍夫曼透露了一个德勤的研究结果,只有8%的企业员工认为他们的工作绩效评价与自己的付出是成正比的。这种不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以数据驱动为主的客观绩效管理。有些工作岗位由于具有更具体的量化指标,如产品销售量、新客户获取量等,其绩效就相对容易评估;但有些工作的绩效评估则相对主观,相左的看法、办公室政治、甚至一些下意识的偏见都会影响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价。霍夫曼表示,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会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能捕捉更多细节,允许管理者有效识别驱动商业结果的真正贡献者。举个例子,假如你在某个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创意想法,而这个想法对公司发展产生了巨大价值,此时,人工智能会对你做出客观评价,而不仅仅是通过一些所谓“硬性指标”来衡量你的贡献。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知识图谱能减少猜测和直觉的影响,但人类在工作中的某些技能、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判断在未来依然非常重要,因此,人事经理仍然必不可少,后者将利用数据更好地行使知情判断权,从而更有效地分配人力资本。

人工智能将增加人才的流动性

随着我们在分配人力资本方面的改善,组织应该从内部和外部进行更好准备,以应对增加的人才流动性。但员工不是即插即用的设备,他们需要时间才能进入一个新的工作角色里。霍夫曼表示,知识图谱将有效解决员工的入职和定位问题。比如“我该如何在新办公室里工作?会议一般会讨论些什么?”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实则繁琐,同时需要耗费大量知识,假如企业有一个人工智能数字知识库,那么新员工入职培训上便能节约大量时间。 新员工能通过挖掘知识图谱获得相关解答,包括隐性知识,不仅能了解到的他的工作描述,还有工作的关键节点。霍夫曼认为,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加客观地去判断员工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更加合理地给员工安排工作。

LinkedIn卖给微软后会专注研究“下一件大事”

之前,在美国爱达荷州太阳谷A举行的Allen&Co大会上,霍夫曼曾表示,科技公司要想保持与谷歌、Facebook甚至微等科技巨头的长期竞争力,需要不断研究“下一件大事”和“5年后的未来”。LinkedIn被微软收购后将减少其资本市场的压力,从而能全身心投入到技术研发,集中精力研究那些能改变未来5年到10年的事情。

作为一个在全球拥有超过4亿用户的职场社交网站,LinkedIn拥有数以亿计的求职,教育,跳槽等信息,LinkedIn已经设立Economic Graph Challenge团队,他们能够通过这些海量数据来勾勒出经济大趋势;并且,霍夫曼曾在最近的员工内部会议上表示,与微软强强联手后,将更好地帮助LinkedIn做出全球首张“经济图谱”,把LinkedIn与微软企业服务软件Office 365和Dynamics相结合,加速企业业务模式、个人及企业级用户等多方面交互和协同,用数据勾勒市场,从而把握住机遇实现双赢。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