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公务员报考人数创新高,为何公考培训却业绩爆雷?

“协议班”、“培训贷”,成人培训、职业培训存经营模式风险。

图虫来源:图虫

文 |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双减政策出台后,K12教育机构的寒冬迅速到来,教育企业集体重挫,叠加房地产和互联网产业受监管加强的影响,择业“求稳”成为大势,2021年公务员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令人意外的是,这样的需求也没能挽救国内公务员教育第一股——“中公教育”过去大半年的绵绵跌势,更令人费解的是,中公教育的第三季度业绩净亏8.91亿元,让投资者大跌眼镜。

据媒体报道,该股2021年内跌幅达75.04%,位居A股年内跌幅榜前列。尽管业绩爆雷,36份券商研报却无一“看空”。2021年以来,30份评级“买入”、6份评级“增持”。

为何一边是对公务员培训市场的看好,一边却是公务员教育第一股的亏损?

当前成人培训、职业培训存在哪些问题?这对准备转型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意味着什么?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就会发现券商研报可能过于乐观,相对K12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成人培训、职业培训的政策颇为友好,但成人培训、职业培训的经营模式存在一定风险。如果不调整经营模式,就不仅是短期的业绩爆雷了,机构都可能陷入困境。

受监管政策的影响,不少准备转型的学科类培训机构都酝酿转到成人培训、职业培训领域,但这类培训也并不好做。

除了已有不少经营者外,培训机构为获客、扩大规模推出的“协议班”、培训贷经营模式,也饱受质疑,影响到机构的稳健发展。

“协议班”即“保过班”,基本操作就是给学员做出承诺,没有考上退费。这一经营模式可以吸引学员报考,却存在诸多隐患。一时的营收业绩很好看,却可能产生大量的退费造成亏损,同时会引发退费纠纷。据媒体报道,对于“协议班”、“保过班”,学员投诉最多的就是退费难,机构以各种理由拖延退费。

“协议班”、“保过班”经营,还涉嫌违反《广告法》,该法规定,“不得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保证性承诺。”更重要的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已经成为很多机构的基本方式——你不承诺,别人承诺,学员就不选你。一些机构也不愿意采取这种方式,但不得不选择。

表面看,“协议班”会促进机构提高质量,提高通过率。却和机构扩大经营规模的追求矛盾,因为每次招考录取的人数是固定的,机构招的学员越多,退费的概率就越大,为获得更高的利润,机构就必须提高培训费(以高的培训收费应对退费),可一旦提高培训费,学员就可能选择其他机构,机构也就陷入两难。

在这种情况下,培训贷模式也就“应运而生”,而培训贷的风险更大。近年来,有不少爆雷的培训机构卷入培训贷纠纷,机构已经倒闭,学员不能上课,却还需要继续还贷。

虽然面向成人的培训机构爆雷后产生的影响,比K12学科类培训机构爆雷的影响要小一些,但是,由于涉及到众多消费者的利益,也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成人培训、职业培训,和K12学科培训都属于预付款经营模式,要防患机构因经营不善、破产关门而出现的退费纠纷,就需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包括实施备案审查制,以及进行资金监管。

从根本上说,资本化运作、上市融资,与培训机构本身的教育培训属性,是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的。这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机构身上体现最明显,义务教育强调公益,而资本化运作,强调营利。因此,“双减”政策已经明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必须登记为非营利性,严禁进行资本化运作。

成人培训和职业培训,虽然不强调公益性,纯属于受教育者的市场化、差异化选择。但是,这类培训通常与招考、考证、考级挂钩,机构过度逐利,必然会刺激考公、考编等的竞争,而培训支出说到底也是家庭的教育支出,过高的支出会挤占家庭的其他开支。对此,机构应该有合理的经营定位,如果为逐利采取刺激焦虑,恶性竞争的经营方式,是很难获得稳健的发展的,还会面临监管部门更严的监管政策。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