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来袭,检测手段要调整吗?

原有的核酸检测手段仍然有效,但对奥密克戎的研究仍然处于早期阶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原祎鸣

编辑 | 谢欣

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Omicron,Ω)B.1.1.529流行率攀升的速度引发了公众对核酸检测的准确性、防疫措施以及相关疫苗、药物是否有效的关注。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卢洪洲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奥密克戎的刺突蛋白上有32个突变,比德尔塔毒株多一倍,并且包括多个可能会增强毒株的传染性、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的突变。世界卫生组织在11月28日发布的“已知信息汇总摘要”中指出,奥密克戎毒株有几处突变,可能对其传播能力和致病程度产生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奥密克戎毒株是否比其他变异株更具传染性,以及是否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杨帆补充说到,目前得到的信息是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更强,但其是否会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毒力如何,尚待观察。“对奥密克戎的研究仍然处于早期,更多来自理论推导,需要流行病学和临床数据来验证。”杨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而针对奥密克戎这一新型变异病毒,快速精准的检测依然是防控的第一道关,但奥密克戎存在大量的变异位点,原有的核酸检测手段是否还有效呢?

此外,多位专家和核酸检测相关公司都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原有的核酸检测手段仍然有效。“现在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是以PCR方法检测新冠病毒的特异性、保守序列,应该未受突变影响。”杨帆解释说到。

国内头部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金域医学和华大基因方面也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经比对试验,原有RT-PCR技术检测在检测奥密克戎时,没有出现漏检和脱靶的情况。

具体来讲,金域医学方面介绍到,RT-PCR技术检测的原理是根据待检测病毒的已知保守基因的核酸序列设计高度特异性引物以扩增该部分,同时另外设计可以结合扩增区段内部区域的Taq-man探针。

探针会在Taq酶外切酶作用下发生水解进而产生荧光信号,根据荧光信号与扩增循环数之间的关系可得到实时扩增曲线,对检测曲线进行分析来判断是否受检对象已感染新冠病毒。

目前各家的检测试剂盒基本都是基于新冠病毒高度保守的基因区段设计的特异性引物,避开了高频突变区域,因此核酸检测中引物的普适性、容错性、及多重引物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因为病毒突变而带来的漏检可能性。

复星诊断方面则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表示,奥密克戎在N基因的变异点较多,采用双靶标(ORF1ab与N基因)试剂检测,如果变异位点在检测试剂所选择的基因比对区域里面,那么N基因可能会出现阴性,检测结果将会更多出现单阳性。如果出现单个靶标阳性的检测结果,则需要重新采样,重新检测,可能会因此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有不能及时阻断传播的风险。

因此,复星诊断推出了三靶标检测(同时检测ORF1ab、N和E基因),各靶标结果相互验证,对低病毒载量样本及发生点突变的病毒株,不易发生漏检。

面对眼下奥密克戎流行率升高但相关研究尚处于早期、国外防控措施升级、国内新冠疫情零星反弹的局面,中国是否有必要上升防控等级?

11月26日,《环球时报》援引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研究所教授杨占秋表示,国内现有的入境集中隔离、关键岗位定期核酸等公共卫生措施依然有效,民众不需要过度担心。 

卢洪洲则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现阶段中国需要继续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方面要尽量降低输入的风险;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监测,防止本地传播。同时,也需要加紧开发出长效有效雾化吸入式疫苗是,长效可以刺激呼吸道细胞免疫的通用多价疫苗,使得人体第一道防线有精兵强将守卫,即可防止病毒传染。“动态清零策略要坚持到有效疫苗建立起真正群体免疫屏蔽后才能改变。”卢洪洲表示。

“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需要做的和此前并无大异,仍然需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积极接种疫苗、佩戴口罩、保持手部卫生、保持身体距离、改善室内空间通风、避免拥挤的空间等。”卢洪洲表示。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