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盈利不稳定、关联交易过多,三一重能的发展后劲还足吗?

抢装红利退潮、错失海上风电“蛋糕”,该公司面临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席菁华

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一重能)在一风电项目中的最新报价,再度引发行业关注。

据“风电之声”等自媒体报道,在日前国投甘肃酒泉北大桥第七风电场B区200兆瓦风电场的投标中,三一重能拿出2360元/千瓦的含塔筒最低报价,折合风电主机价格约为1910元/千瓦,历史性首次跌破2000元/千瓦大关。

后据界面新闻获悉,这一价格应该为包含塔筒的价格,主机价格约为2255元/千瓦,并非此投标项目的最低价格。

界面新闻就此事联系三一重能,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应。

自去年陆上风电抢装潮开启以来,三一重能成为当年发力最凶猛的整机商,被视为业内进击者。抢装潮末期,三一重能又采用低价拿单战略,借此壮大销售业务板块,攻占市场份额。

去年,三一重能的整机排位首度挤进国内前十行列。在此前,其在风电整机领域的存在感并不高。

但随着抢装潮结束,风电行业进入竞争加剧的后平价时代,此前狼性开拓市场的三一重能却有所收缩。

与此同时,同是第二梯队的中车风电、运达股份(300772.SZ)发力渐猛,今年以来中标大量订单。

据界面新闻获悉,6月17日,2021全国风力发电机组选型技术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车株洲所斩获订单303.23万千瓦,运达股份299.71万千瓦,位居前两位。

远景能源、明阳智能(601615.SH)、金风科技(002202.SZ)位居第三至五位,中标量分别为259.15万千瓦、249.07万千瓦和186.15万千瓦。三一重能中标134.8万千瓦,位居第六位。

三一重能还有希望攻入第一梯队吗?

低价逆袭

风电市场抢装潮后价格战的第一枪,由三一重能打响,成为新一轮价格战的“导火索”。

2020年12月15日,在华能集团北方上都600兆瓦风电项目的投标中,三一重能5兆瓦机组及其附属设备报出了3101元/千瓦的价格。剔除塔筒成本后,单机单价仅为2600元/千瓦左右。这一价格跌回此轮抢装潮前低位。

三一重能成立于2008年4月,前身为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由三一集团出资2亿元设立,主营风电机组研发、制造与销售,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以及光伏电站运营管理业务。

三一集团是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创建于1989年,旗下拥有两大上市公司三一重工(600031.SH)和三一国际(00631.HK)。

相比于三一重工在工程机械行业的老大地位,三一重能在风电行业里的存在感要微弱许多,曾一度徘徊在风电整机制造领域的第三梯队。

2017-2019年,三一重能的风电市场份额分别为2.1%、1.2%、2.6%,分别位列第11、14、10位。

2020年为陆上风电抢装的最后一年,开发商为锁定高额补贴电价,风电机组订单需求剧增,但头部整机厂家产能供货量有限,甚至出现毁单情况,风电整机“一机难求”。

三一重能抓住了机会。有富余产能的三一重能开启“抢装潮”追逐赛,借机吸纳大量订单,在短期内实现了业绩腾飞。

得益于工程机械背景,吊车资源丰富,拥有自己的叶片和发电机厂,以及近年来加大风电项目开发力度,三一重能在抢装中实现了更快地生产交付,并能够压低成本,虽然低价中标仍可以保证盈利。

据风电行业自媒体“风电顺风耳”报道,在先抢风机原材料巴沙木、后抢风机、再抢吊车的紧迫局面下,2020年三一重能产能利用率180.8%,实现了全部订单如期交付。

2020年,三一重能的整机排位迅速攀升,实现吊装容量3.72 GW,同比增长4.3倍,排名跃升至第七名,向第一梯队发起进攻

三一重能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去年央企共招标233个风电项目,累计容量达2331.54万千瓦,三一重能风机总中标规模为168.75万千瓦,总排名第五,其中陆上风电市场排名第四,市场占有率10.5%。

三一重能预计,2021年其陆上风电市场占有率排名将进一步提升。

此轮发力,主要源于三一重能正在冲刺科创板上市。3月29日,上交所已受理其上市申请,并于4月23日更新状态为“已问询”。

三一重能上市拟发行3295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拟募资30.32亿元。

其中,11.74亿元用于新产品与新技术开发项目,3.87亿元用于新建大兆瓦风机整机生产线项目,其余用于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风机后市场工艺技术研发项目,张家口风电产业园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错失海上良机

三一重能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要成为风电行业的三一重工。

这一目标早在2014年立下。当年年底,三一集团做出“倾集团之力支持风电事业发展”的决策。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认为,在能源和能源装备领域完全有可能再造一个三一重工。

2016年年初,三一集团召开董事会扩大会议,提出了企业转型发展战略,将转型锁定在装备制造、新能源、金融投资三大产业,以及工业互联网和地产两大平台。三一重能即为承载三一集团“新能源”发展方向的核心公司。

在狂飙突进的市场开拓后,三一重能向这一目标跨越了一大步。

但三一重能去年的“逆袭”主要是吃了抢装潮的红利,随着2020年陆上抢装结束,三一重能要想挺进第一梯队,难度不小。

一位不愿具名的风电整机企业市场部高管告诉界面新闻,三一重能的主战场以三北地区为主,至今缺席海上风电布局。今年是海上风电抢装的最后一年,三一重能将缺失海上风电的装机贡献量。

在陆上风电领域,青海、新疆塔城地区、河南、河北以及东北地区,是三一重能的重点布局发力点,主要客户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和中国华能集团。

2009年,三一重能着手布局东北风电市场。当年,三一通榆风电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2010年建成投产。

2018年10月,三一重能与吉林通榆县签订100万千瓦风资源开发合作协议,规划打造三一重能首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投资总额85亿元,项目拟分三期建成,“十四五”期间投产运营。

三一重能也计划投入海上风机的研发。该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称,拟新增研发海上新型风机及90米以上叶片技术,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大兆瓦产品序列,丰富产品种类。

但相对于同行,它对海上风电的进军显然已晚。

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306万千瓦,累计装机939万千瓦。因明年起新增投产海上风电项目不再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平价预期下,预计今年海上风电迎来投产潮,装机量将大幅增长。

上海电气(601727.SH)、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远景能源为海上风电龙头整机商。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数据,2020年上海电气新增海上风电装机规模126万千瓦,稳居老大位置。远景能源、明阳智能新增海上风电装机均为88万千瓦,金风科技海上风电新增装机31万千瓦。

关联交易过多

错失海上风电“蛋糕”的三一重能,还将面临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国内排名前十的风电整机企业新增装机市场份额由2013年77.8%提高到2019年的92.1%,整体呈现市场集中度提高趋势,行业竞争加剧。

今年5月以来,风电整机商打响新一轮价格战,风电整机价格屡创新低,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等也卷入低价竞争,三一重能和更具实力的头部整机商直面比拼。

三一重能表示,竞争加剧将导致销售价格下行,使得公司面临毛利率下滑的风险。如果未来公司不能持续强化技术实力、优化产品服务质量,则将面临市场占有率下滑的风险。

上述风电整机企业市场部高管对界面新闻表示,三一重能的质量水平处于行业中游位置,供应链配置相对小众。

近年来,三一重能的盈利能力并不稳定。

财务数据显示,2017-2019年,三一重能分别实现营收15.64亿元、10.35亿元、14.8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49亿元、-3.38亿元、1.26亿元。

2020年1月-9月,得益于抢装潮带来的大量订单,该公司实现营收50.36亿元;净利润为6.79亿元,是2019年全年净利的5倍多。

同期,金风科技实现营收176.06亿元,归母净利润7.94亿元;明阳智能实现营收151.26亿元,归母净利润9.33亿元;运达股份实现营收34.11亿元,归母净利润0.37亿元。

界面新闻从业内人士处获悉,2019年三一重能的利润率在整机商中排名前三,2020年利润率也很高。

该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随着风电行业补贴政策的退出,其存在上市当年利润下滑的风险、发行当年业绩下滑50%的风险,以及发行当年亏损的风险。

相比同行业,三一重能资产负债率水平过高。

去年1-9月,三一重能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16.88%、123.99%、113.76%和86.4%。

同期,同行业公司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78.28%、79.05%、79.4%和79.25%。

此外,三一重能还面临关联交易过多的嫌疑。

该公司拥有64家控股子公司、1家分公司、3家参股公司。其中,除了少数几家主营叶片生产、电机生产子公司外,其余基本都为主营风力发电企业。

招股书显示,2017-2020年9月,三一重能与关联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金额分别占营业成本的15.66%、33.53%、46.65%和20.45%。

三一重能解释称,这主要因为自三一重能联营企业德力佳传动科技采购了齿轮箱、自索特传动设备有限公司采购轴承、自浙江三一铸造有限公司和三一装备有限公司采购轴承座、自湖南中泰设备工程有限公司采购吊装服务。

一位不愿具名的电新分析师对界面新闻称,关联交易历来是证监会审核拟上市公司的重点,证监会要求拟上市公司在辅导的过程中,适当控制关联交易的频率,保证所有股东的利益。

对企业而言,关联交易可以节约大量商业谈判等方面的交易成本,但交易价格、方式等在非竞争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不公正现象。

相关法律法规也明确指出,企业在上市的过程中应减少同业竞争,合理控制关联交易。

“如果关联交易数额大,可能会损害股东利益,因此要尽量避免。”上述分析师表示,但也并非要杜绝一切关联交易,合法披露并符合上市相关要求,不影响上市进程。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